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科学哲学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科论文,精致论文,主义论文,卡托论文,学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是从波普尔哲学内部直接演化出来的。他从波普尔的基本立场出发,吸收其合理因素并博取库恩学说之长处,建立了以“科学研究纲领”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并没有解决好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也没有解决好如何判断科学理论的进步问题。这主要因为波普尔的模式与科学史的实际情况不相一致,他忽视了科学理论有明显的抵抗证伪的坚韧性,科学家们也并不轻易地由证伪经验来决定理论的取舍。拉卡托斯认为“只要我们把常规科学的‘教条主义’同波普尔学派的这个认识结合起来,有好的、进步的常规科学,也有坏的、退化的常规科学,并且只要我们保持这个决心:在一定的客观的明确的情况下把某些理论淘汰掉,常规科学的教条主义就不会妨科学的发展”。(注:拉卡托斯:《批判与知识的增长》,第177页。)
拉卡托斯精致的证伪主义与朴素证伪主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承认规则(或划界标准)和证伪规则(或淘汰)两个方面。对朴素证伪主义者来说,任何理论如能解释为何可以通过实验来证伪的,便都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只有证明了一个理论比其它理论具有更多的经验内容,即它要导致新事实的发现,它才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对于朴素的证伪主义来说,一个理论要被同它相冲突的观察陈述证伪;对于精致的证伪主义来说,在没有新的、更好的理论出现之前,决定性的证伪是不会产生的,原有的理论不会被证伪的实验淘汰掉,只会被另外的理论淘汰掉。对旧理论的否证是对新理论的确证同时发生的。
精致证伪主义同朴素证伪主义区别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用理论系列的概念取代理论的概念。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最基本单元不是各个孤立的理论或命题,而是相互联系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理论系统,即“科学研究纲领”。因此,评价的基本单位不应是一个孤立的理论或理论的集合,而必须是研究纲领。这样,精致的证伪主义就从朴素证伪主义的如何评价科学理论的问题转移到了如何评价科学理论系统或科学研究纲领的问题。拉卡托斯认为,只有以科学理论系统或科学研究纲领为对象,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说明科学的发展问题。
这样,拉卡托斯便建立起以“科学研究纲领”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以精致的证伪主义代替了朴素的证伪主义。它将克服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主义忽视理论的整体性而孤立地、个别地考察理论的片面性,从而把科学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结构,一个系列、一个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变革的历史过程加以考察。
二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提出,其出发点是改进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克服库恩对它的责难。因此,可以看作是对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局限性的直接反应和克服这种局限性的尝试。同其它理论评价思想相比,“精致的证伪”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理论评价的辩证性、整体性和结构性。拉卡托斯理论评价思想的辩证性特征可追溯到黑格尔。拉卡托斯自称早年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对其辩证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他早年曾做过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研究生。卢卡奇在认识论中研究的主题是主客体在历史中的辩证统一,他的这种辩证法思想和“总体性思想”(注: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1971年剑桥版,第1页。)极大地影响了拉卡托斯。纵观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观,无论是其整体上,还是局部细节上都表现出或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和整体性思想。这正是西方科学哲学理论评价思想中普遍缺少的,也是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观中最可贵的。
在拉卡托斯看来,任何理论都是一个相互联系、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完整系统,这对理论评价的进行至关重要。从数学哲学转向科学哲学之后,他很自然地进行了科学理论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由“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反面启示法”四个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科学研究纲领。笔者认为,拉卡托斯对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并不仅仅在于其研究纲领有如何丰富的内容,而在于他对评价对象的结构性的注重。
2.理论评价规则的多元性。拉卡托斯理论评价规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发散式的,它建立于以上理论评价对象的基础之上。具体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一,相互作用方式或性质的评价规则。这一规则通过理论或理论群与其它理论或理论群的相互作用方式或作用性质来评价理论或理论群。若在相互作用中呈现出普遍性、一般性、决定性、基本性等,则该理论或理论群在“潜”研究纲领中处于硬核地位;反之,则该理论和或理论群处于保护带或其它的地位。例如,在认识牛顿力学系统这一“潜”研究纲领时,通过对理论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发现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且对其它理论或理想群起着决定作用,则成为该“潜”研究纲领的硬核;而单摆理论、自由落体定律等是从属的,则成为保护带部分。其二,“显”研究纲领之间进行比较、选择或评价时所遵循的评价规则。它包括内部评价规则、外部评价规则和发展过程中的评价规则等三个方面。
就内部评价规则而言,它主要指要素完备性规则和作用和谐性规则。在“显”研究纲领阶段,评价研究纲领之间的好坏也同样离不开研究纲领的内在素质,即内因。内因是第一位的,因此这种内部评价规则更为重要、更为基础。从研究纲领各构成要素的完备性看,一个研究纲领的稳定性通过硬核的稳定性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在多个研究纲领并存时,首先应选择硬核的完备性(逻辑简单性、相容性、系统性、解释力、预测力等)最好的研究纲领,同时保护带之保护性能、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也具备最好的性能,那么该研究纲领要素的完备性最好。从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即“配合”的默契性而言,研究纲领之间存在着各要素各尽其“职”的程度之别,当多个研究纲领并存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最和谐者无疑是最佳的研究纲领。
就外部评价规则而言,它主要指可靠性规则和有前途性规则。在拉卡托斯看来,一个研究纲领如果经过调整辅助性假设后,一方面它的经验内容增多了,它能对新的经验事实作出更多的解释,即它的可靠性增强了;另一方面,它能对新的经验事实作出更多的预言,具有更大的预测力,即它有更大的途径。那么,它就是一个较好的研究纲领。对这种经验的可靠性规则和预测的有前途性规则,人们往往倍加注重。
