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换血术;败血症;新生儿;血生化代谢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4-ZYM
新生儿换血术是通过来自供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浆,替换受血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红细胞和血浆,以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融血,降低未结合胆红素,使之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换血也可纠正贫血,防止缺氧及心肾功能不全,并且换血术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1-2]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对新生儿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治疗的新生儿换血术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36例,体重(1-5)kg;头围(30-49)cm;身长(40-80)cm。观察组36例,体重(1-5)kg;头围(30-49)cm;身长(40-80)c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需接受换血水的新生儿患者;(2)首次进行换血术手术;(3)同意且配合医疗人员进行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研究。
排除标准:(1)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2)不能积极认真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仅给予常规变化调查记录。根据医嘱进行日常输液保守治疗,且每日记录新生儿生体机能状况。
观察组:换血术后继续保持日常记录。(1)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术后病情反应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组建专业的护理小组。主要负责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生活注意事项指导。(2)定点访问:要求医护小组对患者家属进行访问,询问其身体状况,并及时提醒患者家属认真填写新生儿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研究调查表,以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恢复状况。(3)药物指导。虽然患者刚接受手术治疗,但仍需接受日常药物治疗,因此,医护人员需正确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家属进行讲解,告知其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药效。
1.4 观察指标
(1)新生儿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患者1个月内血清钠、血清钙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2)新生儿患者生理机能的比较。比照两组记录后,比较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以及低钾血症的患者例数。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
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治疗后,换血术前后血清钠、血清钙与血浆渗透压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换血术前后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 )
组别 例数n Na+ K+ Ca2+ pH PCO2(kPa) PO2(kPa) 对照组 36 133.48±9.97 3.72±0.86 0.81±0.26 7.38±0.1 4.76±1.73 13.30±7.93 观察组 36 137.47±7.43 3.64±0.76 0.86±0.24 7.41±0.1 4.80±1.45 16.59±11.47 t / -4.17 0.57 -2.08 -1.76 -0.11 -1.99 P / 0.00 0.58 0.46 0.80 0.90 0.057 2.2 新生儿患者生理机能的比较
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且术后治疗后,观察组在其患者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以及低钾血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生理机能比较[n(%)]
组别 例数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低钙血症 高血糖 低钾血症 观察组 36 2(0.05) 2(0.05) 2(0.05) 3(0.08) 1(0.03) 对照组 36 8(0.22) 5(0.14) 8(0.23) 10(0.27) 5(0.14) X2 / 5.321 7.689 5.321 7.541 7.68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换血术是通过来自1名或多名供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浆,替换受血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红细胞和血浆,已阻止继续融血,降低未结合胆红素,使之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本研究中,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治疗后,换血术前后血清钠、血清钙与血浆渗透压差异显著(P<0.05),因此新生儿换血术对换血术前后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且术后治疗后,观察组在其患者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以及低钾血症的患者例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因此新生儿换血术对新生儿患者的生理机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3-4]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研究中可以表明,新生儿换血术能提高新生儿患者治疗效果,是对新生儿血生化代谢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上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雅君, 陈青, 陈如月,等.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21):1679.
[2] 杨丽莎, 郑显兰, 何华云,等. 单双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19):2618-2620.
[3] 郭碧清, 梁丽芬.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6):103-103.
[4] 杨丽莎, 郑显兰, 何华云,等. 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3):194-197.
论文作者:汤华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者论文; 血症论文; 术后论文; 血清论文; 血浆论文; 生化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