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论文_周林路,叶刚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论文_周林路,叶刚

乐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614000

【摘 要】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诱发条件不同患者的眩晕程度也不尽相同。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短暂性眩晕的一种,其是由于水平半规管受累所引发的,虽然病症较轻,但仍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即是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并简要介绍了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最终分别阐述了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53-01

人类对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时间较短,首例公开的病例报道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但对该病症的研究却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且临床上将这类疾病分为三类,主要以病变累及的组织作为分类依据,包括前半规管、后半规管以及水平半规管三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一、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原因

目前国际医学组织还未发现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但有几种假说对其进行了阐述。例如嵴顶结石假说,其认为当人耳部椭圆囊存在结石后,其脱落的碎块会粘附在嵴顶部位,导致淋巴腺和嵴顶部位的重量产生差异,进而导致壶腹嵴对重力的感应发生偏差,从而导致阵发性眩晕。该假说最早用来解释后半规管眩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更加符合水平半规管眩晕的特征,并且支持这种假说的病例眼震症状与头部旋转方向存在背向性特征。还有管内结石假说,其认为当椭圆囊当中的结石发生脱落,进而在水平半规管当中处于游离状态,此时如患者头位发生变化,则会导致该游离结石在淋巴液当中偏移,从而给嵴顶造成了错觉,从而引发眩晕症状[1]。基于该理论下的眼震与患者头部偏移方向一致,并且还具有明显的向地性。

二、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即在平卧体位时如转动头部或翻身就会产生眩晕感和眼震,绝大多数的患者临床症状发作存在约5s的潜伏期,而少部分患者头部发生位移后即产生症状。患者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略有不同,从30s到60s不等,最长者不会超过2min,根据临床实验现实如采取反复头部移动训练,患者临床眩晕症状并不会明显减轻[2]。

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方法

在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诊断时,首先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是否存在每天多次眩晕的情况,并且每次眩晕发作均是由于头部偏移所引起的,如存在此类情况则可怀疑患病。同时患者临床症状发作时还会伴有振动性的幻觉、恶心呕吐感以及失衡感等,并且大多数患者在病症发作时还会出现眼震的情况,其中如眼震为正向性则判断诱发患者的病因为管结石;如眼震为背向性则判断为嵴顶结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眼震症状时采用肉眼直视的方式,但由于眼震的幅度较轻,因此如不仔细、反复观察,很容易产生漏诊的情况。为了提升对眼震的诊断准确性可以选择Frenzel镜观察。

同时还需要结合各类试验验证后方可确诊,例如Hallpike试验,验证时患者取端坐位,双肩水平方向与座椅保持平行,试验开始时患者迅速在无双臂支持的情况下后躺,并且平躺后头部需保持后仰15°左右的状态,此时观察患者的眼震症状,如发生扭转型的眼震则证明患者为水平半规管眩晕。例如转头试验,即患者处于平卧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部快速向测试方向旋转,此时观察患者眼震情况,如眼震方向为地面则为正向性眼震,反之则为背向性眼震。例如行走联合旋转测试,即参与诊断的患者面向前方快速行走数步后,以习惯脚为原点,原地快速旋转180°,并向来时方向行走相同的步数,具体行走步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采用两侧反复试验的方法,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在诊断诱发眩晕的水平半规管位置时,可以采用Ewald定律,即正向性眩晕患者转头时患侧眼震强度强于健康侧,背向性眼震则正好相反。还可以采用体位快速变换的方式诊断,患者先采取端坐位,然后迅速转变为平卧仰卧位,并且头部向后弯曲约30°,此时正向性眼震患者眼震的方向即为健康水平半规管测,背向性眼震则相反[3]。

四、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首先,临床药物治疗该类眩晕症采用的是前庭抑制剂,其可以有效增加内耳黏膜的血液供应,使得内耳部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降低嵴顶结构对平衡感判断的失误。其次,可采用手法治疗模式。例如翻滚复位治疗,即先让由端坐位变化为平卧仰卧位,头部向水平半规管健康一侧旋转90°;然后体位由平卧仰卧位改为平卧俯卧位,头部继续向同一方向旋转180°,然后快速坐起。这一系列步骤作为一个循环,通常在完成第一个循环之后超过70%的患者眩晕症状会得到缓解,完成第二个循环后80%患者均能缓解,完成第三个循环则缓解患者比例超过85%。还可以选择强迫侧卧位法进行锻炼,即采用长时间侧卧位休息方式,侧卧方向为水平半规管健康方向,这种治疗的原理在于长时间保持侧卧,可以使患侧的水平半规管开口长时间处于开口状态,促进耳石的外排,并且减轻眩晕的症状。第三,可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良性病症,因此临床不鼓励手术治疗,只有患者采取药物和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时才能开展。采用水平半规管阻塞的方式,使耳石在淋巴液当中的游离受限,从而避免其撞击半规管,缓解神经冲动的传递情况[4]。

结语:

虽然目前还未掌握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原因,但临床对其研究已经延续了25年之久,诊断和治疗方法均日趋完善,推荐采用眼震测试和试验法确定水平半规管病变位置,如非必要时不可采用手术治疗,应尽量选择药物和手法治疗。

参考文献:

[1]户红艳,董明敏,曹华琳.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02):201-203.

[2]陈瑛,庄建华,赵忠新,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2):987-990.

[3]张学东.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07):102-103.

[4]朱梓建.26例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J].心理医生,2016,22(15):89-91.

论文作者:周林路,叶刚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论文_周林路,叶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