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桂芝1段裕2
(1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护理系北京100000;
2北京顺义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北京101300)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27-01
膜性肾病(membranu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膜弥漫增厚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蛋白尿。西医一般用激素治疗,多效果不佳。笔者采用自拟方治疗,疗效满意,且长期追访,未见复发。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9岁。2011年3月4日就诊。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多,腰部酸痛2个月,无发热关节痛,无皮疹、脱发、光敏等。曾于北大医院就诊,检查:尿24h尿蛋白量531g,尿常规:PRO++++。肾活检病理: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间质数处灶性炎细胞浸润、动脉内膜增厚;肾活检病理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Ⅰ期。就诊时患者面色黄暗,神倦乏力,小便混浊,腰部酸软,双下肢沉重。舌质淡,苔薄黄微腻,脉细弱。体检:眼睑浮肿,双下肢指凹性水肿,Bp100/75mmH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室检查:2011年3月4日尿常规:潜血++,PRO(++++),肝肾功能正常;GLU 56mmoI/L,TC 661mmoI/L,TG339mmoI/L;LDL270mmoI/L。双肾B超示:结构正常。
诊断:水肿
辨证:脾肾两虚,痰瘀互阻,热毒内蕴
治疗:健脾补肾,祛湿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方药:生黄芪60g、龟板30g、白术30g、当归10g、连翘10g、黄芩15g、红藤30g、茯苓30g、山楂30g、生蒲黄15g、鸡内金30g、益母草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次服。
此后以原方加减治疗,2011年5月11日尿常规:PRO(+++)、红细胞(++)。2011年6月26日尿常规:PRO(+),24h尿蛋白定量10g。2011年7月3日尿常规:PRO(+),浮肿消退。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血脂全部正常。2011年8月12日尿常规PRO(-),24h尿蛋白定量015g。2011年9月6日复查尿常规:PRO(-)。定期复查尿常规至今,尿蛋白阴性,未见复发,现仍在继续追踪随访中。
根据膜性肾病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虚劳”等范畴。本病多因禀赋不足、七情内伤,损伤人体正气,痰湿、瘀血、热毒等阻滞肾络,导致气化障碍而致病,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中药可以补益脾肾,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此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痰瘀互阻,热毒内蕴。脾肾亏虚,固摄无权,封藏失司,故精微不固而外泄,出现大量蛋白尿。脾肾不足,水湿内停,阻滞气机,血行不畅,水湿泛溢肌肤则水肿。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既能补气又能利水,为治疗脾虚水肿之要药;龟板滋阴,潜阳,补肾,协同黄芪,共同补脾益肾,固摄精气。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当归活血补血,连翘清热解毒。生蒲黄《本经》中记载其:“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药性论》云其:“治尿血,利水道”,可散瘀利尿止血保护肾功能。红藤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败毒散瘀。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固摄缩尿。益母草利尿消肿除毒及促进恢复。茯苓利水渗湿,有利尿作用。山楂行气散瘀。诸药合用,补脾益肾,疏通肾络,清利湿热,治疗水肿,消除蛋白尿,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论文作者:毕桂芝1段裕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水肿论文; 蛋白尿论文; 尿常规论文; 清热解毒论文; 肾病论文; 黄芪论文; 红藤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