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_道德教育论文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青少年论文,状况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1)03-0014-07

为了深入了解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及道德教育的状况,我于1998年7月至1999年9月组织学生先后三次对此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三次共发出问卷9900份,收回9655份。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涉及12种,范围涉及全国20余省市。现将问卷数据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对一些主要数据的分析

(一)社会与广大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予以高度肯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否定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的议论一直没有中断过,此次调查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因为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大前提。如果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就不必要,那么我们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调查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估计,广大青少年与整个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予以高度肯定。请看下列几组数字。选题:您认为当前对青少年是否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能选一项)(1998年7月)(表1)

选项 非常必要 必要 可有可无 不必要 根本

说不清 合计

不必要

人数

3136

1310

140

 40

 1953

4698

%

 66.7

 27.9

3.0

0.9

 0.4

 1.1

100.0

选题:您认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有必要吗?(只能选一项)(1999年7月)(表2)

选项 非常必要 有必要 可有可无 没必要 浪费时间 合计

人数 2101

 1981

 360

 89134

4665

%

45.042.5

 7.7

 1.9

 2.9

100.0

两个调查题目的具体选项略有不同,但无实质差别。每个选项所得具体数据的不同,是由于两年所遇到的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不同所致,对于总体状况不产生重大影响。若将同类选项合并取两年的平均值,则更为客观。合并平均后将得到下面的数据。(表3)

选项 非常必要 有必要 可有可无 没必要 浪费时间 合计

人数 52373291

500

 129

 153

 9310

%

56.335.3

 5.4

 1.4

 1.6

100.0

就是说,在9310人中,肯定思想道德教育必要性的占91.6%,持否定态度的只占3%。

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同职业的人对思想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认同度是不相同的。根据职业分类统计数字计算,对思想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认同顺序为:第一,党政干部(97.8%);第二,军人(96.7%);第三,教师(96.6%);第四,专业技术人员(94.2%);第五,办事员(92.9%);第六,企事业职工(92.6%);第七,企业经营者(90.6%);第八,学生(88%);第九,农民(78.1%);第十,打工者(78%);第十一,个体户(77.2%);第十二,私营业主(76.3%)。平均百分比为88.25%。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数据。证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的确确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还有一组数据,即有74%的人认为需要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否需要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存在争议的,为了了解广大群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1998年7月的调查中有一题问道:“你认为各单位需要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吗?”(只能选一项)调查结果如下:(表4)

选项 迫切需要 需要 可有可无 不需要 根本

说不清 合计

不需要

人数

815

2653

 577

 327

110

 209

4691

%

 17.4

56.6

12.3

 7.0

 2.3

 4.4

100

这组数据表明,广大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存在价值,是持肯定态度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

(二)“两课”对青少年影响力小,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不满意

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当我们单独以“思想道德教育对您的思想道德是否有影响”为题调查时,获得的数据还比较乐观。而当我们把这一问题改为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并与其他问题放在一起发问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请看下面的数据:

1999年7月我们有一题问:“思想道德教育对您的思想道德是否有影响?”(只能选一项)4652人应答,结果如下:(表5)

选项 影响很大 影响比较大 影响一般 影响不大 基本上没影响

人数

98917721554

 192145

%

 21.338.133.4

 4.13.1

前两项合计为59.4%,应该说这个情况还比较好。但是再看下表数据就使人乐观不起来了。1998年7月调查题中有一题问:“对您的思想品德影响较大的几种因素是什么?”(可选多项)共有672名学生被调查,结果如下:(表6)

选项 思想

教师的

生活环境 文学艺术 模范人物 说不清

 品德课 耐心教育

人次 141

 235552208

 26832

%

21.0

 35.0

 82.131.0

 39.9

 4.8

在5个选项中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对自己思想品德影响较大的,排在最末一位。

1998年12月专门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有一题问:“您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您的影响较大的是什么?”(可选三项)共281人被调查,结果如下:(表7)

在7个选项中品德课被排在末位,政治课的排位比有关讲座还要低21个百分点。

学生们对政治课的印象是个什么样子呢?1998年7月的调查中有一题问:“您对政治课的印象怎样”?(可选多项)674名学生被调查,结果如下:(表8)

选项 非常受 有兴趣 是一门知识 太艰深

没意思 为考试

 教育弄不明白 死记硬背

人次 113

 15140172

 147336

%

16.8

 22.4

 59.610.7

21.8

 49.9

从政治课中感到“非常受教育”的人数只占16.8%,这个比例也是较低的。

上述3组数据表明,我们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大。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渠道,那么多教师上课,占了那么多课时,而总的影响力还不及文学艺术的影响力,更赶不上有限的讲座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会,赶不上教师的人格影响力。这真是一件值得认真研究的事。

