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其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逐渐渗入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而环境保护产业,则随着我国水资源受到污染、空气质量变差、生产生活废物增多、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十九大”中更是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而物联网应用到环保行业中,将促进环保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环境管理升级,对环境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工程;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方面信息化程度仍然比较低,远远的不能适应我国保护环境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各个地方的环保产业缺乏沟通、信息不共享,这造成了环境产业各自为政,一些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耗费巨大。因此将环境保护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当前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的重点,环境工程信息化势在必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工程领域当中可以有效的整合基础的环境设施,提高环保产业的设施的利用率,可以说,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工程当中是环保领域信息话的必然趋势。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将其应用到环保行业中,在环境监测、废物管理等领域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对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在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和固废管理方面的相关案例,分析了目前该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在未来传统设备商应逐步向数据商转型,设计开发出本土化产品,且进一步优化传感设备以提高其性能。积极推动环保与其他行业跨领域整合,迎接环保产业的新时代。
1概述
物联网技术的产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实现人与人的连接、物与人的连接以及物与物的连接,通过GPS、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应用,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收集要求,然后再借助物联网把信息传递给相关检测人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保证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还能实现信息的智能化整合与分析,为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物联网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环保物联网是指在传统环保行业中引入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环境保护科学化管理的系统网络,波及范围非常广,遍布于全国各地。其目的在于利用综合应用传感器、红外探测、射频识别等装置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等方面的目的。由于采用多种传感设备进行采样,这些感知设备可以持续收集信息并自动快速扩大数据的规模,除此之外,环保物联网还具有多源、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2.1环保物联网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为了及时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问题,确定被污染的程度以及之后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顺势而生。环境监测是需要将现代化技术与复杂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工作,而环保物联网是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物联网应用到水质监测中,主要是利用各种电子传感器或视频监视器等传感设备,将其放置在被检测的入水处或出水处(主要是出水口),能够实时监测水中各类污染因子的含量,并且及时将数据采集上传至网络,系统通过收集的信息做出预防、控制或者报警等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组成了监测体系,从而实现对水质、水污染源的监测和综合监管。
2.2环保物联网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空气质量监测中,主要是在划分的较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区域或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网格化布点的要求,布置多个自动监测站点,通过放置的传感器设备,对空气中的各类常规污染因子如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进行实时监测,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等其自动反馈,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确保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2.3环保物联网在固废监管中的应用
物联网与大数据能够通过视频监控、空间定位、电子数据标签扫描识别等技术手段,计算出废物的产生、储存、转移与处理及利用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实时监测污染物的动向,统计它们的回收利用率,通过与历史数据以及同类设施比较判断数据可靠性,以此来为合理补贴、严格监管、预测预警以及精准治废提供依据。
3发展前景
虽然环保物联网技术现已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现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人员共同去解决一些尚存的问题。
3.1随着环保行业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环保企业还属于传统设备商,生产的在线监测仪器大部分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以化学分析类为主,价格和维护成本较高。在未来的发展中,设备商应逐步趋向于数据商,将物联网技术结合本国国情,加大研发力度,设计出更适合本国环境现状的系统与设备,自主进行综合分析、模拟、判断、预测。
3.2在环保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传感设备。由于目前各种环境传感器的功能较为单一、种类少、可靠性不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可结合“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传感设备,建设覆盖大气、水、土壤等综合数据的智能环保解决方案。另外,应提高设备的耐用性,采用防潮、防火、抗酸、抗腐蚀等性能良好的材料,同时,优化环保设备的整体性能结构,避免传感设备与恶劣环境直接接触。
3.3在未来,环境监测领域很有可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结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监测与其他行业进行跨领域整合,共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监测及预估环境变化趋势,打造面向环保部门、企业和公众的全方位智慧环保服务体系,助力“蓝天行动”、“五水共治”等。可以预见的是,环保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仍然会变化,但是以技术为主,创新为辅的大致道路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只要明确了理念和体系,将产业链完整化、可持续化,环保物联网的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物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发展环保物联网是推动环境保护领域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环保物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应用和产业化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立媛.浅析美欧物联网发展和环保应用概况[J].中国环境管理,2014,(06):44-48.
[2]周娜,齐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4):83.
[3]崔煜晨.固废管理何时走上互联物联之路?[N].中国环境报,2017-10-31(006).
论文作者:刘洋1,董晓林2,李嘉玉3,李迎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环境论文; 领域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