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论文

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论文

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唐淑艳

【摘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个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应通过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以解决。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动力,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助推器,是推动社会阶层流动的催化剂。

【关键词】 教育 美好生活 更加公平 更有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为解决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指明了方法和路径。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精准扶贫、防止返贫、阶层流动提供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阻碍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

“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不懈努力促使“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从而使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当前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来说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等大城市;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同一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城市中心地区的优质资源要远多于郊区和乡村地区;三是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还广泛存在,城市地区受教育机会远高于乡村地区,富裕地区受教育机会远高于贫困地区。

新时代“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战略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递进层次:一是保障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二是保障每个孩子接受有质量的教育;三是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应以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为衡量标准。教育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正义就是保证每个公民有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从而致力于推进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美好生活需要,蕴含了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自由”“机会”和“发展”。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适当的教育可以使顺乎本性的生活成为可能,一个人获得正确的技能,就会变得高尚,获得错误的技能或者毫无一技之长就会变得卑劣。知识是进步的阶梯,是改变命运的砝码,是通向自由的路径。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公民。贫穷往往导致愚昧无知,而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快乐体验可以塑造才能、品质和美德。

朱大可先生把大洪水的世界性叙事作为非洲神话传播的结果。如果大洪水是世界性的,那么,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会有对大洪水的记忆,不需要延续非洲神话不可。同样面对大洪水,中国人的态度不像诺亚那样是逃避,而是治水,一次不成两次,大禹的父亲鲧没做到,大禹做到了。

以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公民,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扶贫必扶智,能力贫困是最深层次的贫困,教育是提高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教育不只是增长个人才能的基本工具,对个人的道德形塑、文化交融、阶层流动、社会安全的构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认为,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穷人的避难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需求层次的最高级别,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主要依靠个人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除了拥有安身立命的才能,还应有高尚的品德。作为高尚品德的核心内容,培养公民的责任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责任意识并不仅来自于艰难困苦,也可以来自于快乐和健康的生活。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时的家庭和区域,但通过接受教育可以选择以后的人生道路。从心理学和医学角度来说,童年时期对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可以消除家庭出身的差别,减缓因疾病、个人能力和其他困难造成的沉重家庭负担,阻断贫穷代际传递。作为教育扶贫的有效手段,“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应该积极介入学前教育阶段,确保学前教育的起点公平,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衔接义务教育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机遇。“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实质上是通过引导个体积极培养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中的优秀分子;唯有个体成为自主而有尊严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追寻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进而其价值观和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公民,阻断贫穷代际传递,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更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土壤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农业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土壤改良工作。本地耕地中有2/3多属于中低产田,而这些中低产土壤中又以酸化和盐渍化为主,土壤肥力出现明显降低,养分不均衡问题越来越显著。通过对全市耕地质量的长期定位监测表明,耕层有机质含量在20 g/kg以上的耕地面积大约占总监测耕地面积的33%,有机质含量在15-20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大约占监测面积的占47%,在15 g/kg以下耕地面积占20%左右。尤其是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每千克土壤含30 g有机质的水田面积仅有15.3%,低肥力田块所占的比重较高。

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赋予个人通向自由幸福之路的密匙。能力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个体能力的增长是其享有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促进个人能力提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对提升个人能力的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在重要性。个人能否获得适合的教育,事关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事关一个人能否在未来生活中享有实质自由。第二,工具性作用。公平优质的教育可以赋予个人胜任工作的能力,取得美好生活需要的收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地位分配作用。获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能使社会弱势群体和家庭弱势群体获得更好待遇,在此基础之上地位更趋于平等。

助力精准脱贫,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这种马太效应会促使“穷”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应该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尤为迫切。贫困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要将更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增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学子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教育是改变一个人、一个地区面貌乃至发展轨迹的根本因素和内驱力。社会机会的变化会导致生活质量的差异,而影响把握社会机会的重要因素是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不断改善。新时代对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即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提升公民的能力,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价值观、态度与行为能力,这是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本质追求。推行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以教育发展的公平优质渐进性缩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那天,李丽红站在老巴店子门口,喊叫半天,要求老巴送阿里去精神病院。老巴听得心烦意乱。他于是把录音机藏起,跟阿里说,以后不准再放哀乐。阿里没听进他的话,清早起来,仍去放录音,结果百寻不见他的录音机。阿里烦躁起来,翻箱倒柜地找。找不到,便狂怒起来。他把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掀了。谁的话都不听,谁说什么都不理。老巴想,这样的场面迟早要得经历。如此才能断了他对哀乐的依赖,便由得他去闹。老巴说,得像戒毒一样治一回阿里。街坊们见阿里闹得天翻地覆,恐他伤人,便叫了社区保安过来帮忙制服阿里。

教育公平是民生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和提升人们精神层面的内驱动力,是美好生活之源。公平优质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品德的养成、自我能力的提升。人民所期待的是高质量教育机会的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至少应保障每个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公平,都有机会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内心充盈、人格健全、有谋生的技能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学校的师资、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完备与学生的发展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对于大多数贫困区域和人群来说,不再仅仅限于“有学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上好学”的问题,保障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对此,国家、政府和社会应携手面对现实,积极作为,贡献力量,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破除阶层固化藩篱,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①《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中图分类号】 G5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公平优质受教育权: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国家义务研究”(项目编号:19YJA820012)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陈楠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