群众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是不满意的。1998年7月的调查中有一题问:“您认为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吗?”(只能选一项)4681人作了应答,结果如下:(表9)

选项 较好满足 能满足 凑合 不能满足 相差甚远 说不清

人次

131

 366

1148

2199

 624213

%2.8

 7.8

24.5

47.0

13.34.6

有60.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持明确地肯定态度的只有10.6%。这与广大群众要求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的强烈愿望形成极大的反差。

(三)影响政治课和品德课效果的主要原因

1999年7月我们对影响“两课”效果的原因作了调查。调查问:“您认为影响政治课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选3项)4675人对此题做了应答,结果如下:(表10)

在被调查的4675人中,有1912名是学生。若将学生的选择抽出来单独看,各项数据的总体状况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内容不吸引学生”变成了61.1%,“太枯燥”变成41.0%,两项上分别增了5.8与4.1个百分点,其余项目变化不大。就是说,学生对这两项反应更加强烈。

在上述10个选项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可以略去不算,因为“学生不爱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现象,而“环境不好”是教育本身无力改变的。在剩下的8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3项依次是“内容不吸引学生”、“太枯燥”和“老师只管教书不做思想工作”。其余5项中的“太深奥”与“学了没有用”两项选择人数很少,不足以在总体上构成影响“两课”效果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两课”效果不好主要是教师水平低,或是主要因为教师自己不相信他所讲授的内容。但从本次调查看,教师的水平与态度是影响“两课”效果诸因素的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两课”的“内容不吸引学生”、“太枯燥”与“教师只管教书不做思想工作”这三个问题。这一结论中的前两项内容,可以从另一组数据中得到证明。调查问:“据您观察,青少年所欢迎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哪些特点?”(可选多项)这是1998年7月的调查中的一个问题,有4697人对此题作出应答,结果如下:(表11)

“内容新颖有趣”与“通过活动陶冶情操”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综合分析,相关的实质性问题仍然是三个:其一,内容的新旧;其二,讲授、教育形式是否活泼有趣,是否有感染力;其三,最终的落脚点到底是知识还是理想情操,道德人格。下面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加以分析。

(四)内容是否新颖是最关键的问题

影响政治课、品德课效果的第一因素是“内容不吸引学生”。内容不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讨论课学生是比较欢迎的,但是在表11所列的7个选项中,选择“老话题,但是自由讨论”的只有20.3%的人,与选择“内容新颖有趣”相差38个百分点。这表明内容的新旧是更为根本的因素。

1998年12月对281名在校大学生调查中问:“你觉得现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限选一项)有276人作应答,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2)

选项 耳目一新 与中学并无 陈旧呆板引 比中学淡化 没感觉

 反映良好 太大区别

不起兴趣

可有可无

说不清

人数

35105 101 3633

%

 12.7

 38.0 36.613.0

 12.0

与内容陈旧重复相关的第二、第三两项相加,超过了70%。另有一题问:“你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限选3项)281人作出应答:(表13)

选项

内容

形式

教育

 社会环

 多头 说不清

陈旧

枯燥

工作者

境不好,

管理

脱离

不吸

本身素

教育过

 职能

现实

引人

质不高

于理想化

不清

人数

190

 178

 102

 133 62

 26

%

 67.6

 63.3

36.3

 47.322.1

9.3

这一数据中的对内容陈旧的问题,也反应强烈。就是去掉10个百分点,认为内容陈旧的人数也有57.6%。这个比例与表10中的比例相一致。

还有一现象非常值得注意。即文化程度越高,对现有政治课与品德课的内容不能满足其需要的反应愈强烈。我们将“表10”被调查人中明确填写文化水平的4629人,依文化程度不同排列之后,选择“内容不吸引学生”的人数与被调查人数的比例,呈现出非常规则的顺序现象:(表14)

文化程度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高中

中专

初中

的人数169

 1113

 821

1093

586

 847

项的人数

 109

 684460

596

304

 410

%

64.5

 61.5

 56.0

54.5

51.9

48.4

这一非常规则的顺序现象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最高比例与最低比例相差16.1个百分点来看,这种由高到低的趋势是必然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两课内容的不满意度越高。

两课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是必须开设的。在不同层次的教材中,内容虽然在不断加深与拓宽,但就其整体的框架来说,就基本的内容来说,是有很大的重复性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名词术语、基本的理论问题,中学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了大学还要重头讲起。如果一个学生是读完本科后还要读硕士和博士,那他还要再多学两遍。由于经常是重复老话题,所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去不掉重复的感觉。1998年12月专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问:“您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是个什么样子”?(可选3项)281名学生作出了应答:结果如下:(表15)

