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_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_教学反思论文

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便是佐证。在人性高扬以致天怒地怨,人类生存危机影响了人们生活之际,反思之风尤盛。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到处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于是寻求稳定感和安全感的人们找到了“反思”这把保护伞,以增加生存发展的安全感和价值。因此,在诸多领域都弥漫着对“反思”的探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且大多人们还认为它理所当然地蕴含着褒义的价值取向,在情感上几乎到了无条件接受的程度。

当然研究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说教师就缺少反思。翻阅现在的一些期刊杂志,有关教学反思的文章比比皆是,结果每个教师都在“大张旗鼓”地反思教学,试问“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反思什么?在实际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哪些问题?为何会存在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

一、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在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转型中的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找到了“反思”这把救命伞。而且目前为止,对于“反思”,人们大多认为它理所当然地蕴含着褒义的价值取向,在情感上几乎到了无条件接受的程度。同样教师在教学领域里的教学反思也变得时髦起来,并被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育良方提了出来。

当然,教师从事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要求教师在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任务的完成等方面都必须反思是有道理的。但并不能对所有的教学反思都大唱赞歌,应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为了什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反思都是有价值的等。

另外,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国内大部分文章仅停留在对教学反思的纯教学的方面,把注意力仅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教学反思有什么类型、教学反思的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教学反思。而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背后因素的思考还不够,如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教师教学反思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是什么,如何借鉴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等研究还不是太多。

2.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存在着不足

其实,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涉及到思考层面,只是大部分思想是内隐的而且没有受到过省查而已。人类行为的内隐和直觉因素是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一切都靠理性取胜。而在许多学校,许多人追求的教师反思仅仅是一种外显的反思形式,如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写教后记等,千篇一律的教学反思模式忽略了教师的个人特点和教师的自主选择,忽略了具有极大潜在促进价值的内隐性反思。

其次,也有一些教师已经对教学进行有意的反思了,如通过写教后记、教育叙事等途径进行反思,一些学校也组织教师对教学反思方面的话题进行探索,但很多教师发现仍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用处不大,症结何在?

二、对教学反思有关问题的探讨

1.对教学反思的一般描述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基于对反思的哲学考察,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反思的一种,只不过范围局限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内而已,其目标是指向师生的生命发展。虽然如此,但由于教育教学特有的性质,及与教师进行互动的群体是有血有肉的人,再加上社会的期望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其实是一种压力(有形的和无形的)下的反思,这样既增加了教师教学反思的难度,也使教学反思与一般的人类反思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能动性、自检性和互动性(包括对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行为的检视)地认识有关教学理论及自己和他人运用情况、自己和他人教学的过程以及认识自己和他人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内心状态、学生的情况、教学之中以及之外的伦理道德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师思考自己教学的思维方法,教师的教学反思更强调教师要具有能动性,否则就让人感觉不到教师教学反思的存在。

另外,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可以看出不能仅把反思局限于个人认识的层面,而要将它放置在整个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下来考察,以系统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用“关系”的思维方式来对其进行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一个方面。

2.对教学反思有关问题的探讨

(1)关于“教学反思”的问题探讨。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回答以下也许是许多教师曾经或正在困惑的问题:“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真正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愿进行的思维或认识活动,是一种具有能动性、自检性与实践性的活动。如果教师时时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己任,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检视、对自己的内心(主要指对教学的体验以及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反省,那么教师就可以在那些普遍存在的、被视为稀松平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否则,在教学中如果不能自我质疑,也就无法了解自己实际上做了什么,而使自己陷入单纯的单向的教学过程里。反思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主体走出他们的幻觉,摆脱他们自认为自己全无幻觉的幻觉,并且至少从反面使这些主体不能轻易地以被动的无意识方式来助长主动的被支配。因此,将教学反思视为自己教学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教师,进行真正的、发自内心进行的教学反思是好的,这不仅能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水平,更能体现教师对教育教学及对学生的态度,其主体性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了解教师是否把“伪”教学反思也纳入了“真”教学反思的理解范围,弄清楚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反思,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清楚了。

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回答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而不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会被认为是分内的事。然而有人会说,对于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他们很多时候就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教学反思,但教学效果也一样很好。其实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是人类认识的一种,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使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每天面临着变化多端的课堂、具有认识多样性的学生,也每天都在从事对新事物的认识活动,只是他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所进行的反思活动以及从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已经内化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内化在他们日常教学行为中,时时刻刻在观照着他们自己的教学行为、内心的体验以及学生的状态,已经从有意识的反思转变为一种无意识的反思活动,从感觉到“反思”的存在到感觉不到“反思”的存在,与他们的教学活动糅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达到了更加熟稔的境界。因此,经验再丰富的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也仍在进行着对教学的反思活动。

