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183;能力 整合#183;创新 传承#183;引领——2007年粤琼鲁宁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区论文,能力论文,基础论文,化学试题论文,年粤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广东、海南、山东、宁夏4省区(以下简称4省区)今年举行了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事关4省区,而且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后续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其他省市区高考的走向。基于此,讨论和研究4省区的高考试题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基本情况
2007年4省区化学或理综试卷结构与2006年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其中,海南卷和山东卷变化较大。海南卷由全国理综卷变为化学单科卷;山东卷由全国理综卷变为首次自主命题的理综试卷,分值由300分变为240分,化学试题由2006年的108分变为78分,内容由必考变为必考和选考2部分,题量由原来的12题变为11题[7道单选题(必考)+3道非选择题(必考)+1道非选择题(选考)],减少了1道单选题;相对说,广东卷和宁夏卷变化不大,比较平稳。另外,其化学试题的呈现形式、分值、测试时间、测试范围、题量及题型结构等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
2007年4省区化学试题都能注重反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整体要求,以《考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根据省区实际,适度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及化学教学的新成果,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的课改意图。试题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对今后的课改有良好的引领作用。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突出能力考查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4省区化学试题与2006年相比,根据新课改的教学实际,不同程度的增大了基础能力层级和中等能力层级的试题分量,减少了高能力层级的试题,无偏、难、怪题。相对说,海南、宁夏卷试题比较容易。另外,试题能将复杂问题逐步化解,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层层设问,使其尽可能落入考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山东卷第30题、海南卷第17题、广东卷第27题等。再次,试题还淡化了化学计算,山东卷比较明显。
(2)注意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不跨学科综合)。试题设计巧妙,立意独特,交叉渗透,融合自然。如广东卷第14、21、22题,海南卷第12、13、15题,山东卷第10、14、15、28、30题,宁夏卷第27题等。
(3)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合理安排知识内容、能力种类及层级分布,有效地实施了对考纲要求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索能力”的考查,促进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如广东卷第22题,海南卷第17题,山东卷第28题等,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相当一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有条件开放性试题,也有结论开放性试题,有的甚至是强开放性试题,特别是广东卷,如第23题,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第22题第4问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及第28题第3问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规律的分析归纳等,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并加以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另外,海南卷第14题第4问也是一条结论性强开放性试题,检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山东卷第29、30、31、33题,宁夏卷第7、25、31题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
2.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2007年4省区化学试题与往年相比,仍然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必考题部分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计算等。同时,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比较明显的是,广东省化学试题必考内容覆盖考纲考点约95%,选考内容覆盖约60%;山东省尽管是理综试卷,必考题只有10题,但却涉及了考纲划分的30个主题中的27个主题。4省区试卷中相当一部分化学试题,不是就一个知识点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就是多知识点、多层面考查,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检查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宽度、广度及思维的敏捷性。如山东卷第9、11、12、14、28、30题,宁夏卷第8、10、27题,广东卷第10、18、25、26、27题,海南卷第3、7、12、13、15题等。具体见表3、表4。
3.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凸现STSE精神
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化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7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上述理念和特点,出现了大量与STSE相联系的题目,内容涉及医药、环保、材料、能源、化工、现代技术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自主命题的广东、山东2省在这方面更加突出。如广东卷第4~9、11~14、16、19~21、24~27、29题,山东卷9、11、12、28、29、31~33题,海南卷第1、9、20、26~29题,宁夏卷第27、31A题等。
4.注重在传承和整合的基础上创新,导向作用明显
一是平稳过渡,推陈出新。2007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的形式基本与样题相同,相当一部分试题的题型与往年高考试题及平时训练的题目的题型相差不大,但试题内容在传承和整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选材新颖,灵活性强,给考生以似曾相识而又有所不同的感觉,特别是广东卷、山东卷。如山东卷第28题,以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材料,以平衡转化率和体系总压强的曲线图及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等为信息,不仅考查学生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且考查了学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与有关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二是注意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版本教材中都有的,选材背景尽可能是不同版本教材共有的,或是都没有的内容。共有的部分如广东卷第26题,以羟基磷灰石的有关信息为背景材料,此素材在3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中“沉淀溶解平衡”部分的有关栏目中都有。
三是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同时注意不同选修模块试题的呈现形式、思考容量与思维深度的相当。广东、山东、宁夏卷每个选修模块一题,考生任选一题,海南卷每个选修模块3道选择题和1道大题,考生任选一个模块,有“卷中卷”的感觉。4份试卷选修模块的题目,设问基本上由低到高,如山东卷3个选修模块的试题均由3个设问构成,第1问基本上处于了解层次,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能力;第2问为理解层次,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正确判断、解释能力;第3问为综合应用层次,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解释的能力。另外广东卷选修模块试题均由5个设问构成,且每个设问的能力层级及分值相当。
三、启示与思考
综合分析2007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笔者认为除了得到教学中要注重双基、主干知识、化学用语,加强实验,重视探究能力培养,复习时要吃透《考纲》及《考试说明》等与往年相同的启示外,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用好化学教材
化学课程标准是编写化学教材、化学教学、学生学习、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用好化学教材,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化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准确把握新教材中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发挥化学教材中各栏目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能抛开课标和教材,“穿新鞋,走老路”,拔高课标规定的目标要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注重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提出了3种能力(见本文2.1.3),这在2007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此,在教学中,要树立能力目标意识,要根据新课程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提高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养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多开发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发值得探究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并提高能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能力训练,尽可能将能力训练的内容具体化。如对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可在教学中有机地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后,运用相关知识,采用恰当方法加以解决;同时,要指导学生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图形等准确表达、解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等。
3,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2007年4省区高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学生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的试题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据课标的要求及各省的实际,关注、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从多样化的化学模块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同时,要加强化学与STSE的联系,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次,要摒弃题海战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内化,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笔者认为,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