选项 很有用 为了应 只是一 太艰深, 人格

没有 很重要,

 付考试

塑造

意思 但现

 很受

死记

门知识 弄不明白 的需要 可有 在的教

 教育

硬背

 可无 材、教

 法有问题

人数 41

 137

 10151

 97

 75

 141

%

14.6

48.8

 35.9

 18.1

34.5

26.7

50.2

选择率最高的一项是“思想政治课很重要,但现在的教材、教法有问题”。

(五)枯燥无味是影响“两课”效果的第二位原因

前面有多项数据说明,枯燥是影响政治课与品德课效果的重要原因。枯燥无味,学生就不爱听。“不爱听”心理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是“两课”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一种令人头疼的顽症。形成这一项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尚未被大多数教师掌握,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形式死板、课堂沉闷、满堂灌的现象还很普遍。表13(可选3项)中选择“形式枯燥不吸引人”的多达63.3%占第二位;表12(只能选一项)中选择“陈旧呆板引不起兴趣”的有36.6%,也占第二位。两表中百分比的不同,是由选择次数不同所致,排序更能说明问题。

其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所讲授的内容没有情感的投入,在真假、是非、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面前毫不动情,没有喜怒爱憎,对学生缺乏感染力。1999年的调查中有一题问:“在您的印象中政治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怎样?”(只能选一项)共4669人作了选择,结果如下:(表16)

选项

 很强烈

比较强烈 一般 没有什么感染力

差极了

人数369

 1366

2108658

168

%

7.9

 29.3

45.1

 14.1

3.6

就是说,感染力强和感染力较强的教师大致占到40%,而其余60%的教师对学生没有什么感染力。而政治理论、思想道德问题都不是中立的,不是无立场的。要使一个理论让学生接受,不仅需要逻辑的力量,同时需要情感的力量。特别是在理性、理论内化为信念、理想的过程中,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那是绝对不行的。没有情感维系的理性在人心中是不牢固的,生不了根的,它只能作为知识储存在人的记忆中,而不能转化为主体的行为原则,不能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三,表11数据说明青少年欢迎通过活动陶冶情操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马克思说过,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用中国传统的术语说,道德是知行合一的东西。这个实践精神的培养,主要应在实践中告之以知,让受教育者的情操在活动中受到陶冶与指导,并能经过长期训练形成习惯。青少年欢迎通过活动陶冶情操的愿望,是符合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的。可是,人格培养这一工作过程具有个性化强的特点,需要的个别指导,难以批量化操作,也不像传授知识那样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又难以考核,难以纳入目前的教学与考核体系。而能纳入现行的教学与考核体系的品德课、政治课,学生又不太欢迎。这是一个矛盾。

(六)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是“两课”影响力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前面的表6、表7中的一些数据表明,思想品德课与政治课对学生的影响力,还不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大。表6中二者相差14个百分点,表7中二者相差的更多。表10中数据表明“教师只管教书,不做思想工作”是影响“两课”效果的第三位原因。这就是说,要想使“两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两课的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到学生中去做思想教育工作。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设置“两课”的宗旨是育人,不仅使我们的青少年有知识,而且首先是有道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两课”、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东西。一方面,它是一个知识体系,有科学的概念,严密的推理,它要以自身的逻辑力量来征服人,使人相信它的真理性;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体系,而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社会理想与信念。一般的知识把它储存在头脑中用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了,而思想品德与政治理论是需要内化为主体的灵魂的,否则只是应付考试的一堆死知识。而在内化的过程中,主体的内心世界是会遇到许多障碍的。这就需要有人帮助,特别是需要向他传授这些道理的教师帮助他们解除疑惑。只“传道”而不“解惑”,则“道”将不存。

现在很多“两课”教师把“两课”当成普通的知识传授,学生把“两课”当成普通的知识课来学。表8、表15中的有关数据能证明这一点。1999年调查中问道:“您觉得政治老师对政治课的性质、功能是如何理解的?”(只能选一项)有4653人对此题作出应答:(表17)

选项人数 %

传授知识,与别的课程没有不同119725.7

教学生如何把握历史与人生

920 19.8

通过传授知识来提高学生的思想

觉悟与道德水平

 1820 39.1

既没有传授知识,也没有塑造灵

魂,他自己就糊里糊涂318

6.8

只教学生和喊空口号 398

8.6

同次调查中还有一题问:“您觉得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是否重视?”(只能选一项)有4668人作出应答:(表18)

