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报纸媒体的新角色_网络新闻论文

网络与报纸媒体的新角色_网络新闻论文

因特网与报纸传媒的新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特网论文,报纸论文,角色论文,传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的发展重塑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结构模式,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式、全息性的特点,为大众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现行的大众传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作为三大传统媒介之一的报纸,其首要的反应就是,利用网上传播的优势发展报纸的电子版。然而,在网络报纸实践蓬勃发展的同时,报纸新的角色定位在哪里,应该如何应对网上传播,都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报纸媒体利用网络传播渐成热潮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一开始,就引起了报纸媒体的密切关注。短短几年,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记录了报纸利用网络传播的尝试、迷惘和觉醒。5年来,报纸利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94—1995年,这是报纸利用网络传播的萌芽阶段。1994年2月,《杭州日报》率先利用网络,创办了我国首份“电子报纸”,入网用户可以通过电脑调阅报纸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时效性。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正式发行电子版,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网络上发行的日报。到这一年底,国内尝试上网的报刊大约有七八家。

2)1996—1997年,是报纸利用网络传播的风行和反思阶段。1 月2日,《广州日报》和《中国证券报》同日在网上发行电子版。到年底,在网上发行电子版的报纸已有了30多家。但是,这一年上网的报纸中有不少是盲目跟风,电子版质量较差,调阅率低。到1997年1月1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正式接入因特网,并以其网络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调阅速度较快而迅速发展成为因特网上一个较大的中文站点。

3)1998年—今,这是报纸利用网络传播蓬勃发展的阶段。 网络继续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据统计,1998年2月,上网计算机有40.4 万台(直接上网6.4万,拨号上网34万),用户数为80万;截止去年底, 上网计算机数为74.7万台(直接上网11.7万,拨号上网63万),网络用户则已达到了210万。1998年,报纸上网又掀起了新的热潮。 据中国记协报纸电子网络版调研会统计,1998年底,全国网上报纸有127家, 另外,还有许多家报纸正在筹备上网。与此同时,网上报纸传播的质量及其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与前一个阶段相比,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人民日报》的网络版为例,现在每天4点至11点, 每个整点都发布新闻,并且有中文、英文、日文三个版本,其访问人数最初为每天5000人次,到1998年底,便达到50万人次,最多一天曾高达60万人次。

二、网络为报纸传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

报纸的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形态,技术的进步为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活力,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几年,报纸在积极探索网上传播的新形式,以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诞生,也必定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并大大改变报纸媒介的生存环境。报纸媒介要找到自己新的角色定位,首先必须考察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适应它。

影响并决定报纸媒介发展方向的环境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来自受众的变化

首先是上网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目前的PC机拥有量在1300万左右,上网率不及5%,根据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到2000年,我国电脑普及率要达到15%,因特网普及率要达到30%。随着网络资源的增加,通信质量的改善,网络将为社会大众开辟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不仅仅虚拟购物、网上办公将会逐渐普及,人际交往也会逐渐走向虚拟化。此外,网络上巨大的信息量为人们提供了无限机遇。可以说,在网络时代,谁疏远了网络,谁也就疏离了社会。

但是,当上网成为生活方式之后,人们的上网目的与现在相比,就变得复杂多样起来。在总体上,人们分配给浏览最新新闻和信息的时间也会比现在匆促得多;从个体来考察,他们对新闻信息的层次要求将更加复杂多样。

其次,是思维模式的变化。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和全息性的特点,使人们有机会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世界,而较少具有从别人的眼里看世界的局限。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摆脱了对某方面信息源的片面依赖,其认识和思考更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也就意味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将越来越摆脱简单化和线性化的束缚,而更加具有非线性化和立体化的特征。

再次,生活环境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必将带来思想观念的大变化。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将更加趋于开放。接触面增大,视野开阔,使他们思考的问题更加全面和广泛,思想将更加趋于多元。网络发布信息的高度自由和良好的保护性,将改写大众传播学上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不管是多数人的观点还是少数人的观点,甚至极个别人的观点,人们都将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交流。同时,网络发布信息的便捷和自由,也将大大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

2)来自传播环境的变化

首先,传媒竞争将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目前,我国报纸传媒的竞争还主要是在一省一城一市内三大传媒以及报纸内部之间展开。但是,因特网带来一个开放的世界,竞争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报纸所面临的竞争,首先将突破一省一城一市的范围,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因特网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全国经济的密切联系使国内新闻将会得到各地媒体的充分重视,这在目前纸质报纸竞争中就可看出端倪:一些地方报纸跨省市发行,某些重大地方新闻往往引起各地媒体的共同关注。而未来这种趋势将会大大加强。其次,国内媒体将面临国外媒体的有力挑战。可以看出,现在三大传统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已相当重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新闻报道的比重当会有增无减。而目前,国内获得国际新闻的渠道还比较狭窄,但是,因特网将使国外信息的获得比现在容易得多。

其次,传媒的报道活动空间将会扩大。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决定,目前传媒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有不少禁区和顾忌。但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求人们要有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各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对待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竞争的国际化态势也要求各传媒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动性,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所以,放眼未来,报道活动空间的扩大当属必然,这就需要各媒体更新报道观念,抢占新高地。

