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线片与CT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研究论文_张懿

基于X线片与CT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研究论文_张懿

张 懿

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X线片与CT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10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行X线片诊断、CT诊断,结合3D数字模型模拟,分类位移过程,获得对应3D模型与位移方式。与骨盆骨折模型为参考,模仿位移方式,摄片并对照验证。结果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以位移方向进行3D分型共17型,其中1D空间位移包含外翻、内翻、上移、前旋、后旋;2D空间移位包含上移内翻、上移外翻、上移后旋、上移前旋、前旋内翻、前旋外翻、后旋内翻、后旋外翻;3D空间移位包括外翻后旋上移、外翻前旋上移、内翻后旋上移、内翻前旋上移。3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估3D分型可靠性可见,Kappa值平均是0.518,重度可信度。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是基于Young分型、Burgess分型、Tile分型、AO分型的空间分型,可准确评估骨折移位,为手术复位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X线片;CT;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

前言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事故、交通事故伤不断增多,随之增加的还有骨盆骨折患者,对诊断和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在治疗骨盆骨折时往往采用微创治疗,其复位顺序则成为治疗成功关键之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结合X线片、受伤机制、解剖可对骨盆骨折进行分类[1]。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发展,更多数字摄影技术应用于临床,在原有的X线片基础上,实现了骨盆骨折二维、三维重建,奠定了骨盆骨折移位的认识基础。特别是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对骨盆骨折复位与移位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本文将以2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基于X线片与CT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10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中,男、女各45例与55例,最小年龄为36,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2.81±4.25)岁;Tile分型为B1型、B2型、C1型、C2型分别为40例、35例、15例与10例;Young与Burgess分型分别为前后挤压型、纵向剪切型、侧方挤压型、复合应力型分别为35例、30例、20例与15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建立骨盆3D数字模型:取福尔马林浸泡的骨盆尸体标本(因颅脑外伤死亡,性别女,年龄35岁),使用CT薄层扫描与三维重建,建立立体图形,在计算机内输入数据信息,使用3DMAX软件建立3D数字模型,对盆骨骨折移位过程模拟并分类。

1.2 方法

确立盆骨移位标准:(1)内外翻,将棘突连接线作为中轴线,髂前上棘与中线之间的距离是髂前宽度,将健侧作为参照,若患侧的髂骨翼宽度超过正常侧,其骨盆外翻;相反,若患侧的髂骨翼宽度低于正常侧,则骨盆内翻。髂骨翼骨折判断困难时,应当结合闭孔大小判断,若患侧闭孔超过正常侧,则骨盆外翻;相反,则为骨盆外翻。对两侧的髂前上棘与中线间距离测量,确定量化指标,若患侧超过正常值,则为外翻;相反,则为内翻。前后旋:表示趾骨结节的高度变化或者趾骨支骨折的部位高度改变,患侧的趾骨结节出现上移,盆骨前旋;结节下移,则盆骨后旋。上移:是指髂骨髂嵴的高度变化,将健侧作为参照,髂嵴最高点为水平线,髂嵴对应健侧出现上移,即为骨盆上移。闭孔环完整时,前旋闭孔增大,且后旋闭孔减小。对于量化指标,测量两侧的髂嵴的最高点与坐骨结节间距离确定,若患侧高度超过正常侧,则为后旋;相反,则为前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闭孔环直径若增大,则为前旋;相反则为后旋。

测量方法:使用常规刻度尺对两侧参数变化进行测量。

X线:使用X线片进行标本拍摄,影像学资料均在通讯系统、影像存档中获取。制作尸体骨盆骨折标准,使用X线摄影,以3D分型移位方式,以1:1正位CR片,获取3D分型实验模型X线片。

可信度评估:由四位骨科医师,均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分为I组、II组、III组、IV组4组,开展骨盆骨折3D分型、实验内容、方法等有关培训,进而评估100例患者的3D分型可靠性。

2 结果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以位移方向进行3D分型共17型,其中1D空间位移包含外翻、内翻、上移、前旋、后旋;2D空间移位包含上移内翻、上移外翻、上移后旋、上移前旋、前旋内翻、前旋外翻、后旋内翻、后旋外翻;3D空间移位包括外翻后旋上移、外翻前旋上移、内翻后旋上移、内翻前旋上移。3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估3D分型可靠性可见,Kappa值平均是0.518,重度可信度。

3 讨论

骨盆环是由坐骨、趾骨、髂骨形成的髋骨与骶尾骨共同形成的坚固骨环,骶髂关节在后方,耻骨联合在前方。骨盆骨折为严重创伤,一旦发生将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高达22.30%[2],且多发性盆骨骨折病死率约为50%骨盆骨折往往合并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多发损伤,对治疗及时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骨盆骨折的复位质量,增加解剖复位的难度。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若复位质量不好,极易引发后遗症,如跛行、骶髂关节疼痛等。而该疾病治疗情况受到位移方向、位移过程的影响。骨盆骨折3D分型是以盆骨骨折的受损部位、骨折部位为基础,结合受伤机制、CT二维重建、X线片、CT三维重建,在三维空间的位移方向分型。使用普通X线诊断该疾病时,通过对比简单解剖标志,确定空间的位移过程,医师能够对手术的复位过程进行确定,并制定手术方案[3],对于骨折手术复位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盆骨空间构型、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使用X线片、CT篇等常规诊断方法在理解骨折移位、类型中存在一定难度。

本次研究中,建立骨盆骨折的3D模型,演绎其各向位移,利用尸体标本构建盆骨骨折的位移情况,并解释临床中不稳定型盆骨骨折。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3D数字模型可将骨盆骨折复位与移位过程动态模拟出来,使得X线片更立体化,使得X线片能够体现出复杂空间构型[4]。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以位移方向进行3D分型共17型,其中1D空间位移包含外翻、内翻、上移、前旋、后旋;2D空间移位包含上移内翻、上移外翻、上移后旋、上移前旋、前旋内翻、前旋外翻、后旋内翻、后旋外翻;3D空间移位包括外翻后旋上移、外翻前旋上移、内翻后旋上移、内翻前旋上移。3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评估3D分型可靠性可见,Kappa值平均是0.518,重度可信度。

综上,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是基于Young分型、Burgess分型、Tile分型、AO分型的空间分型,可准确评估骨折移位,为手术复位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徐雯倩,蔡振存,梅昱,等.3D打印技术辅助三维CT分型方法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2):33-37.

[2]任雷.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分析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19,8321.

[3]王颢,吴新宝.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一)——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1):1007-1012.

[4]兰小勇,饶伟,冯捷,等.3D打印结合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7,52(11):1114-1116.

论文作者:张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基于X线片与CT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D分型研究论文_张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