选项

 很重视

比较重视

一般

不重视

 很不重视

人数878

 1903

 1419

 334

62

% 18.8

 40.8

 31.9

 7.2

1.3

表17中对政治课的性质、功能理解正确的两项(第二、三项)比例之和为58.9%,表18中对政治课重视的两项比例之和为59.6%,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提出同一个问题,所得到数据十分接近。就是说在政治教师中还有40%左右的人对这门课的性质、功能把握不够正确,这些人对自己教的这门课也不大重视。这部分人自然是不会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两课”的效果受到这部分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即使在那60%的教师中,能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也不是很多。人们还有许多与自己生计、命运相关的事要作,没有时间接触学生。

除以上三个方面影响“两课”的效果外,影响“两课”效果的还有一些因素。由于调查题目中涉及很少,暂且放置起来,不作分析。

(七)有一部分基层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

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与基层党政领导是否重视这一工作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学校“两课”的效果与该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直接相关的。这是一种政治气氛,政治环境。此次调查中,有一些题目是从不同角度对基层领导是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调查。1998年7月的调查中问:“您认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怎样?”(可选多项)有4698人对此题作了应答,结果如下:(表19)

选项 非常好 不错 软弱无力 报纸电台轰轰烈烈

 名存实亡

 基层单位寂静无声

人数

93

915

 21272211

 1339

%

 2.0

19.5

45.347.128.5

从总体上看,群众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是不满意的,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一部分基层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一手软”的情况改变不大。

同次调查中还有一题问道:“您认为当前妨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有哪些?”(可选多项)有4691人对此题作了回答,情况如下:(表20)

在这7个选项中,“抓得不紧”与“有些领导本身不相信思想教育工作”两项都与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这个比例不能算小。

(八)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不科学是妨碍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上面的一组数据还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科学的作法所引起的问题,仅次于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若以文化水平高低来统计,则呈现出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过程不科学的比例越高。它们依次是:研究生(53.4%)、本科(50.6%)、大专(44.9%)、高中与中专(36.9%)、初中及以下(27.7%)。此一情况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思考的越多。如果受教育的对象认为我们所进行的教育缺乏科学性,他可能就不会痛痛快快地接受这种教育,这就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和效果都受到妨碍。

对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否科学的问题,本调查中直接涉及的题目较少。隐隐约约感觉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道德教育的理论灌输多,实践活动、实际培养训练少。另一个是整个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侧重于提高政治理论认识,而对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人格培养少。

1998年7月的调查中问:“您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有什么倾向性的问题?”(可选多项)有4692人作出应答,结果如下:(表21)

这组数据中反映的就是上面所说的隐约感到的两种情况。品德与政治思想是人的两种基本素质,但品德素质更具有基础性;情感与理性也是人的两种基本素质,二者相比较,情感更具有基础性。基础性的东西培养的少,不牢靠,要在此基础之上的建立一个理性的东西就很困难。如果在指导思想上就忽略了理性要以相应的情感为基础,不明白道德比政治更基础,不明白行比知更重要,那么思想政治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就值得反思。

二、简短的结论

具体问题上面已有分析,为节省篇幅不再归纳。

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是个别人的过错造成的,其中有普遍性的机制在起作用。这种机制表现为认识与操作两个层面上,而这两者又相互影响着。

从认识层面上说,就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过程,每个年龄段应进行何种内容的教育,不同年龄段应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对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对道德与政治理论的关系如何处理,对教育的需要与可能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清楚,有失于偏颇的情况存在,我们的认识还受到一些不科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如果这一问题不能普遍地加以解决,许多具体问题将无法解决。

从操作层面上看,我认为这一机制就是我们在教育管理、考试以及对待政治教师的培养、考核和职称晋升等制度方面,没有考虑到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从理论上说,人们承认它的特殊性。但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否认了它的特殊性。行政管理部门都把政治、德育课教学、教师与一般专业课的教学、教师一样对待;升学、考试,也是把政治课等同于知识课。这样教师与学生自然也把思想政治课当作一般的知识课来对待了。教师拼命追求学术味,追求学术成果;学生追求分数。结果造成了这门课的现状与这门课的宗旨的偏离。这就是尽管多年来上上下下都呼吁“两课”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但改革没有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数据所反映的是1998年与1999年9月以前的情况。1999年秋,党中央召开了关于改进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此后的情况必然会有好转。不过此调查的数据对于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还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收稿日期:2001-02-10

标签:;  ;  ;  ;  ;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