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以西北五都城市为例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论文,为例论文,省会论文,中国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7578(2010)09-128-06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持续兴旺的城市旅游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功能上[2]。1)经济功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可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增强经济的发展能力,扩大城市的创汇水平。2)文化功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还可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丰富的旅游活动可以增加人们的见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3)社会功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城市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1 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理论支持

文中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般分析范式出发(图1)[3],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人的维度三个层面考虑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炼。但无论从构建的城市旅游核心区竞争力—城市旅游边缘区竞争力的空间分析范式,还是从时间维度出发,构建的城市旅游竞争潜力—城市旅游竞争现实力—城市旅游竞争未来发展力的时间分析范式,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核心问题——人。因此考虑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问题,还是从人的维度出发,从宏观(政策层面)、中观(旅游企业层面)、微观(旅游者个体特征)三个层次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

图1 城市旅游竞争力一般分析范式简图

Fig.1 Paradigm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on capacity

文中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城市游憩管理的支持,因此主要考虑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宏观层面。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在城市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城市旅游本身的硬环境和软环境[4]。

(1)城市旅游硬环境是城市管理者制定城市旅游竞争政策与战略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周边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等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2)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力,包括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管理、旅游人才培训,这些都包括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之中(物质实力、社会实力)。3)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由下列经济指标构成: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辐射能力、城市的吸引能力、城市生活舒适方便程度、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及文化娱乐水平。4)城市外部机遇和风险与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表1)。外部机遇和风险是人们对外部环境条件作出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因为机遇和风险总是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则来源于自身与他人的比较,是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旅游竞争定位来决定的。

(2)城市的软环境建设同样是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由于旅游业的相关部门较多,在一个城市,又涉及上级和地方的各层利益,旅游发展体现出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2)城市政府的促销计划和宣传功能。如何去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3)城市旅游法规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地方在推动旅游业相关法律及配套法规的出台、规范旅游业的市场中做了哪些工作。4)城市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程度。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信息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道路。5)城市旅游产业规模化的程度。规模化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也是标志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指标。

以上是从一般性角度,对提炼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作了阐述,下面将具体针对实证研究的对象: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结合分析范式所作的理论分析和基于统计资料的数据分析,明确其优劣势,提炼其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 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旅游比较优劣势分析

2.1 西安旅游优劣势分析——营销滞后型

西安在西部地区各个中心城市中具有两大比较优势,具有国际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人才优势[5]。西安旅游业国内旅游市场上的表现逊色于成都、重庆、昆明、桂林,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如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城市[6]。西安在城市旅游发展理念、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投资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投入等方面与西南地区的旅游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另外,西安的整体旅游竞争劣势还表现在,长期以来,旅游形象定位模糊,特色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旅游形象策划与实施方案,旅游形象停留在“兵马俑”与“华清池”为中心,缺乏提炼。20多年来发展形成的“四点一线”的旅游空间格局仅停留在线状发展阶段,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大旅游环型线路未能形成,多单线往复,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旅游经济效益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西安应打响城市旅游地综合品牌。

2.2 乌鲁木齐旅游优劣势分析——产品提升型

乌鲁木齐在城市旅游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公园、游乐园、科教文化设施比较突出;自然旅游资源以风景河段、冰川、森林、草原、湖泊较突出[7]。2)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乌鲁木齐是新疆交通的枢纽,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互联的交通网络。3)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服务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风貌、繁华的购物街、特色的饮食文化、多彩的娱乐休闲、快速的资讯交流、积极的商务洽谈、完备的公共设施等一系列综合完善的城市功能为到乌鲁木齐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优良舒适的服务。4)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近年在会展经济、假日经济、百万市民游首府、冬季冰雪风情游等旅游促销活动的带动下,乌鲁木齐的旅游业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但是同时,乌鲁木齐旅游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城市旅游产品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城市旅游区位优势发挥与开发不足;周边一些国家和城市的政治形势不太稳定等,都可能对乌鲁木齐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3 兰州旅游优劣势分析——环境制约型

