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质量保证措施论文_朱勇军

浅论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质量保证措施论文_朱勇军

河源骏业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无论是道路还是桥梁工程,基础稳定性对于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有较明显的作用。然而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由于自然沉积和人工堆积构成的软土地基,不能当做天然基础使用。软土地基的处理不仅增加了路桥施工的成本,且增大了路基施工难度,严重时影响路桥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道路工程来说,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路面易出现早期不均匀沉降问题。因此,在路桥施工中,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最大限度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质量措施

1、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的概述

1.1软土地基的概念及组成

软土地基是指强度低,压缩量高的软弱土层。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淤泥土以及松散砂、粉土等组成。此类地基因为含水量较大,所以压缩性高,透水性小,以及剪切强度低,造成地基承载力较差。

1.2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早期路面由于车辆荷载的重复施加,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比如在路基的半填半挖接缝位置出现裂缝。雨水通过路面裂缝处渗入到路面的承重结构基层,对路面面层及以下的路面基层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是路面裂缝的主要危害。如此反复作用,将带来路基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沉陷等危害,以及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另外,雨水较长时间地浸泡软土地基,将会带走软土地基中的小颗粒物质,如粉质土等。这时候,软土地基内部会形成很多细小的空洞,进而降低路基的承载能力,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将会造成软土地基的沉降。

2、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施工设备条件仍然比较落后,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施工,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想要求。

2.1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

软土地基一般来说都是强度比较低,压缩性比较高,比如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这些地基土层虽然都属于软弱地基,但是由于形成原因、形成年代、含水量大小、矿物成分等不一样,决定了其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设计、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在没有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调查,没有掌握软土地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就选择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这样不仅贻误工期,浪费资金,还影响地基处理效果。

2.2施工设备落后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多年来针对如此复杂的地基问题,在广大岩土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取得了十足的进步,施工设备也接近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施工设备不能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有效工作,使得一些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引发公路工程发生破坏。

2.3施工单位资质能力参差不齐

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不仅和设计单位所选择的处理方案有关,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相关监督部门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很多资质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利润与工期进度,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施工,从而出现很多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

2.4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许多管理、监督部门,缺乏责任心,对于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施工单位的操作施工过程总是走走过场,对于一些施工质量和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3、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排水固结法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由于是针对于不同形式的软土地基,因此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换填法

换填法就是将路基以下及一定影响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土层挖去,再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灰土、沙石,并加以夯实密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当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如果遇到含水量不大的软弱地基,可以现将地基软土挖去,然后回填灰土、粉煤灰;当软土地基含水量比较大,则可以回填砂子、碎石、砂卵石、矿渣等性能稳定,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这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埋深不大的路基工程。

3.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先在地基找那个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或者布置电渗排水井,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通过地面堆载、真空预压、井点降水等方式现行加载预压,从而使土体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孔隙比减小,土体固结,有效应力增加,在提前或加快地基沉降的同时,使地基强度、抗剪强度逐步提高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这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天然地基,经常与轻质路堤、加筋路堤、反压护道等一起配合使用,而且费用较低。

3.3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是利用冲击或振动方法,把圆柱形钢质桩管打入原地基,拔出后形成桩孔,然后在回填素土、灰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材料并加以夯实,继而形成大直径桩体与原地基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上部荷载。挤密桩法的优点是不用取土,在原地基上挤压成孔、横向技密,因此施工工作量小,施工进度较快,可以就地取材,工程造价比较低。灰土、素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处理深度为5-20m左右。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该方法。

3.4加筋法

加筋法就是在公路路基软弱地基中加入镀锌钢片、金属丝、铝合金等抗拉、抗腐蚀能力强的网状、丝状、条状、带状材料,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将软弱土体与加筋材料结合成整体受力、变形的高强度、稳定性地基。拉筋是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中一种常用的加筋形式,通过后期采用土工布覆盖摊铺,不仅可以提高路基刚度,保护边坡,还有利于公路排水,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加筋法比较适用于土质条件为人工填土的公路工程。

3.5强夯法

强夯法是将8-30t左右的重锤提高到10—25m处,将其自由下落,利用重锤下落时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将土体夯实密实。强夯法是目前比较常用和经济的浅层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中夯击次数和夯实深度是质量把握的关键。但是其适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

3.6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在钻机钻孔中,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下放到需要加固的软弱土层深度后,以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切割、破坏土体,并将土体与浆液均匀搅拌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度较高,并具有截水帷幕作用的水泥土体。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砂类土、标准贯入度N<10的粘性土、淤泥或不含、稍含砾石的填土地基。

3.7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将地基中软粘土和水泥浆等固化剂强制搅拌在一起,从而提高软粘土的整体性、水温性和强度。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只适用于加固深度在3m以上的软弱土层中,特别不适用于含有砾石,或块状的土层中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最大限度的增强了路桥基础的稳定性,间接增大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延长了路桥的使用寿命、耐久性,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李建仙.在建高速公路软弱地基施工技术小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王威,田伟.刍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石灰土路拌法施工工艺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

[3]梁小马.对市政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2(17).

[4]袁锋.试分析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12(5).

论文作者:朱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浅论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质量保证措施论文_朱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