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不断迅速发展的经济及不断被提升的人民生活质量,最近几年来,园林工程中的绿化建设施工对人民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在园林设计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0前言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在精神享受上的追求愈发高涨,所以园林师的设计水平要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于园林师们要苦思冥想地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进行反复地推敲琢磨,在功能要求得到实现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完成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从而更全面地将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表现出来。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艺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这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团结合作,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高效高质
1当今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之间纷纷拆违造绿,引进大树,广植草坪,一派热闹景观。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深思:
第一,草坪空间面积过大,景观空间形式单一。各地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往往为了迅速达到绿化效果,为改善生活环境在市商业中心,公园、小区、街道绿地中形成了以草坪空间为主,点缀栽植少量乔木,零星配置些灌木丛的景观布局形式。此种布局形式力求简洁明快、靓丽大方,使人步入其中赏心悦目。但是,换一个角度分析,草坪的在北方的生长年限大约是3-5年,以后将会退化,比起乔灌木以及其他地被更容易退化,更换频率高。在平日养护管理过程中,草坪的需水量高,除杂草对人力物力需求高,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未能从生态效应角度考虑城市景观绿化。随着城市日趋工业化和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工矿企业不时向空中排放大量工业废气、毒气,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科学家和园林专家多次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按以人为本的观念,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里有规则地设计成片”森林”,树种无需名贵、珍稀,如南方的水杉、池杉、香樟、木荷、杜英、桉树等,北方的杨树、槐树、千头椿等,让树木起到改良空气质量就可以了,并使人们在城市森林中尽情郊游、娱乐、休息。
第三,缺乏立体、层次绿化。我国人口众多,可用土地资源少,在城市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屋顶绿化的出现正好解决城市人多地少而绿化率必须提高的难题。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可充分利用空间开展绿化。在地面栽种成片高大乔木;在建筑物墙面上利用攀援植物或其他办法进行墙体垂直绿化;在阳台上设计种植槽,以便用户栽植花草;建筑设计屋顶,栽种矮小花灌木、铺设草坪。从而真正全方面多层次进行城市绿化,使城市充满绿色,使环境进一步改善。
2园林景观的发展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反应地域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在对过往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中沉湎于过去的建筑形式,忘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使我们的设计失去了时代的特色。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人总是离不开土地及土地上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决定它的重要因素:
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地格局包括山水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态,而自然过程则包括生物与非生物流,诸如风的过程、水的过程及动物的运动和植物的生长。古代人曾通过占地术,即通过阅读大地的肌理或格局,通过辨析自然过程,甚至跟踪动物的运动轨迹来取得建筑对自然力的适应,在中国甚至直接用两种最主要的自然过程(风与水)来命名这种占地术。最终使建筑认同于所在的土地及其土地上的自然过程。而正是这种认同,才使建筑有了地域的个性,有了地域的特色。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本可以使设计师对土地的格局及其过程的理解比我们的祖先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地域的特色。无论古代和现代,土地的格局和过程是相对稳定的。只要承认土地是有空间分异的,那么,潜在的建筑和景观的地域特色应该就是永恒的。只是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这种地域特色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这就必须涉及影响地域特色的另一个变数。
技术在建筑特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和动力,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也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利用土地及其过程的效率,决定了建筑认同于土地及其过程的方式。所以,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建筑和景观本身是特定技术的体现。技术使建筑和景观具有特色。而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有可能使人们摆脱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我们往往自恃有现代技术,而不屑于对土地及其过程进行细心阅读,用空调替代对空气的利用,用强壮的地基和墙体来阻抗风与水流的过程,用电灯来取代自然光的利用、用外来的水泥和瓷砖替代当地的土、石和生物材料。从而使建筑失去了在天地中的定位,也失去了对土地的认同,因而失去了设计的地域特色。所以,要使技术对特色有积极的贡献,我们不得不依赖于形成建筑与景观特色的一个本质性的限制条件,那就是:生活性。在技术“万能”的时代,生态性原则是最终决定建筑是否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试金石。为了实现一个同样的目的,是否能用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的投入来获得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这便是生态原则的精髓。而至于这个“同样”的目的是否合理,则取决与此时此地的人的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下的生活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曾经或正在热衷倡导的所谓民族特色,或传统风格,乃是用彼时所能得到的技术条件,来适应和利用彼时的土地与自然过程,来满足彼时人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而不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映。这种特色除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满足旅游功能外,并没有现实生活的意义。
阅读和尊重地方的土地和自然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生态化的设计形式,来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国建筑与景观特色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就应该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3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性原则
从生态保护、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入手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首先,必须从城市整体景观的高度来把握园林景观的设计。强调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现代化的城市相协调,在功能上与现代都市生活互补,在布局上园林景观设计要把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相串成一个整体,真正体现园因水成,水因园活,水和园相互交融,浑然天成。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景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设施来调节空气质量和丰富视觉感受。当然这绝不是说“绿色住宅”等于“绿化住宅”。现在讲的“绿色住宅”是由“室内环境”和包括绿景、水景等在内的一整套“室外环境”的保护、改善措施来造就的。但对景观而言,主要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等设施来改善环境。要坚持经济原则,国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崇尚朴素,经济实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利用建筑物的巧妙组合、摆放来造景。适当控制造园占地面积。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周边的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很差,不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坚持文化艺术原则,小区景观绝非是草树花石、亭台楼阁的简单杂乱堆砌。虽无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艺术法则。目前,各地造园水平参差不齐,既涌现了不少精品,但是,迫切需要在提高造园艺术水平上下功夫。
4结束语
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一项艺术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复杂工作,需要广大设计和施工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还要了解景观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地区气候、文化特点等,并掌握先进的园林施工原理和技能,从而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合理性与艺术性,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论文作者:曾令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过程论文; 特色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土地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