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超
(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 210002)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多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96-02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消化道梗阻、肠穿孔[1]。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0.1%~0.3%。本文收集26例江苏省中医院自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多排螺旋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8~75岁,平均(60.6+12.2)岁。腹部胀痛不适24例,间断性腹痛8例,呕血及黑便者3例,无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者3例;伴有厌食等症状者8例;腹腔积液者有5例。
1.2 方法
1.2.1 患者空腹禁食超过6小时,扫描前20~30分钟饮2.5%甘露醇溶液1500ml,使胃腔及部分肠腔充盈;并于扫描前20分钟,肌肉注射山莨菪碱20mg,再甘露醇溶液500ml。采用SIMENS64排螺旋CT机,仰卧位,自膈肌顶部至持股联合下缘扫描全腹;然后,再经静脉注入优维显(300mg/ml),剂量70~85ml,速率为2.5ml/s,30s(动脉期)、60s(静脉期)、3min(平衡期)行3期扫描,要求患者平静状态下屏气;标准算法重建后原始数据再进行间隔为1mm的二次重建,二次重建的图像传送到PACS系统进行分析。
1.2.2 胃镜及肠镜检查: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前10分钟肌肉注射10mg~20mg山莨菪碱。检查所得到的内镜及病理结果由本院内镜中心医师提供,CT所得到的图像由本院放射科诊断组两名副主任医师进行记录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由病理证实的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4例;发生在腔内的5例,腔外8例,侵犯腔内腔外的13例;发生在胃部的13例,发病在十二指肠的4例,生长在空肠及回肠的3例,结肠及直肠2例,另外有1例发生在肠系膜。肿瘤最大者长径为32cm,最小者长径为1.6cm;CT表现边界清楚者19例,表现为类圆形,增强扫描后强化较均匀;体积较大,边界模糊不清,并伴有坏死等低密度成分者7例,增强扫描后强化不均匀,局部强化明显,并伴有不强化的液化坏死成分;另外有1例发生在胃腔的间质瘤表面形成溃疡,表现为局部缺损和凹陷。
对比手术后或内镜检查后的病理结果,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良恶性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发生在消化道部位的比较常见的间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比较有相应的特点:肿瘤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向腔内、向腔外、同时突入腔内和突出腔外生长;外形呈膨胀形,周围境界清楚,不向正常管壁浸润。另外,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细胞含有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及络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D 117);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食道<5%、发生于胃及空肠回肠的占绝大部分,为85~90%,发生在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5%,其他部位如肠系膜、网膜的病变罕见。本组病例中,胃及小肠比率32%,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13%,发生于肠系膜的占6%。口服甘露醇后多旋螺旋CT检查能将肠道造影和CT检查结合起来,和静脉对比剂联合能够让肠道组织和周围组织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肠道黏膜、间质瘤情况及肠腔外周围组织坚信清晰显示,同时,比较内镜检查对于患者更方便易于接受。
3.1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肿瘤多以宽基底与胃肠道壁相连,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向腔外生长,也可向腔内生长,或腔内外混合性生长,肿瘤可出现等或等低混杂密度,少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当肿瘤坏死与胃肠道相通时,肿块内可见气体及胃内容物[2]。一般认为肿瘤的大小与良、恶性质相关,良性肿瘤多小于5cm,密度均匀,边缘锐利,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极少侵犯邻近器官。恶性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不均匀,中央易出现坏死、囊变、出血,增强CT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另外,可有腹腔积液,远处转移等相关征象。本组病例CT表现基本与上述情况相符。
有报道称发生于胃的间质瘤恶性程度较低,而发生于消化道外的间质瘤恶性程度高,危险度较高[3]。部分学者认为GIST是没有真正良性的,全部的GIST都应视为潜在恶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普遍认为,肿瘤的大小与CT表现和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3.2胃肠道间质瘤口服甘露醇后多旋螺旋CT检查
在患者基本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同时对肠道间质瘤本身及肠道周围组织情况显示出来,并且还能够对局部肠黏膜的病变有相当清楚的显示。本次研究中,应用MRCP及三维成像后处理技术等,还能够直观清楚地显示间质瘤与肠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间质瘤本身的供血情况、周围淋巴结都可以清晰地了解。
当然,胃肠道间质瘤的最后确诊还是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但是胃肠道间质瘤口服甘露醇多旋螺旋CT检查做为一种无创检查,具有密度分辨率高,而且快速准确,可以为患者手术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Masselli G,Vecchioli A, Gualdi GF. Crohn disease of the small bowel: MR enteroclysis versus conventional enteroclysis. Abdom Imaging 2006 .
[2]Horsthuis K, Lavini Mphil C, Stoker J. MRI in rohn's disease.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5; 22: 1-12.
[3]D Besimhon,P Soyer,M Boudiaf,et al. Imaging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 J Radiol,2009,90:469-480.
论文作者:卢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间质论文; 胃肠道论文; 甘露醇论文; 肿瘤论文; 螺旋论文; 病理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