兰州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突出的战略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枢纽地位;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等[8]。但兰州作为甘肃省旅游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存在严重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市内交通不畅、供水不足、绿化率低。2)城市经济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商业和服务行业滞后,人均拥有的城市维护资金少,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发挥。3)缺乏旅游城市综合服务建设和管理机构,城市旅游形象不突出。从整体来看,开发旅游产品仍然以资源导向为主。各景区建设盲目效仿,趋于雷同。开发的城市旅游产品中观光类旅游产品比重较高,而其它如文化类、主题公园、购物类、产业类、美食类、节庆类、体育类等旅游产品比重过低,会展类、商务类、城市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极少。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

2.4 银川旅游优劣势分析——规模制约型

近几年,银川在城市旅游发展方面,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1)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中原文化、戍边文化、河套文化、丝绸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汇集。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土质肥沃,黄河穿境而过,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9]。2)人文景观独特,区域特色明显。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银川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3)积极宣传促销,扩展旅游市场。每年一度的中国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西北风情”自驾车旅游节等旅游节事活动在区域内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重要客源地和延安、太原、西安等银川周边城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4)营造生态城市,扩大城市品牌。大量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建设,不仅使旅游者,也使当地居民受益。加强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力度,开展景观水道绿化工程,为打造“塞上湖城”,“西北宜居城市”的品牌奠定了基础。

但是,银川发展城市旅游的劣势也十分突出和明显,如:旅游产品体量小,品位不高;城市旅游形象不明确,旅游功能不完善,表现在民族特色街区、特色广场文化、旅游商品购物、会议商务旅游以及回乡城市风貌等方面;部分旅游景区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尤其反映在“农家乐项目、民族风情项目等方面;中高档接待设施不足;城市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尚未建立;旅游企业中高级人才短缺,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周边500km范围内,区域人口密度比较低,人均收入不高,近中程旅游市场规模和消费增长空间有限;旅游淡旺季明显;区域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

2.5 西宁旅游优劣势分析——管理滞后型

西宁城市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西宁西靠青藏高原,东临黄土高原,是整个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2)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宁及其城市辐射带150km范围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3)精确的旅游形象定位。西宁旅游形象定位为“高原古城,中国夏都”是非常贴切的,它将美丽的高原风采、悠久的河湟文化、独特的气候优势高度地概括起来。

西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劣势也比较明显,如: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文化特色不够显著,市区内现存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较少,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少;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尚未建立,旅游标识系统不够完善;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旅游宣传促销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城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具有特色优势的创新性旅游产品等。

3 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实施策略——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

3.1 营销滞后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以西安为例

(1)优化西安旅游形象定位理念。“面向未来的华夏盛世古都,充满活力的内陆现代城市”是西安市提出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这一理念体现了西安的现实特色和未来发展,显示了西安在华夏文明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展现了西安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传统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相冲撞、磨合的发展过程。

(2)做好旅游形象战略策划。1)紧紧围绕“华夏古都,现代都市”的主题,依据“华夏文脉、千年古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这一目标理念宣传口号,制定促销策略,实施旅游产品名牌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公关活动,设计及普及城市旅游标志,形成一批标志性城市和景区建设,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设施档次,突出西安旅游整体形象。2)面向市民进行“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资源”的意识教育,举办“百万市民看西安”的大型活动,引导市民了解西安,增强主人翁精神,实施八大工程,进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市民文明形象。

(3)旅游形象的宣传促销和市场拓展。在宣传促销方面,要树立大市场观念,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的新模式。面对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制定整体规划,采用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争取国际国内市场、远近客源市场和新老客源市场都能保持持续增长。在国际市场方面,突出重点市场,针对不同需求,强化专题促销,形成多层次的促销热点,积极寻求新的客源市场。在国内市场方面,加强区域联合,把办大型节庆作为切入点。

