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塑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林向武

浅析雕塑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林向武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摘要:雕塑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对人类有着较为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二十世纪前大部分是为宗教宣教辅教服务的政治工具,艺术上具有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三大特征。五四运动后,国人学习新思想、新文化,西方的雕塑体系这才被国内熟知、学习。在西方,雕塑艺术一直是建筑的附属品,在建筑中雕塑充当着门柱、拱门等装饰性构件为建筑服务,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才逐渐从建筑中分离出来。

关键词:雕塑;建筑;应用

建筑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为自己所创造的、符合自己居住、工作需要的物质基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城市之中遍地都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建筑群。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有义务追求舒适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物质环境,站在使用者角度,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建筑空间是大众经常要接触到的一个空间,它包括居住、办公场所等,提供有文化内涵、满足大众需求的空间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使雕塑与空间、建筑完美共融,并创造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摆在我们建筑师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建筑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雕塑与建筑相结合,共同表达艺术和空间内涵,两者在不断联系互动中相互衬托,雕塑艺术得以再一次的升华,建筑空间的主题得以更清晰明确,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以雕塑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三点见解。

1以壁为纸,以雕塑为绘

雕塑与建筑共生,它们继承着传统,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时间的洗礼。在中国的传统雕塑中采用绘塑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绘画的形式对雕塑及雕塑背景加以装饰来达到雕塑与相互融合的目的。在建筑中,建筑自身也可以表达的建筑美和内在美,这同时也需要外物的气氛衬托和具象性的表达。雕塑作为一门三维的造型艺术,能创造出拥有空间体量关系的艺术作品,让观赏者可观察、触摸、嗅到。这样的艺术作品让观者能真实感受到雕塑家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作品内在的思想。建筑设计前的场地规划中,在建筑物旁边时常会规划出一些场所空间,这些空间可能是休闲场地,或是绿地,也可能是停车场所等。当建筑的墙面使用简明的材质时,这可以在建筑旁边的空旷场所中安置一雕塑作品,这样便于用建筑充当背景来烘托雕塑的目的。如建筑界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传统的苏州园林式风格与当代建筑的完美表达。位于博物馆的中心庭院位置设计有片石假山,该假山的灵感源自于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贝聿铭建筑师将米芾虚拟的三维山水画转化成实体三维效果加以呈现。片石假山安放于白墙黑瓦之前,“以背景为纸,以石为绘”,假山在白色背景墙的衬托下露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般效果。在烟雨朦胧笼罩中的江南,远观就像连绵不断的山峦,,如一幅中国大写意水墨画,颇具中国传统绘画之神韵,别具一格。由台湾建筑师陈瑞宪设计的汕头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现代主义作品。图书馆的墙面简单,建筑形体简洁,立面的材质主要为土黄色的砖。图书馆外面的雕塑是由以色列设计师设计的名为《高瞻仰俯》的雕塑作品。该雕塑远观由两个人组成,一大一小,而大人又由无数的小人组成,大人象征着社会,小人则象征着自我。作者想通过这组作品来表达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组雕塑放置于图书馆前,简明背景墙面为雕塑内在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外在条件,同时也为图书馆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建筑物与雕塑作品的结合,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烘托,达到互融的艺术效果。此时的建筑与雕塑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雕塑与建筑两者相互作用并产生艺术性的氛围,使空间与艺术和谐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雕塑是空间的视觉焦点和标志

雕塑作品依附于具体建筑空间时,建筑空间为雕塑造型提供了放置的场所,同时雕塑也为建筑空间增添一抹亮色。雕塑有自身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及材质和造型方面等特征,它能在空间中吸引观者视觉,同时也能起到标志性作用,为建筑空间提升内在生命。在公共性的大型室内公共空间中,如展厅、商场、图书馆等,也可以通过雕塑作品的放置来突出其公共空间的主题特色。雕塑以其自身魅力,在建筑空间中能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如由 BIG 事务所设计 2010 年上海世博丹麦馆将“小美人鱼”安放在展馆的中央,这具有丹麦象征意义的元素无疑突出了丹麦馆的主题。雕塑与所在的放置场所相互作用,两者巧妙地互融一体。建筑物与雕塑互为渗透、融合,达到艺术的统一。

3 突出空间主题,画龙点睛

雕塑是一古老的艺术,任何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人们最为本质的生活,同时也反映着生活。雕塑通过艺术的形式进入生活,介入建筑空间之中,并产生新的思想灵魂,这是雕塑在建筑中应用的艺术价值及意义。雕塑在建筑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建筑物及建筑中的人发生着相关的联系。雕塑与建筑、雕塑与建筑中的人、建筑和人三者在生活和艺术中产生互动性,提升生活品质;而生活反过来又指导雕塑家、建筑家获得更多的灵感来源。雕塑艺术与建筑的碰撞使艺术得到再一次的升华,并给建筑空间带来更多的艺术氛围及思想内涵,同时让建筑得以更清晰的表达其空间方面主题。虽建筑和雕塑两者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形式、风格特征及表达途径,但是两者为了同一个目的,采用和谐统一的手法来达到艺术上的互融和整体。

4 结语:

雕塑艺术在建筑中合理巧妙的应用,两者相互渗透、互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优秀的雕塑作品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建筑之中时,雕塑不仅可以增加建筑在空间方面的魅力、激发活力、强调主题,也能在环境中起到视觉聚焦或者成为建筑物标志性的作用。雕塑放置于建筑的空间中,两者产生着互动互融,同时雕塑也与建筑中的人们产生着互动。雕塑通过自身的艺术表达方式对空间环境进行表达,从而使建筑空间的艺术氛围和思想内涵得以显著提高。优秀的雕塑作品在建筑空间环境中不但能够成为一个标志,而且还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培养大众的审美情操,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让人们真切感到雕塑在建筑空间中合理应用的价值所在。雕塑作品与建筑物的主旨相统一,艺术意向相互融,就达到了空间与作品的完美统一。同时当雕塑作品被建筑中的人们接纳时,雕塑与建筑空间中的人也产生互动,人、建筑和雕塑三者达到统一,并产生共鸣。雕塑作为一门古老且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建筑空间、人文环境的内涵,能够提高建筑的品味与使用的艺术价值。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建筑的内部空间不单单只是一个以功能为主的空间场所,其中还包括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人与雕塑的空间距离。不同类别的建筑内部空间需要融入不同种类风格的雕塑作品,雕塑本身所特有的形式美、造型美能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与价值观。不同的尺寸、不同的类型雕塑并结合不同的建筑空间会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合适的尺寸、合理的材质的雕塑能够美化环境,与人们产生共鸣,又能使观者赏心悦目。雕塑在建筑物空间场所处的位置,不同的放置位置可以给建筑物空间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位于建筑空间中心位置的雕塑多使用的是主题性雕塑,能够作为建筑空间的视觉中心并起到丰富空间的作用;放置于其他场景的雕塑可以用来突出雕塑的装饰性、趣味性。本文只作出三种尝试性的探究,希望能为建筑行业的同行们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筱靖. 装饰性雕塑在建筑空间应用的研究[D] . 重庆:重庆大学,2011

[2]王 超. 建筑中雕塑的重要性[J]. 现代交际,2013(9):62-63

[3]温洋. 公共雕塑[M] . 北京:北京工业机械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林向武(1984年12月),男,湖南省益阳市,汉族,本科,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论文作者:林向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浅析雕塑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林向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