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 学习知识 情境学习 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地向我们涌来,学习系统也因此进一步开放。如果我们用封闭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则显然不符合知识的本质特征,与儿童学习知识的规律背道而驰。所以,学习科学始终强调学习活动是人与世界的互动。
基于学习发生在一个多元的情境中,儿童情境学习主张课堂学习与生活链接,提出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的具体策略。通过儿童的持久的系列活动,来历练实践才干。事实上,儿童生命的历程始终贯穿着自身的活动,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更要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力作为教学的中心,连同情境德育也要设计成儿童主要参与的活动,而非说教,引领儿童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创设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建构知识
针对学习系统的开放性,情境学习明确提出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的融合,通过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热情地投入其中,其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途径,就是活动。
教材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凭借,学科教材是人类优秀文化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材记录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者人类的文化价值,包容着丰富的系统知识。因此课程中设计的儿童活动,切记将教材搁置一边,忽略教科书的重要功能,为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的儿童活动必须根据教材特点,以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设计,让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把知识学活、学扎实。
课堂设计的活动引起儿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他们关注的新知识以及提出的问题,会形成构建知识的拉动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的情境,找到知识的根,感受知识的文化意蕴。记得我和数学教师一起讨论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的开放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从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经过教师的演示、讲解,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教给学生的套路,把学生带到知识产生的历史情境中,有意识地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知识。
设计的情境以叙事的形式作导语,并以简笔画勾勒古代老农的小屋和小屋前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把学生带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未发现的那个年代中。“现在你们来担当古代小小数学家,看谁能破解这道难题。”教师再从数学史的角度告诉学生,“人类发现长方形面积公式以后,只用了不长的时间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暗示两种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相连的逻辑关系。
学生进入这样是情境中,自己是“小小数学家”,手上都拿着同样面积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古典音乐的伴随下专心端详着、思考着、对比着,试着切割着、交流着,在各自的观察、分析、思考中建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片刻之后,他们便接二连三地兴奋地报告:我知道可以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小小数学家破解了难题,公式
由他们自己发现了,再进行现场测量计算。小小数学家兴奋不已,顷刻间仿佛自己的人格也提升了,颇具成就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模拟操作
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以活动推进教学过程,这样摈弃了传统课堂中许多无效的陈规老套,突出了知识在应用中理解、在应用中学会应用的特性。
事实上,知识只有在解决问题中被灵活运用,才是有价值的。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我常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课外。在这些非正式学习的模拟操作中,将知识与世界相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课堂的模拟操作、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劳动的场景都似曾相识,与大脑中贮存的图像具有相似性。儿童不仅感到特别亲切,而且又可亲自动手、动脑,角色扮演又往往颇具“游戏精神”,在互动中历练技能、技巧,对儿童更具诱惑力。所以模拟操作对儿童来说是形式特别生动的、有意义的知识学习。
再如《认识三角形》一课,我的设计突出以儿童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学科活动。其中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多中三角形,为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质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当“小木匠”叮叮当当把木条钉在椅子拐角构成三角形,小木椅就稳稳地站在课桌上时,学生们开心得鼓起掌来。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学生乐不可支。此时课堂的热烈氛围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学生提出:“我们还发现了三角形的小红旗和三角形的蛋糕,这并不能表示三角形的稳定性,那它又有什么功能?”于是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增加了三角形还有“节约材料”、“增强美感”等功能。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丰富了教材,这充分表明课堂与生活链接,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实践才干。这是封闭式的教学想也想不到的场景。学生的模拟操作更为直接地将课堂学习进一步与生活链接起来,世界变大了,知识走近了。其实质就是“做”,就是“用”,可谓“笃行之”。学的本领会用了,儿童顿觉自己能干了,长大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从以上所述可知,儿童在情境学习课堂中活动时,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以至肢体都会获得最为和谐、协调的感受,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这种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的活动便会蕴含着知识的意义。这样多种感官兴奋笼罩着情绪色彩,在大脑里留下深刻而鲜活的印记,必然会提高儿童学习的效率且使其身心愉悦。
世界的发展需要儿童超越知识的局限,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也必须随之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科学引领下,用“童心”和“真情”,“精心设计”,以“精心”换来“精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设计。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的快乐、高效—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情境学习矢志不移的宗旨。
参考文献
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353.
论文作者:王治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知识论文; 儿童论文; 情境论文; 角形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