教师教学反思的是什么?上文对教学反思已经有了一般描述,涉及到教学反思的某些内容。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的教学反思首先是要对指导自己教学活动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我们一降生在某个社会中,就有一套假定和公理,无需喋喋不休的劝导和潜移默化的灌输,我们就接受了它们,这些假定和公理中也包括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对于这些先天的潜移默化的观念存在,我们不能忽视了对其存在理由的追问,以及这些观念是否真的在完全适合的程度上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其次还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既反思教师的教,又要反思学生的学。反思教师的教也就是要反思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等;反思学生的学也就是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反思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知识、情感等方面)。另外,教师还要对自身进行反省。笔者还想表达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不是为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教学以及和教学有关的因素。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就蕴涵着实践的要求和特点,因此,教学反思各个方面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和接下来的实践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为反思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有总结和概括的性质,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除了可以在自己的教学观念、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外,也可以对他人教学观念、他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如果有可能对他人的内心状况进行视察、分析和总结,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将之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指导或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在一个什么都讲量化的世界中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即使你制定出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标准,也难以对其进行考察的,特别是像一些观念性的东西。因此“有效”的标准是针对教师个人而言的,它不是一个死的标准。对教师来说,其反思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有利于学生和自己的发展改变,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或者教师对教学反思后,其作用虽然并没有很快直接体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只要教师学会用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的思维方式,其实就为他或她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这里的“有效”传达出“进步”(自己和学生显性的进步以及潜在的进步)的意思,不要求反思的效果立竿见影。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并没有最大化的意思,当然,反思自己教学的教师也希望自己的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但如果没有达到“最好”,而只是达到“次好”,难道就说她或他的教学反思是无效的吗?如果非要说一个“有效的标准”出来,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意识到自己的反思的结果正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向自己论证过的教育目标无限接近就可以了。

(2)何为“有效”教学反思。“有效”的最重要标准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有效”能传达出“效率”和“进步”的意思,但并不是要求反思的“效率”方面,这也是由反思作为一种内隐的思维特性决定的。同时教学反思也没有最大化的意思,也是要靠教师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实现的一项认识活动,但真正的教师教学反思和伪的教师教学反思在表现上是不一样的。

首先,有效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反思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反思”的外在特征,如反思的深刻、全面、反思结果用于实践的效率高(师生配合更加默契、身心愉悦,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提高、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时,有效教学反思的特质就在于:对师生两大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言,这种反思对认知、人格的影响是可见的,对情感的影响是可以体认的。因此,真正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发展学生的,也是发展教育者自身的反思,教师和学生是教师教学反思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因此,从教学反思的形态来看,有效教学反思呈现的是一幅幅可见、可感、混沌(融于教学又超然于教学)的现实形态,这种形态是任何教育者和非教育者只要身处教师的课堂内、课堂外以及教师的内心,便可以对其是否有效作出合理的评价、认定,无需深入的技术测量和价值论证。

其次,有效教学反思还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因素进行的科学控制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调适,是潜藏在“好的教学反思”背后的逻辑思维。这时的有效教学反思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和自己内心状态的全面监控、干预、自觉调适能力,体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和各种教育手段的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它是基于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的把握,积极注意学生、教学情境、课程、教师自身等现实因素的静态和动态关联,其目的在于追求一种融认知建构和情感激活、价值引导与人格陶冶等为一体,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意义得到体现。

再次,有效教学反思是一种理想和境界。理想和境界体现为对所追求的目标,对现实的师生产生一种推动、牵引、导向作用。有效教学反思着眼的是其所影响的教育教学的未来。这时,教学反思的内涵应和教育的理念相吻合,既提倡教学反思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飞跃,这时的教师还表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超越。

因此,有效的教学反思应是一个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状态”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材料以及学生等更加有机的结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获得鲜活的生命力的过程。这时的有效教学反思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而自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进行改进、对师生关系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调适等,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反思追求的不是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单纯注重教学反思的结果与“效率”的达成),应是一种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取向,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反思以及教育教学的境界,同时,教师和学生发展之“效”是难以全面测量的,也许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表现,是可以测量的,但学生人格的成长是长效的、不稳定的,其效果难以用任何定量、定性的结论来描述,因此笔者认为“有效”体现的是师生主体性的张扬,而不是让教师成为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奴隶。

三、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制约其“有效”反思的因素分析

1.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现状

笔者采取非概率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了两所小学,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参照“有效”教学反思,反观教师实际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反思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对有效教学反思目的的认识上存在着弊端。大多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我们知道教师关于教学内容或过程的反思仅仅只是反思的一个方面,还停留在技术性的层面上,停留在表面的直接的目的上,而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其结果势必影响教师对教学反思相关概念如教学反思的定义、内容、方式方法等的理解,达不到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除了直接的改进和促进教学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用,如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本人专业水平的提高、身心的发展,等等。

其次,对有效教学反思内容的认识上存在着弊端。大多教师所理解的教学反思涉及的范围比较窄,他们所着眼的是教学过程、对教材的处理,而对自己内心的省察、对学生的“观察”、对日常教育生活的思考不够;另外,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好像是在讨伐自己,有些教师一听到“反思”这个词语,就把它理解为是对过去教学行为的检讨,以闭门思过的心态来看待教学反思,仿佛伴随教师教学实践的都是失败和不足,教师带着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心情进入教学;再者,教师的教学反思还有很浓重的“教师中心”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教学反思大都着眼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教”的层面,而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却很少。

