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的新风--评“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剧目”_戏剧论文

戏曲文化的新风--评“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剧目”_戏剧论文

戏剧文化的新风姿——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剧目论文,风姿论文,第四届论文,戏剧论文,中国戏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暨第1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历时两周,最近在秋光明丽、花团锦簇的成都胜利闭幕。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的12个剧种25台精彩剧目在这里争奇斗妍,一大批老中青表演艺术家各展风采。这届戏剧节无论数量、总体质量及拔尖剧目都胜过前三届,近两年来优秀剧目和杰出演艺人才得到了集中展示。

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演出精良,以及为适应新时代需求而逐渐形成的戏剧文化的新风姿,构成了本届戏剧节的整体特色。

戏剧节上出现了一批紧跟时代,贴近民心,显示戏剧工作者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性,并在艺术质量上力达上乘的现代题材剧目。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演出的《最危险的时候》以其恢宏博大、气势磅礴谱写了在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反侵略的伟大史诗。上海沪剧院一团的创作人员切身感受了建设上海地铁的科技人员及广大工人报效祖国、实现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创演了富有强烈时代感,生活气息浓郁,内涵深蕴,剧种特色鲜明的沪剧现代戏《今日梦园》,抒发了平凡劳动者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中的崇高美。出自牡丹江评剧团的《毛泽东在1960》是出屡屡给人以惊喜、屡次获奖的评剧,表达了对伟大领袖的怀念和敬意。武汉话剧院的《同船过渡》一年来已声名远播,众口皆碑,这次又以小剧场话剧中之精品姿态出现在戏剧节上。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也推出一台小剧场话剧《巴山情》。20年人世沧桑,当年插队于大巴山的知青而今成了夜总会的总经理,他当年爱情经历所铸成的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使他重返山乡,大巴山的宽容像清风吹去了蒙在良知上的尘埃,此剧以对真情真爱的召唤而使人欣慰。这些现代题材剧目传达了较大的时代信息量,都是对生活有感而发、情动于衷的结晶,在艺术上力达佳境,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既有思想意义的深刻性,又使观众喜闻乐见。

戏剧节上有10台历史剧或历史故事剧,极大多数都是站在今天的高度,审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并着意刻画艺术形象,营造艺术意境,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辛亥潮》,此番新改重排,令人刮目相看。该剧以记事体话剧的形式,浓缩了本世纪初四川人民反帝爱国奋发图强的保路运动,在历史怒潮中明晰有致地揭示重重矛盾,在壮阔宏博中突现人物,泼墨豪放而不乏细腻精致,成功借鉴戏曲写意手法用于记实载体之中,使之成为一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话剧。广州话剧团的《春秋魂》使我们在郭沫若抗战时期力作《屈原》40余年后看到了一个新的屈原的艺术形象的出现,前者是以“雷电颂”为其魂魄的屈原,后者乃是志在除旧布新、制宪立法终于成为政治改革牺牲品的“宪令”屈原。民族气节、爱故土、爱人民集于斯人一身。二度创作辉煌凝重,寓历史神韵于舞台形象之美,十分古拙又十分现代。与《春秋魂》在意蕴上有点相通的是贵阳市京剧团的《范仲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也是因实施新政而得罪权贵,几经贬斥,其志不改。此剧着重于范仲淹的人生追求,意境高远,文学性颇强,演出典雅流畅。《铸剑悲歌》是长沙艺术剧院湘剧团根据本省史实新编的历史故事剧,是一出清末洋务运动中创建炼铁高炉的志士仁人由于朝廷腐败、诸多社会矛盾交织而终遭失败的慷慨悲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的《哪嗬咿嗬嗨》题材处理新颖,富有浪漫情调,是戏剧节上别有一番情致的剧目。来自边远地区的两出历史故事剧在戏剧节上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博得好评,一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的歌舞剧《也兰公主》,一是云南曲靖地区滇剧团的《爨碑残梦》。《也》剧一扫宫廷婚变情结之类作品常有的猎奇和柔靡之气,情感的波涌和深邃博大的题旨构成浑然一体的交响。《爨》剧意在索隐钩沉,追溯历史的回音,从一个曾经治滇500年的宗族的兴衰使人回味深刻的历史教训。南京市京剧团的《醒醉记》、成都话剧院演出的《国魂》、绵阳市川剧团演出的《大禹魂》、重庆市京剧团演出的《神马赋》在戏剧节上也引起了关注。

戏剧节上两出由外国戏剧改编而成的戏曲获得一致好评。自贡市川剧团的《中国公主杜兰多》取材于意大利同名歌剧,故事框架大致与洋歌剧接轨,但人物性格多彩,主题多义,手法多姿;写意传神,亦庄亦谐;唱做念打舞并重,川剧中的昆、高、胡、弹、灯并用,文学性与戏剧性并行,可视与可思并举,成为戏剧节上奖级最高、奖项最多的剧目之一。北京北方昆剧院的《夕鹤》根据日本同名话剧改编,整个演出恬淡悠远,富田园之幽美,有昆剧之雅趣,为近年昆剧新创剧目中之佼佼者。

戏剧节上有几出根据传统剧目改编而成的戏曲,不仅因其思想、艺术均达上乘而引起关注,还由此而引起人们对全面贯彻“三并举”以丰富舞台演出剧目的思考。《琵琶记》(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蝴蝶杯》(山西临汾蒲剧院)、《和亲记》(四川省川剧院)、《武松》(河北省裴艳玲梆子剧团)演出的成功和受到热烈欢迎,提醒剧人要重新认识和重视对有优秀传统的剧目的改编、整理工作。《琵琶记》是戏曲古典名著中整理、改编难度最大的一出,此番经过加工、整理,加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精彩演出,这出戏成了戏剧节上的热点剧目之一。《蝴蝶杯》经过合成、改编,去粗存菁,使这出流传很广的剧目重新获得舞台生命。此剧既保留原剧精彩场面又有新的发挥,是一出观赏性颇强的佳作。《武松》的本子和演出格式虽悉如以往,但裴艳玲令人拍案叫绝的演技,使剧场里观众如潮,掌声如雷,剧终连青年人都流连不忍离去,再次显示我国戏曲以表演为本的特色。

戏剧节所显示的两年来戏剧在艰难历程中通过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就给人以鼓舞、信心和力量。当本届戏剧节的两家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为此次活动作出巨大贡献的四川省党委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企业及各界人士的代表将戏剧节会旗递交给下届戏剧节东道主广州市副市长的时候,也把新的希望、期待和要求传达给全国戏剧界。当1997年来临之际,相会于改革开放前沿重镇羊城,东方艺术的翘楚,我国的戏剧自当另有一番辉煌景象。

标签:;  ;  ;  ;  ;  

戏曲文化的新风--评“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剧目”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