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1]2003年在《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过早衰老,导致同化能力降低,制约着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细胞分裂素是一种重要的延缓植物叶片衰老进程的植物激素,IPT基因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将叶片衰老特异表达的启动子P_(SAG12)与IPT基因融合构成嵌合基因后再导入水稻中,可以特异性地提高转基因水稻体内的细胞分裂素水平,从而有效地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 谷秆两用稻是一种“谷”和“秆”都有应用价值的水稻良种,本研究以谷秆两用稻作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研究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依照该体系,将嵌合基因P_(SAG12)-IPT导入到谷秆两用稻中并进行相应的分子检测,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谷秆两用稻高频再生体系 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中不同的激素配比以及愈伤继代次数对谷秆两用稻愈伤诱导及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高频的谷秆两用稻再生体系。最适于诱导的外植体是授粉后12~15d的幼胚,最佳愈伤诱导和继代培养基是NB,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以0.05mg.L~(-1)NAA+2.00mg.L~(-1)6-BA组合最为适宜,愈伤继代2次的分化率最高。该体系的愈伤诱导率可高达98.5%,分化率可达66.1%。 2、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比较了农杆菌侵染液浓度、愈伤预培养天数、共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添加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对GUS瞬时表达率的影响,确立了适于谷秆两用稻高效遗传转化的四个重要参数:(1)最适侵染菌液浓度约为OD_(600)=1.0~1.5;(2)共培养时间以不超过3d为宜;(3)愈伤与农杆菌共培养前,先预培养4d有助于提高转化效率;(4)共培养时加入的乙酰丁香酮浓度以100μM较为适宜。 3、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依照上述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嵌合基因P_(SAG12)-IPT导入谷秆两用稻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分化成苗,共获得46个抗性愈伤克隆,126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分析,确定其中80株为阳性植株,转化率达5.9%。
许明, 刘峰, 郑金贵[2]2003年在《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嵌合基因PSAG12-IPT导入谷秆两用稻201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分化成苗,共获得46个抗性愈伤克隆,126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分析,确定其中80株为阳性植株.
参考文献:
[1]. 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D]. 许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03
[2]. 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J]. 许明, 刘峰, 郑金贵.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