再次,个人(以及团体)信息的充分发布。网上传播与传统传播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大众传播和个人传播(或人际传播)并存的形态,人际交流突破了过去那种小圈子小范围,而实际上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展开。个人信息改变了那种被大众信息淹没的状况,可以比较自由地浮出水面。网上个人信息的发布形式除目前广泛运用的个人网页、电子论坛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商业网站发布。例如去年11月份,深圳市中国银行蛇口支行王某的女儿在上海被害,深圳的一家网络公司应被害人亲属的要求,派专员赴上海采访,并将结果完整地刊登在网页里。而且,在该报道上网后的两天里,就有6000多人浏览了该网点, 收到400多封回信,影响甚著。

3)来自传播方式自身的变化

新技术的采用深刻改变了报纸媒体的传播方式,如写作的无纸化及利用电子邮件传送稿件等。未来,这种变化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有力体现,并将会给媒体传播的内容带来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采访方式上,网上采访将大显锋芒。据调查,目前美国记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采访手段分别为:面对面采访占61%,电话采访占22%,电子邮件采访名列第三,占13%。但这种新的采访方式无疑已显露其独特的优势:它费用廉价,却可以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看法意见,可以得到较为及时较为系统全面的回答。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新的采访方式在未来的新闻大战中将发挥出色的作用。

其次,在资料搜集运用上,网络相当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而且最新内容可以得到及时补充的图书馆,其使用的便捷性,可以为新闻事实(事件)及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材料,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厚实丰满。

再次,是新闻源的拓展上。网上各商业站点、个人网页、电子公告牌都充满大量信息,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网上活动、网上讨论往往反映出某种社会心态,传达出社会脉搏,使媒体在把握社会潮流,掌握大众特点、爱好、兴趣上,更趋于主动。

三、网络时代报纸传媒角色的重新定位

网络时代受众的新特征以及传播环境的新变化,对报纸的网上传播提出新要求,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化,则为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技术的保障。报纸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首先就是要确立一种与之相应的新闻观念,给报纸的这种新角色定好位。我认为,报纸媒介的新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大众需求与小众(甚至个人)兴趣的全面关注。 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认为,数字化技术将使大众媒体变为个人媒体。在未来的传播模式中,将是个人兴趣决定信息内容与媒体形式。但是大众传媒存在几百年的历史却表明,尽管每一个个体的兴趣需求各不相同,但是还是有不少信息是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这是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大环境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其独立的愿望总是受到共同环境的塑造和规范,这是大众传媒存在的基础。网络时代并没有改变社会个体的这一基本特征,因此,网上无疑仍然存在着对新闻和信息的共同兴趣,媒体仍然需要满足大众的共同需求。据美国Jupiter传播公司去年12 月的一次网上调查,在美国,最受网民们青睐的是以新闻摘要等简短形式出现的新闻信息,上网获取新闻的用户大多数每次仅花不足10分钟的时间来浏览网上新闻。网民们的共同兴趣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不可否认,网络时代也是一个个性将会得到充分张扬的时代,网络巨大的包容量则为大众媒体满足小众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网络时代的传媒需要提供范围更为广泛的新闻信息,需要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新闻分析材料、特写报道等,以满足更为个人化的需求。

2)服务的媒介。 服务意识已经成为纸质报纸一个重要的新闻观念,但是,网络媒体的服务性与传统媒体还是有着不同的基础,这也就决定着旧式的服务观念在网络时代需要更新。传统媒体的受众面对的是信息匮乏的时代,因此大众传媒决定了他们关注的内容和思考的方向,即所谓的“议题设置”作用。而网络时代的大众面对的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传媒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选择、鉴别,为他们在信息的海洋里导航。因此,大众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传媒的地位从原先的高高在上的第四种权力上降下来,其服务的性质也就根本改观。探索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领域将成为传媒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有些报纸的网上站点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探索,美国《华尔街日报》首推网上个人化服务,大获成功,并引来纷纷效法。国内《人民日报》站点的报纸内容是以数据库形式、图象形式、组合形式、要闻形式等四种形式出现,为读者的不同需求尽可能提供方便。现在该站点还提供许多特色信息服务,如“报刊导航”、“信息导航”等。但是,网上传媒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空间仍然非常广阔,这也是网上传媒竞争的重要一环。

3)参与的媒介。 纸质报纸在调动读者的参与性上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其参与的效果总是有限的,也抑制了大众的参与热情。网上传播则为参与提供了空前的便捷,参与的形式、话题范围、参与人员的范围都将更加复杂多样。《人民日报》网站设立“金报网上调查”,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定期组织编辑或专栏作家在其站点上网,回答站点访问者的询问,或与访问者在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美国CNN 则创造了一种用户参与新闻报道的形式,就是其“电脑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往往把有关人员和当事人叫到电脑前,回答正在站点的用户的提问。网络为开放性传播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媒介则需要积极探索方便大众参与的各种形式。未来社会大众的特征预示,媒介参与度的高低将是决定其吸引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标签:;  

网络与报纸媒体的新角色_网络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