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变迁与新人格的形成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社会文化变迁与新型人格的生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文化论文,人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社会文化变迁,引发出新型人格生成的话题。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一切重大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最深层次的人的问题。社会现代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而人的现代化则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的。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新型人格的生成又是先决条件,因而,研究社会文化变迁时期新型人格的生成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文化变迁是新型人格生成的环境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全方位的,略加疏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体制变革。以市场取向的渐进式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线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市场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利益之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使得社会经济生活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各经济利益主体都践履着同一条生产经营法则:利润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说复杂是因为一方面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并遗留下大量“后遗症”,另一方面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竞争的法则也不健全,形成一个特定的“磨合”转型期,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体的人当然就面临着新的选择、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第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相适应,社会的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出现重新分化和组合,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涌现,各项新的法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新体制确立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角色等,也要重组。这对于一部分人意味着既得利益的失落,对另一部分人则意味着机遇和发展。

第三,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价值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虚”到“实”、由封闭单一到开放多元的态势上;在生活方式上表现为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由单纯的物质生活型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二元型转变。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社会化变迁的先声。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不仅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也直接改变着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以几何级数迅猛倍增的科学技术成果,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核武器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社会的变迁和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也加速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第五,道德与文化的变迁。道德与文化必然要随着社会变革而变化。一方面是原有的道德与文化与新的道德与文化在继承、融合、冲突的基础上发生变迁;另一方面,在道德与文化的转型期,由于旧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迅速失落,新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积累尚未完全确立和成熟,因而,出现失序与缺乏认同似乎难以避免。“全盘西化”和抱朴守旧,则是在我国道德与文化变迁过程中两个极端的表现。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新型人格生成的环境条件,以上社会文化变迁诸因素对新型人格生成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模式图加以直观显示:

如图所示,新型人格的形成与价值观念和道德与文化显示出强相关,依次递减,与自然环境显示出弱相关。自然环境对新型人格生成的影响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等若干中间变量来实现。由弱相关到强相关,中间变量依次递减。

二、社会文化变迁对新型人格生成的正面影响

社会文化变迁对新型人格生成,有双重影响或称双重效应。我们先来分析正面影响: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运行,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主要表现在:泯灭已久的独立人格意识作为人的尊严受到重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强化了,等级意识、封闭意识、依赖意识弱化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大大激发了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困挠了我们祖祖辈辈几千年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随着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自主选择(如自主择业、自主消费、自主交换等)的范围逐步扩大,在无数次的得与失交错出现的对比中,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风险意识也强化了,敢冒风险就意味着某种机遇,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简直不可思议。要在竞争中取胜或处于有利位置,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既是对原有东西的突破,又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近年来许多青年人不满于现状,其中相当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成为令人羡慕的“儒商”,即使那些多次“跳糟”、寻求人生最佳座标的人,也无不充满了朝气和创造性,这都体现着人们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第二,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相伴随,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强化了,政治意识、人治意识弱化了。“学而优则仕”,不再是青年人的唯一选择,“学而优则商”甚至成为某种时尚。遇到纠纷和麻烦,人们更多的是想到要“讨个说法”,而且是借助法律而非人情。优化劳动组织合、人事管理中一些人下岗,另一些人被重用或提拔,已是寻常事而不再有轰动效应。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蓬勃发展,人们不能不做出重新判断与评价。

第三,价值观念的变化是诱导新型人格生成的重要因素。从虚到实、从单一到多元的价值观念,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从以名正实到以实正名;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从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向现实主义的价值目标转变;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观的格局;从生活的慢节奏转向快节奏等。就人格的个体特征来看,往往表现为注重个人物质利益,追求自我实现,用时下人们常用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四,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价值观念等中介才能实现。科技越发达,人对科技的依赖感就越强,与其说是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倒不如说人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越来越科学化、理性化。人的能力,包括认识自然与社会,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大发展而不断提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第五,道德与文化的变迁对人格的影响最为突出。社会道德风气变化中最深刻、最有力的变化,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务“虚”到务“实”,由被动顺从到主动创新的转化。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繁荣”,一个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古为今用,如“国学热”和“新儒学”等;一个是大力介绍和引进西方文化,批判地借鉴吸收。道德与文化的这种变迁,对新型人格生成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确立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为形成人的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社会文化变迁对新型人格生成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效果,社会文化变迁对新型人格的生成也有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第一,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在激发人的主体性精神方面无疑会有积极作用,但过份沉溺于功利,也造成了一系列人格失落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至上等,形成了一个二律背反的现象:人的主体意识在觉醒的同时,再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落。

第二,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之后,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由于缺乏规范和规则,竞争失序,一些人投机意识浓厚,造成了一种浮躁、侥幸的社会心理,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人好逸恶劳、不安本职、投机取巧的行为,甚至有少数人不顾社会公德和基本道德准则,唯利是图、巧取豪夺、为富不仁、花天酒地、生活奢糜。道德建设中的“滑坡”迹象清晰可见,人格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现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比如通俗——媚俗——恶俗乃至反动的图式,就是大众文化发展中的某些负面现象的表征。严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受到冲击和排挤,许多青年人的低级趣味、玩世不恭、缺乏教养,甚至拒斥传统文化,就根源于这种通俗而有毒的东西。通俗并非不好,但走向内容乃至格调的反动则应当批判。文化发展中的这些不健康现象,对新型人格的生成起的是解组的破坏作用。

第四,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是迅猛的,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人原先操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迅速瓦解和离析,而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又难以立即生成并发挥作用,于是一部分人信仰迷失,道德虚无主义,心态紊乱,行为失范,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社会生活中的所谓追星族、傍大款,迎合粗鄙、低格调的社会趣味等现象,乃至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不择手段的经营行为等,都是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衰减的写照。

四、新型人格的品质特征

社会文化变迁是新型人格生成的环境条件,新型人格的生成依赖于社会文化变迁,但新型人格生产也并不是绝对被动的,而有其相对独立性,而且会对社会文化变迁起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说来,新型人格至少应包含下面十个方面的品质特征:

第一,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人格中的优秀因素,告别顺从和依赖的品性,在思维方式上从单向的求同向立体的、开放的、求异的方式发展,敢于践履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对社会文化变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改革触及到自身既得利益时,能识大体、顾大局,而不是以一叶“私利”障目。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第三,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竞争中能耐受失败、挫折、逆境的考验与磨炼,善于向旧观念挑战,勇于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与智慧,从“守业型”人格向“创业型”人格迈进。

第四,要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个体意识,这是独立人格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五,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到协调,确立公民意识,尊重他人,履行社会义务,维护自然环境。

第六,确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即功利而超功利”,不为功利而失去人格。

第七,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进行逻辑思考,重视专门技术,凭“真本事”吃饭。注重实干、实效和实绩,有较强的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

第八,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规章制度观念和纪律观念,依法办事,循章而行。

第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和文化,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充实自己。

第十,理想和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要更注重理想的塑造,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对未来生活、对民族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始终充满信心。

新型人格的生成,一方面依赖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个体人格自强不息的努力。这是一个挥发着人的创造性、洋溢着人的主体精神、张扬着人格魅力的过程。

标签:;  ;  ;  ;  

社会文化变迁与新人格的形成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