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论文_徐珊珊,王宇新,曹笑,刘永泉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颅内压超过3.1 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压,并对症治疗,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 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内压<2.0 kPa)、二组(颅内压2.0~2.9 kPa)、三组(颅内压2.9~5.3 kPa)及四组(颅内压>5.3 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内压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关键词:无创颅内压监测;脑梗死;监测

颅内压增高是急诊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梗死、损伤、肿瘤、出血、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1]。颅内压增高会引发脑疝,使患者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因此对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十分重要。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是颅内压升高,可使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下降,引起供血不足和缺血、缺氧,若未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死亡[2]。本次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科入院脑梗死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MRA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予以住院治疗。男32例,女31例,年龄 54.1~87.2岁,平均年龄(74.42±4.71)岁。入院患者GCS评分情况如下:3~8分21例,9~12分23例,13~15分19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利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实施监测,光源取黄色发光二极管,闪烁次数、闪光脉冲宽度、闪光刺激频率分别为32次、2.1 ms、0.7 Hz。从枕骨隆突向上1.0 cm旁开1.5~3.0 cm为枕叶区,后侧电极必须放置在枕叶区内。前侧参考电极放置在前额中线发髻位置,眉间为接地电极所处位置,电极阻抗<45k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嘱其双眼闭合,把双眼闪光刺激所获潜伏期相加之后取平均值作该波潜伏期,而后按闪光诱发电位叠加原理,把多次测得的值进行叠加,最后得到两侧颅内压值。

1.3 观察指标和颅内压判断标准

观察和记录患者颅内压监测值、典型症状、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入院后24小时按照常规法对患者实施头颅CT复查,若病情发生显著变化随时进行CT复查。出院后半年实施GOS评分,分数4~5分表示预后良好,分数1~3分表示预后差。颅内压判断标准:颅内压<2 kPa表示正常;颅内压2~2.9 kPa表示轻度上升;颅内压2.9~5.1 kPa表示中度升高;颅内压>5.3 kPa表示重度升高[3]。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将63例患者分一组、二组、三组及四组,四组患者预后情况如表1,通过表1数据分析可知,各组预后良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预后良好37例,平均颅内压(2.19±0.53)kPa;预后差者26例,平均颅内压(4.12±0.52)kPa,通过比较检验,预后良好者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预后差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为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导致颅内压上升的原因有: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水肿、脑脊液增多、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4]。若患者颅内压升高未得到有效且及时治疗,易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若颅内压持续超过5.33 kPa,病死率可达百分百[5]。本次研究第四组颅内压>5.3 kPa患者13例,预后效果均比较差。如何早期发现患者颅内压增高,及时查明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予以合理的治疗,成为治疗脑梗死患者关键。大量实践和研究报道均证实,动态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客观了解颅内压情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和指导评价治疗及预后[6]。就脑梗死患者而言,若其颅内压呈进行性升高,则提示其颅内可能存在脑水肿或出血现象,应及时实施头颅CT检查,确定颅内情况,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脑梗死患者63例,经无创颅内压监测,发现有17例患者颅内压正常(一组),16例患者颅内压轻度上升(二组),17例患者颅内压中度升高(三组),13例患者颅内压重度升高(四组)。脑梗死入院后一般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剂使颅内压下降,无创颅内压监测可指导临床中脱水剂使用剂量、时间以此获得最佳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一组颅内压正常者预后良好率最高,其次为二组、三组,四组患者预后均差,各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正常或者轻度上升患者预后较好;颅内压呈中度或者重度升高者预后相对较差,由此可知,颅内压高低和预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综上,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指导疾病治疗,对提高疗效以及合理评估预后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创伤,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管宇航.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3):291-293

[2]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5,68-69

[3]Stiefel M F,Hener G G,Smith M J,et al. Cerebral oxygenateon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J]. Neuro Sury,2004,101(2):241

[4]孙波文,刘永玲,袁华,等.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6):33-35.

[5]杨立丰,王守臣,徐小明,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重型脑外 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70-277

[6]么宪伟,陆兵勋,李艳丽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 行性及 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6):558—560

论文作者:徐珊珊,王宇新,曹笑,刘永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无创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论文_徐珊珊,王宇新,曹笑,刘永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