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论文_周丰

 周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在提高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的交接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急诊科急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和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了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在提高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现将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年龄最大的有65岁,年龄最小的有2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2±3.3)岁,原发病分别为脑出血、血气胸、颈椎骨折、脑梗死以及有机磷农药中毒;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例,6患者年龄最大的有63岁,年龄最小的有2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2.9)岁,原发病分别为严重骨折、脑出血、脑梗死、突发昏厥以及脑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对照组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运用常规的急诊科室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模式进行护理服务,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护理服务,具体的流程和方法如下:

1.2.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以病区护士长作为组长,9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其中本科学历6名,研究生学历3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9.4岁,所有护理人员均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1.2.2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培训:以护士大会以及科室自学谈论等模式推广和宣传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和理念,主要的培训内容有管理活动的原则、因果以及方法等,所有小组成员和医院护理人员均参加培训,有护士长监督和落实。

1.2.3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现状调查:收集和研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我院急诊科时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的现状以及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信息遗漏的情况以及重复护理等发生的原因和各种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

1.2.4制定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要规范患者的转运流程,做好转运前患者生命体征测量、管道检查和妥善固定等各项准备,同时做好人员分配,准备好转运箱、转运单等物品,同时电话通知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同时转运途中保证患者有舒适的体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到院后实施快速和全面的交接,交接的内容保罗注重危机值、患者既往病史、交接单以及系统评估,强调双向交接,并确定交接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患者对转运满意度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危急值漏交次数、责任推诿次数)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患者转运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内容包括电话询问、转运设备、污染衣物、生命体征、交接时间等5项,每项满分均为20分。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的所有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程序进行整理、分析和录入,计数资料用百分比(%)以及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行卡方(X2)检验,采用配对t对组间构成比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观察组54例患者在转运满意度的各项情况上与对照组54例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观察组有患者54例,其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危急值漏交次数、责任推诿次数等各项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0.0%(0/54)、1.9%(1/54)、1.9%(1/54);对照组有患者54例,其科室间电话询问次数、危急值漏交次数、责任推诿次数等各项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7.4%(4/54)、11.1%(6/54)、9.3%(5/5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项护理人员交接情况的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科病房的护理任务非常繁重且危及,一个很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重大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常规的护理方法并无法满足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出一种高效和快捷的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方法和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2]。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护理理念,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以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作为指导,以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为本质,针对其根源进行改革的创新[3-4]。在为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运用首先要组间一个专门的护理管理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相关的培训,研究和分析出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运用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给予改善,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和质量[5-6]。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的交接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桑宝珍,叶桂香,李钰燕,等.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01):53-56

[2]周朝荣,汪要平.浅议如何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风险[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08):98-99

[3]魏妍.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与保健.2014,22(07):104-105

[4]黄丽璇,吕桂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4):22-283

[5]刘洁.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质量探讨[J].包头医学.2015,39(04):213-214

[6]石书珍,张菊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2(16):122-124

论文作者:周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论文_周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