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蒋进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蒋进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第二完全小学

引言:思维导图可将数据信息进行节点性分类,以保证数据信息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提供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时,知识记忆的情况易受新事物的影响,导致知识记忆逐渐淡化,在复习课程的安排下,以思维导图为主体,可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深化学生的记忆,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型工具,将主体进行分化展示,并以关联性信息为方向,对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以开发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思维导图以思想意识为主,将主体信息进行多模块扩展,充分开发学习者的记忆思维,并以逻辑性思维和想象性思维进行辐射,在保证关联信息的正确性下,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了解。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类大脑的思考模式,并将信息进行引导性输入,保证信息输入的立体化,同时可为学习者构建以感官为主的思考中心,通过中心点的辐射,使其进行下一节点传递,为学习者进行思维引导,同时节点之间具有关联性,以保证学生接收信息的完整性,进而为学习者构建个人化数据库,以强化自身的记忆。

二、建构思维导图体系

小学数学课程以逻辑性思维训练为主,学生通过课堂知识学习和课下知识的练习,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扎实掌握,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记忆储备量不高,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使得记忆知识进行淡化,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因此需定期对学生进行复习,以保证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为保证学生复习课程的效果,思维导图模式的引进,可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时,应将学生作为构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养成。复习课属于二次教学,经过重要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可挖掘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的脑海中重现学习知识的过程,为此应保证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以确保思维导图中关键点的有效联动,通过体系的独立构建,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维性掌握。如教师将思维导图进行定式传输,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将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混淆式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完整性,并可使学生将新知识进行融合,确保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构建体系的指导,并讲解思维导图建立的模式,使学生发散思维,完成思维导图的建立。此时教师可将混合运算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环节性分点时,将知识点进行辐射,以运算顺序和方法为主。同时以运算顺序和方法作为环节性主体,进行下一级节点设置,并以先乘除、后加减,带有括号的先内后外,以此来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思维导图,保证知识点正确性和延展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思维导图为主体查找知识盲点

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开展,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同时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以确保学生及时认知到自身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改正。当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知识点不同,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将思维导图进行层次化设计,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体系,保证学生可对复习内容进行立体化分析,以达到复习课程的最大效果。为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完整性,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正确指导,如发现知识点构建体系不完整,知识点衔接方式错误等,及时依据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在复习课上开展讨论,将思维导图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将思维导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探讨,以保证学生可对知识进行完整掌握。在集体讨论环节,教师可将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展示,为学生们提供辅助性意见,并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比对,可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与教师进行及时商讨,以保证思维导图建设的合理性。在思维导图的规划性建设下,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统计课程上课时,其涉及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由于学习的差异性,在绘制折线式图形时,易受到数学思维的局限,导致图形绘制的不完整,教师在进行检查时,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向式讲解,以结论为基础,提出关联性问题,并指引学生去独自解决问题。同时将折线图代表的数据和图表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折线式统计的优势性,依照理论性知识进行实践,保证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独自完成图表的绘制,并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思维导图的关联节点的教育方式,大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在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下,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应使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并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寻找到自身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经验进行总结,以实现复习课程的最佳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思维导图进行概述,并指出思维导图的构建体系。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作为二次授课,旨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扎实记忆,以保证知识间的协调应用,在思维导图正确的应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自主化构建思维导图,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性记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立体化掌握,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阶段数学复习课中的使用策略[J].才智,2019(05):77.

[2]刘晓妮.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09-110.

论文作者:蒋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蒋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