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艳[1]2001年在《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任何企业都必须想办法来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任何企图回避竞争、不思进取的做法都将是毁灭性的。那么企业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来迎接这个挑战呢?答案只有一个——不断创新。 本文以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管理创新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涵义、地位和作用;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引起企业对管理创新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涵义、地位和作用。这部分主要通过综述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分析管理创新的代表性观点,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管理优势,重新组合管理资源,以更有效的管理行为,实现创新效益的过程。指出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创新之一,阐明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把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这部分首先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原因。然后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要求,从思维和观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创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并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第叁部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这部分首先通过综述和评价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成果,将这些成就与国际水平和国际发展趋势作比较,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从成因上做了进一步研究。 第四部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这部分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即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管理实践经验;努力提炼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大胆借鉴外国现代管理理论和经验;适应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注重人才开发,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樊贵香[2]2007年在《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的科技人才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实现科技人才的现代化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科技人才队伍,搞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体系己经形成。企业科技管理发展到现代的技术管理即Management of Technology(MOT),日益重视在技术创新及其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但是,对科技人才管理的专门研究不多。国内对人才管理和科技人才管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即国家层面的科技人才管理。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缺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人才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它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科技管理,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第二章对人才与科技人才的定义、分类,以及科技人才的特征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对科技人才管理和企业科技管理有关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我国人才管理和科技人才管理的一些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第叁章分析了美国、日本企业的科技人才管理现状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科技人才管理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重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重视人才培训,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第四章从企业的组织制度体系、科技人才规划和工作分析、开发培训、考核评价、薪酬福利、激励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对企业科技人才管理创新的重点论述。我国企业要认真研究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努力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创新包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系统管理思想,辨证地协调平衡的管理思维。在组织制度创新方面,要建立起有利于科技人才干事业,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组织制度体系。要形成扁平化网络组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设好研发团队、学习型组织等形式的科技组织,还应重视科技人才的非正式组织,包括学术组织和非学术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包括人才聘用机制、开发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薪酬福利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健康管理机制等机制的创新,其中聘用人才模式的创新,中长期薪酬方案,以及健康管理机制的创新,值得企业重视。最后部分提出,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和手段要创新。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创新,主要是积极运用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方式,以及分层分类管理,其中对科学型、技术型人才的分类管理做了有意义的探讨。管理手段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落实的保证,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形式和工具。管理手段创新主要体现为信息化、网络化。企业科技人才管理更需要,也更适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杜军, 鄢波[3]2006年在《再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文中指出简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较系统地介绍了新世纪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包括管理观念创新、战略创新、企业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并逐一进行了简要分析。
成志明[4]1998年在《论我国企业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文中认为企业的发展是通过企业创新来实现的。企业创新包括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方面。正确认识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在进行制度创新的同时,努力搞好管理创新,这对当前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概...
郑劲栋[5]2011年在《山西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家族企业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之一。中国家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山西家族企业也不例外。有资料显示,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圆满结束,2010年底山西私营企业(其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户,并且计划在“十二五”末发展到30万。但是山西家族企业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家族式高效管理,进入到大规模经营时期后,又面临着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管理机制落后等发展瓶颈,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来解决。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家族企业发展及管理创新理论的运用,构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山西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一方面通过阐述现阶段家族企业及其管理创新所处的国际背景指出家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对国内外家族企业发展及其管理创新的研究综述,进而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另一方面,以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对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分类进行界定,并对管理创新的动力和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家族企业的定义,进而研究了其分类和特点。归纳出本文的研究理论依据,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然后,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评价指标的初选和因子分析,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山西H公司为例,对其管理创新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文章根据山西家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管理创新现状,结合山西H公司管理创新评价的结果,对山西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建议,也包括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外部环境保障建议。总之,本文既有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和评价模型理论框架构建,又有关于山西家族企业发展状况及管理创新现状的研究,以及H公司管理创新评价的实例分析。对山西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发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邱冬[6]2017年在《浅论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及创新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工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逐渐的暴露出诸多工商管理问题,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工商管理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工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创新措施。
董春[7]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着的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庞大。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组织创新结果导致的虚拟规模化将会成为规模化的最新注解。二是效率化,没有效率作为支撑的规模化都必然是“规模不经济”,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经济全球化的这两个显着特征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加入WTO是我们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当然,加入WTO以后,也意味着我国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加入WTO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赋予了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的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不再是规模的大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寻找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合作伙伴,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建立的国际联系;开拓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因此,知识经济必将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使之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加速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使我国劳动力与世界资源相结合,使国际资源为我所用;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所以,鼓励中小企业认识、了解、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在我国加入WTO的态势下,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宏观环境中,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前言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并说明了写作论文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的第二章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和理论上的梳理。论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启示。论文的第叁章对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方面的描述,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论文的第四章以开放的视野分析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不仅动态地研究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还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例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各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同时论文也分析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的第五章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论文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构建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上述的分析和论述中,我们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虽然取得了小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国际化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信息化问题以及国际化发展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等,因此论文的第六章就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本土化、信息化、融资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的基础上,论文第七章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集群式发展模式、技术联盟发展模式以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发展模式。