就发展过程中的评价规则而言,它主要指研究纲领的进步标准与进化规则。拉卡托斯指出,理论发展是有其潜在期的,一个研究纲领从形成、发展直到退化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为此我们不要急于淘汰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完善、一时难以确认其进步与否的研究纲领;还应注意到一个已退化的研究纲领可能新生而转化为进化的研究纲领。笔者认为,拉卡托斯的这种思想是深刻的、合理的,优于其它学派。
总之,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规则所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是多元化的,包含有深刻的辩证思想。从这一方面看,“他的确避免了逻辑经验主义及波普尔过于狭窄的标准,但由于拉卡托斯的评价标准过于宽大而有些软弱。”(注: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第154页。)然而无论如何, 这种丰富性和多元性是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的闪光点。
3.理论评价的过程性。拉卡托斯认为,理论评价决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对此,拉卡托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一,在研究纲领的结构中,硬核的稳定性、保护带的多元性、反面启示法的排扰性、正面启示法的长远促进性等等,都内在地决定了评价一个研究纲领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研究纲领既有静态的成分,即硬核部分,又有动态的成分,即辅助性假设的保护带”,(注:JohnLosee《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Historical Enquiry》,第92页。)这种随时间而变(保护带)而又相对稳定(硬核)的结构,决定了对研究纲领的评价也同样具有时间性。
其二,一个研究纲领从预见新经验事实到被证实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此研究纲领作出正确评价同样有一个过程。这与“即时理性”是根本不同的。
其三,拉卡托斯在辩证地阐述研究纲领的进化和退化、退化和新生、萌芽和未来时都深刻包含了评价研究纲领的过程性思想。
4.理论评价的客观性。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观反映了科学对客观性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拉卡托斯本人对科学理论评价的辩证认识。
其一,经验的客观性。在拉卡托斯之前,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学派对经验事实的绝对可靠性深信不疑,而到了库恩、费耶阿本德那里则荡然无存,走向了另一极端。拉卡托斯认为,经验之所以不能证实或证伪一个理论,原因之一是经验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同时,拉卡托斯并不否认经验的可靠性,他注意的是经验事实群,即“经验内容的增加”。因此,承认经验的可靠性不一定就是客观的,而承认经验具有主观性也不一定就是主观的,只有对经验有辩证的认识和运用才是客观的。
其二。理论评论对象的客观性。拉卡托斯认为作为理论评价单元的“研究纲领生活和成长在世界3”(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书》,1984年第2期,第20页。)。拉卡托斯同意波普尔的世界3的客观性,而且认为研究纲领说明的是“科学理论的相对自主性”,即是说研究纲领有着自身固有的特性或规律,且这种规律是其它对象所不具有的。这些为理论评价奠定了客观基础。研究纲领的客观性和自主性要求评价活动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可以说评价理论与研究纲领同属于世界3,都应具有客观性。
其三,评价标准(或规则)的客观性。拉卡托斯的评价标准无论是相互作用的方式或性质的评价规则,还是内部和外部的评价规则,或者是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和进化规则,都是客观的,都渗透了拉卡托斯的辩证的客观的态度。
当然,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中也有不少的约定性成份。如他明确指出:“一派杰出的学者可能成功地推进任何幻想的纲领,或者相反。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能推翻任何造出的‘业经确立的知识’的支柱”,(注:Max Charleworth《Science non—science & Pseudoscience》第56页。)这里,他又带有浓厚的权贵主义色彩。
三
通过对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的理论评价观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较为恰当地把握、规定了科学的范畴。尽管多数科学哲学都试图通过描述科学方法的理性要素以及科学理论更替过程的逻辑来论证科学是一种理性和进步的事业,但他们并未对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论证。而拉卡托斯的最大进步就是他承认不同的科学研究纲领之间有其共同的、合理的标准,这就是他的科学进步的标准;承认不同的研究纲领之间也有共同的方法,这就是他的精致证伪主义的方法。这样,他既克服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简单性,也纠正了库恩的相对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的理性原则,又引进了历史主义观点,从而启发了人们对科学作逻辑与历史,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理解。当然,拉卡托斯对科学的理解也包含有极大的矛盾性,在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的摇摆不定,忽而带有逻辑主义的片面性,忽而又表现出同非理性主义一极的相通,倒向对科学的非理性主义的理解。
其次,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科学的划界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科学划界标准,实证主义坚持经验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坚持经验证伪;拉卡托斯则是在克服波普尔证伪主义局限性的尝试中,试图把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标准融合于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之中。他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过于抬高经验的地位,也不赞成证伪主义以“一次反驳”作为科学划标准。他要求在那些已知有反例的定例中去找证明,而不应把刚出现的反例立即当作否弃一个定理的全部根据。他还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是可变动的,科学与非科学可以相互转变。这显然表现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但同时又表现出某种把辩证法引向相对主义的倾向。
最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把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与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统一起来的尝试。他指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归纳主义和约定论这三个逻辑模型作为历史的合理重建,都不符合实际的科学史。他们只注意在一定时候的理论和经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理论经历”。这样,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就在一定程度上把逻辑考察与历史考察、逻辑规范与历史发展结合起来了。他力求以研究纲领本身来实现科学模型与学科方法的统一,它是使科学哲学变为科学方法的产物,对于科学哲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总之,拉卡托斯的理论评价思想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一种继往开来的作用,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将对西方科学理论评价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其理论评价思想往往表现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