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的临床研究论文_陆雪

(上海市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女性的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FDP阳性率为0、D-D阳性率3.03%。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血栓;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70-02

女性妊娠期间,在胎儿、胎盘激素以及神经内分泌情况的多重作用下,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极容易出现异常。临床研究发现,孕妇分娩前上述指标的变化,与血栓及产后出血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本文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选取33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进行了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孕妇资料如下:年龄(21~34)岁,平均(28.96±0.46)岁。孕周(36~41)周,平均(37.52±0.03)周。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样本资料如下:年龄(22~35)岁,平均(28.97±0.50)岁。孕周(37~41)周,平均(37.60±0.01)周。两组样本可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观察组孕妇未孕时,均无心脑血管疾病。(2)观察组未孕时,无出血性疾病。(3)所有对照组女性均健康、未孕。(4)所有女性均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

两组女性的检测方法一致:(1)于清晨7:30空腹采集样本肘前静脉血1.8ml。(2)置于0.109mmol/L的一次性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中。(3)10min后,于3000r/min下离心处理。(4)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等各项指标,并记录检测结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样本各项检测指标的对比情况,包括PT、APTT、TT、FIB、DD共5项指标。观察两组样本FDP与D-D阳性率的对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样本各项检测指标的对比情况

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主要包括PT、APTT、TT、FIB、DD等。在女性未孕,无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的健康状态下,上述指标均会处于正常水平[1]。本文研究发现,未孕的健康女性,PT(13.69±1.42)s、APTT(30.13±0.15)s、FIB(2.70±0.58)g/L、DD(0.33±0.04)mg/L。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女性妊娠后,机体血液总量显著增加,凝血因子及纤溶指标,同样会有所增高。通常情况下,孕32周时,各项指标会小幅度下降。待孕35周时,各指标迅速回升。各项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中,不同指标的功能不同。PT与APTT的功能,在于反应机体的凝血因子情况。TT则可反映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进而对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随着PIB指标的上升,患者血小板会逐渐聚集,血栓的形成率,将明显提升。本文研究发现,孕妇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与健康未孕女性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健康未孕女性相比,孕妇分娩前,凝血因子及纤溶指标,均处于异常增高状态。通过对两组女性FDP与D-D阳性率的对比发现,分娩前的孕妇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与健康未孕女性相比,两项指标阳性率更高,进一步证实了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的异常。导致孕妇分娩前凝血与纤溶指标增高的原因,与子宫壁及胎盘完整性的维持有关。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产后胎盘的完整性将更高,产后出血率将更低[2]。反之,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将明显提升,对分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产后出血,为产妇产后的常见并发症。如出血量过大,极易导致产妇休克乃至死亡。目前,为改善产妇的分娩解决,临床多于分娩过程中,通过对各项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产后出血。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产后出血风险仍时有发生。如能够于分娩前,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将能够进一步提高分娩的安全性。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建议临床于孕妇分娩前,嘱其积极进行产前检查。通过对孕妇凝血指标,以及纤溶指标的观察,对产后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指标异常,需立即予以干预。在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基础上,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产妇产后的健康水平,促进产后恢复。

综上所述,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纤溶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李军.胰岛素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四川中医,2018,36(02):102-104.

[2]陈斌斌,闻亚军,瞿礼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症一例的急救与护理[J].江苏医药,2016,42(12):1419-1420.

论文作者:陆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的临床研究论文_陆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