3.2 产品提升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以乌鲁木齐为例

3.2.1 实施形象工程

(1)塑造城市视觉形象。首先、乌鲁木齐二道桥新建的“国际大巴扎”是体现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建筑,可以作为乌鲁木齐的城市标志物。其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地标徽、旅游地标准字体、旅游地象征性吉祥物、旅游地纪念品等都对旅游者具有视觉感染力,是乌鲁木齐塑造良好形象可以开发的方面。最后,最能体现乌鲁木齐地域特色的是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居民,这可以通过旅游服务人员的着装塑造形象。

(2)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做到“以节促旅”。乌鲁木齐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各民族的饮食起居、节日庆典、服饰装束、民族歌舞、娱乐习俗等构成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将这些民族风情通过旅游节庆活动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吸引旅游者,而且能带来多种牵动效应。它一方面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城市文化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3.2.2 开发城市旅游商品

新疆自古享有瓜果之乡、金玉之邦和地毯、丝绸王国的美誉,具有西域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乌鲁木齐市应强化旅游商品研制,提高对旅游商品及其包装的设计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销路的旅游商品,要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资金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方面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和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旅游商品设计比赛等活动,丰富品种,提升档次,扩大影响,提高效益;加快二道桥民族农贸市场的更新改造,最终形成展销地方特色民族商品的中心市场,努力满足广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3.2.3 加快环城游憩带的开发

乌鲁木齐市郊区作为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是久居城市市民向往的旅游去处,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具有客源市场多而稳定、地价相对便宜、建设用地广等优势。随着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向舒适、宁静和具有康体保健功能的郊区自然生态景观的转变,决定了乌鲁木齐郊区的旅游开发应与城市内部的旅游开发具备功能上的互补关系,郊区的旅游功能应当适应自然资源和环境持续利用以及居民反复出游的需求。乌鲁木齐市应在完善已有的南山西白杨沟、东白杨沟、菊花台、乌拉斯台等景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博格达峰冰川、亚洲大陆中心、一号冰川等景区,对南山各景区的开发要注重其整体形象塑造,形成整体组合多功能的度假区。鉴于乌鲁木齐五家渠沿途已有的农业基础,开发观光农业园,使其成为都市圈居民周末休闲度假旅游之地。

3.3 环境制约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以兰州为例

(1)发挥兰州西北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强化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双重作用,发挥枢纽城市带动作用,建设兰州三小时经济圈,把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向西北辐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旅游带,向西带动临夏、甘南民族风情旅游区,向南带动陇南、天水旅游区,向东辐射陇东旅游区;同时联动陕、川、宁、青、新旅游区,构建西部旅游经济带。

(2)兰州今后应依托大流量、快节奏的交通干线和周围地域中小城镇的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辐射、扩散的环型城市结构。以旅游为带动的两小时交通圈,组织高效城市群体的空间结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兼顾,形成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和旅游同行的综合性城市,充分发挥兰州在西北地区的枢纽作用和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兰州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为:黄土文化之都、黄河风情之都;兰州旅游城市发展模式:城景一体的中心、枢纽城市;兰州旅游城市景观标识体系为:城市建筑—旅游商业中心、省博物馆、城市游客中心、金城关、黄河铁桥;城市雕塑—黄河母亲像;黄河风情线—黄河湿地、黄河水车、南湖、雁滩、龙园;城市精品景区—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兰山;城市餐饮娱乐—阳光、飞天、锦江、西兰等星级大酒店、清真食品街、兰州牛肉面、兰州百合、旅游商品一条街;城市文化—《读者》、兰洽会、《大梦敦煌》、《丝路花雨》。

3.4 规模制约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以银川为例

3.4.1 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

(1)以大西北为广阔腹地构建发展战略。银川在西北地区区位仅次于西安和兰州,通过陆、空交通线路辐射范围广,通讯设施先进,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其功能的发挥、战略的构建应背靠大西北,面向大东部大力发挥其比较优势,把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龙头。

(2)向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要使得宁夏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把银川建成旅游活动影响区范围达到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东亚的旅游中心地。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优化旅游目的地功能,加强旅游集散地功能,改善旅游管理和服务。

(3)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形成与旅游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息息相关。银川必须完善市场体系,使之成为中国西北、东亚地区新兴的商贸中心区,其开发需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保护生态环境,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