第三,有效教学反思形式和反思方法上存在着弊端。有的学校直接给教师规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教学反思量;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格式固定化以至呆板;叙事形式的比较多,而对叙事进行分析的比较少,等等。

2.对制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因素分析

首先,教师自身的因素制约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现在有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负担,是浪费时间,他们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即使是有意识的进行教学反思也都是针对自己的经验,当然更别提有效性了:还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论掌握不够,以至在教学反思时迷失了方向:其他制约因素如教师习惯性思维、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等等。

其次,学校的因素制约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有误导倾向,有的学校搞教研作秀,教师在作秀的氛围中也不能正确对待教学反思:有的学校权威式的管理机制没有给教师留出反思的空间,导致教师之间不能真正交流或缺少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压制性机制使教师在这种环境中不自觉地保持了沉默,他们独自地进行备课、上课,相互间缺少深入的交流和真正的合作,阻止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和交流,强化了教师的孤立感,泯灭了他们试图提出批判性问题的任何冲动:有的学校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形成封闭性的文化环境,使教师缺少交流的平台。

第三,社会的因素制约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个人主义的盛行、集体主义的缺失对教师教学反思具有很大的影响,有效的教学反思还需要教师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工作是高度个人化、靠个人诠释与表达的活动,是教师个体独立面对、自主决策的过程,孤立、疏离、是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

四、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建议

反思是建立在生命意义上的一种教育品格——对教育的责任感。虽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有很多的遗憾和无奈,但这种遗憾和无奈恰恰为反思提供了契机。有了反思,遗憾与无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反思的精神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渐渐凋零而枯萎,最终导致心智的关闭。对一个教育者来说,心智的关闭无异于教育生命的终结。站在关怀生命成长的高度看反思,反思的深层含义在于:教师能够对教育存在现象作出自己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存在现象的前提作出自己独立的批评与判断。反思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追问,在进行反思时,就必然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一个人没有了追问的精神,所谓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终究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反思不只是一种方法,还是我们的一种教育人生态度,一种对教育保持生命敬畏感的人生态度。

当然确实有些教师也在实实在在地反思着自己的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且对于那些想反思而苦于反思不见效的教师,以及不愿反思教学而迫于学校制度进行反思的教师,希望本部分能根据调查研究的现状和据此提出的“有效”之标准,为教师愿意反思以及有效反思提出有切实意义的建议。

1.针对那些想反思而反思不见效的教师提出的建议

这类教师有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心态,可以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另外,问题解决的实施主体也是教师自己。因为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在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外部施加影响就已将教学反思的行为内化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乐意去反思,还乐意改进自己的反思。再者,反思固然可以是思想的行为,但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思想而思想,更多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现实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思考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也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之间的交互沟通。因此,反思远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对教育活动进行审思、评判、扬弃、改进和提高的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对自己反思的反思进行审思、评判、扬弃、改进和提高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笔者建议教师个体提高自己的反思效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改进。

首先,夯实教学反思所需要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基础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另外还包括在实践中的实践知识。

其次,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是否有耐心、亲切感和幽默感等。通过自我检视,反思自我,使得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三,恰当寻找“他者”的眼睛。除了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助自己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如与专家进行对话与交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吸取经验进行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师开放自己的教室,让别人帮助自己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跳出自己的“文化中心主义”与“经验中心主义”。

第四,利用元认知知识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元认知处于人的思维结构的支配地位,对其他系统起着控制、协调作用,可利用元认知知识水平和监控能力的提高来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2.针对那些不愿对教学反思而迫于学校制度进行反思的教师提出的建议

这类教师没有积极的教学反思心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教师主体之外的角度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且此部分提出的措施实施主体主要是学校等,相对于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内在引导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帮助。

首先,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自主性,激发教师进行反思的动机。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各种主动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激发教师内在专业发展动机,形成有助于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学校环境,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切实给教师提供、创设自我分析、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另外要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必须创设符合反思精神的管理机制,让教师在一种舒适的精神环境中进行反思,如对那些参与反思和合作的教师给一定的优先权;真诚的团队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其次,要提高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受环境和刺激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自身的意识系统的,学校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首先要帮助教师形成反思的意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是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一种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行为倾向,而反思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认识自己对教学反思认识中的不足;另外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和价值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端正教师教学反思的态度。能以豁达的胸怀接受他人的诘难,善于倾听与赏识他人的意见、理智地坚持己见,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能以公正的品质评判自己与他人的教学行为,善于审察自我,乐于独立思考;另外教师之间还应有对话合作的态度,等等。

*本文系作者硕士(2007届)学位论文;毕业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院系:教育科学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师:吴永军教授;编号:G622.0/6.310。

标签:;  ;  ;  

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_教学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