最后,论文的第八章从宏观政策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1、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化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带来新的契机,是中小企业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2、中小企业具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在产权、创新、成本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3、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融资、创新、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还存在着经营程度较低、发展能力较差、管理水平滞后等急需解决问题。4、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中小企业的技术联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效模式,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论文的主要创新1、论文探索性地将研究主题放在大开放的环境中展开探讨;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进行研究;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的大机遇中进行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2、论文试图以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说明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然后,再回到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本源的追溯,系统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问题。3、论文试图将信息化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寻求现代国际化经营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传统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往的文献中尚不多见,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分析视角。4、论文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分析上,试图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论文不仅强调了中小企业较之国有大型企业具有产权清晰的优势,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充分竞争的“非垄断性市场”环境,从而迫使中小企业要为生存发展而奋斗,这是中小企业特别充满活力的源泉。5、论文在关于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强调“内向国际化”的方式、速度和规模会影响“外向国际化”的方式和发展速度,认为“只有当一国具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后,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展”。这样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两种国际化的互动关系,而且符合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6、论文对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阐释,同时,尽可能赋予这些概念一些新意。在对“企业国际化”的概念阐述中,论文不仅介绍、评价了中外学者的五种相关定义,而且还界定了“国际化企业”、“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等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7、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模式设计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外成功经验相结合,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展现所研究问题的全貌。论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数据缺失,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资料缺乏,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较差,因此,论文在定量分析上只能以一些典型企业或调查为代表来说明总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欠缺全面性和代表性。另外,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国际竞争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使得论文缺失了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同时,由于笔者缺乏长期在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欠缺,使论文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时难免存在定义不够准确、分析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等诸多不足之处。
何茂涛[8]2005年在《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企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民营企业的创新可从叁个层面加以分析:技术、制度、管理。要进行技术创新须有制度及其相应的组织创新作保障。制度及相应的组织创新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和技术进步的前提和动力,而技术创新又为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企业发展的提供了持久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不仅有利于拓展管理创新的空间,同时又给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管理创新则是制度创新的表现形式,是制度创新在实践上的实现。在制度创新中,文化的创新(包括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前提。 本文意在通过以下六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作些必要探讨。在第一部分的序言里,强调了制度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第二部分,结合民营企业及其发展历程对事关民营企业制度变迁和发展的深层制度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论述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包括相互联系的叁个方面:作为企业创新前提和动力的产权制度创新,作为保证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以及作为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制度实现过程的管理创新。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制度创新模式。第五部分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指明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在结束语里,再次强调了在新形式下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附录部分列举了相关案例以便进一步印证有关制度变迁和创新的上述观点。 本文在论述中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为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和获得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其它创新活动就不会是有效的,也不会是持久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功能表现为在成本与收益、激励和约束、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整体和局部等二维关系上达成均衡,从而使企业作为一个富有效率的组织得以稳定和持续发展。本文在进行民营企业制度变迁和创新分析时采取了历史分析法并注重借鉴国外模式。本文高度重视文化创新对于制度创新的意义。
王琦[9]2004年在《论我国企业文化的管理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完全是精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较量,而更多的是企业间智力资本与文化积淀间的对抗。企业的管理重心开始向“人”转移,对内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对外强调顾客满意;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加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感。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它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以文化为基础。从企业管理的整个客观历史看,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四个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管理的软化。企业文化管理,产生于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之前,管理的思想,体现的是以机器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的要求。新经济时代生产形态,它不是以机器和分工为基础,而是以人的智慧和竞争力为基础;不是以占有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能源)为基础,而是以占有人力资源(知识,竞争力)为基础。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变革:1、是以机器为主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2、以事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思想,向以经营灵魂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3、以硬规范、硬约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向以经营理念塑造企业集体性格、塑造员工的集体行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4、是以短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正向长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 企业文化理论虽然是在国外产生的,却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在融合过程中创新。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归纳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及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通过对当前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叙述来对其定义、构成及功能进行探讨。介绍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分析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并对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即功能进行分析,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分析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现状。通过国内外企业文化管理的对比分析,找到可资我国借鉴的企业文化理论。对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行文化管理的关键内容。
齐红霞[10]2014年在《企业边界理论视角下的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会展公司对我国会展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际展览巨头国际化战略的推行,纷纷将目光锁定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这给国内的会展公司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成为其应对日趋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不适应于中小会展公司的管理,从中小会展公司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创新方式关系到单个会展企业和会展行业整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体系,通过对我国中小会展企业会展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深入剖析,从企业边界理论视角提出管理创新的实施点和措施。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探讨了企业边界理论在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并从宏观上构建出管理创新的体系。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得出会展项目的关键成功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的内容,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会展项目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的选择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D]. 李宏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01
[2]. 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研究[D]. 樊贵香. 太原理工大学. 2007
[3]. 再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J]. 杜军, 鄢波.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4]. 论我国企业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J]. 成志明. 江海学刊. 1998
[5]. 山西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D]. 郑劲栋. 太原理工大学. 2011
[6]. 浅论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及创新措施[J]. 邱冬. 商业故事. 2017
[7].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董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8]. 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 何茂涛. 山东大学. 2005
[9].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管理与建设[D]. 王琦.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10]. 企业边界理论视角下的中小会展公司管理创新研究[D]. 齐红霞.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企业文化理论论文;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会展行业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