3.4.2 构建大银川旅游区,形成完整的旅游环线

以塞上风情贯穿始终,集山川平原、河流湖泊于一体,充分发挥大银川旅游区的资源优势,将宁夏特有的“塞上江南”的特色系统地展现出来。纵观全带,西起贺兰山,东至黄河,景点之间自然衔接,贺兰山险秀之美,意境独特的岩画,荒凉的镇北堡,神秘的西夏文化,现代的治沙生态典范广夏基地,“回乡首府、西夏故都、塞上湖城”—银川市城区,市郊极富田园色彩的生态农业观光区。湖泊自然风光与古老的灌溉文化、西夏文化交相辉映,回族民俗集中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园中。最后落笔于“天下黄河富宁夏”的黄河两岸,还伴有古老的中国长城文化。CI策划主要包括理念基础和视觉形象两大部分,理念基础定为“神秘美丽的塞上江南”,视觉形象主要通过各景区来表现,包括山麓景区、影视城景区、西夏王陵区、广夏基地区、银川市区、塔湖群观光农业区、民族风情园区和金水风情园区等八大部分[10]。

3.5 管理滞后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以西宁为例

西宁城市旅游发展的模式是休闲避暑、会议会展、商务、重大主题活动(郁金香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为内涵的“主题城市”旅游为核心,发展周边地区观光旅游和民俗旅游为重点,宗教朝拜旅游为基础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在以主题城市旅游为核心的过程中,兼顾与兰州的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的品牌,发挥互利和区域协作功能,扩展西宁的旅游空间、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3.5.1 搞好旅游产品的重点开发,配套开发

青海省是旅游资源富省,又是经济穷省。因此对于众多的旅游资源要进行重点开发,在西宁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重点开发两个中国之最和两个青海独有:中国最大咸水湖、中国最清黄河水和青海独有的土族民俗、撒拉族风情。在搞好重点项目的同时,配套开发好娱乐、参与性项目,以作为重点项目的有益补充。例如在重点开发青海湖自然风光观光项目的同时,可充分利用青海湖周边风力充足的条件,配套开发滑翔伞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蓝天、草地和湖水天人合一的人地观,同时也让游客融为美景中和谐的景点。

3.5.2 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西宁城市旅游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办事效率、道德品质都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成败。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培训在职的各类旅游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另一方面青海各高校应以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为己任,对在校旅游专业学生实施宽进严出的培养方案。同时应鼓励与省内外旅游科研人员的交流和学习,大力引进优秀的旅游人才,为科学发展旅游业提供保障。

3.5.3 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要大力发展“行、游、住”这三个硬要素,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议西宁市可积极申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如成功,既可使西宁城市功能在较短时期内完善,又可使西宁市的旅游知名度大大增强,若策划得当还可使西宁增加一项极富特色的旅游项目、民运会的运动员村经较低投资可成为集参与性、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民族体育主题公园,若将民运村建在城南新区,将带动城南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结束青海没有主题公园的历史。

4 结论

城市旅游竞争力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要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硬环境包括城市外部环境、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力、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外部机遇和风险、城市旅游资源的对比优势与劣势等主要评价指标;软环境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政府的促销计划和宣传功能、城市旅游法规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城市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程度、城市旅游产业规模化的程度等主要评价指标。

根据上述核心要素,对比西北五省会城市的旅游发展现状特征,可以得到,西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缺乏提炼,属于营销滞后型的旅游发展问题;乌鲁木齐的旅游产品停留在开发初期的状态,旅游产品缺乏提升;兰州的旅游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银川的旅游发展受规模制约;西宁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潜力,但管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营销滞后型的旅游城市首先应该整合城市的旅游形象,分辨出重点市场,做好宣传促销计划;产品提升型的城市则要加快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更新;环境制约型的旅游城市应加快城市景观旅游化建设,营造旅游环境是旅游工作的首位;银川应想方设法延长旅游线路,做大旅游规模;西宁的旅游发展要注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研究可为城市旅游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照,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  ;  ;  

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以西北五都城市为例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