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1]2000年在《CT质量保证及其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CT在医院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T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因而CT的质量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目前CT设备实行质量保证的实际需要,有必要研制一套CT质量保证性能参数的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CT各性能参数检测原理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对各个性能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经实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总结和分析了目前CT质量保证各性能参数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并对某些参数的检测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2.阐述了CT质量保证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思想,提出了各项性能参数实现计算机自动检测的方法,完成了系统的研制。 3.利用编制的系统对各参数进行了自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手动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系统进行了验证。
占杰[2]2006年在《多层面CT性能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当前对设备实行质量检测的方法是由检测人员携带周期性结构体模手工进行测试,根据图像得出数据,手工算出各性能参数。随着CT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及多层面CT(Multi-slice CT,简称MSCT)在临床上的应用,图像的数据量极大的增加,这使得检测工作量变得极为繁重。即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不能及时反馈设备的应用质量状况,难以对各医院的设备进行及时、定期的系统监测。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质量控制,促进计量工作信息处理的现代化,对设备实行自动质量检测是必然趋势。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在自动质量检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必须的。 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CT及其应用质量检测研究进展,分析了自动质量检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层厚、噪声和场均匀性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自动检测和评价方法,完成了以下工作: 1.调制传输函数的检测。随着CT技术不断发展,采用周期性结构体模检测空间分辨力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已不能满足应用质量检测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体模,检测线扩展函数从而计算调制传输函数,在此基础上评价空间分辨力,实验结果与采用Catphan500体模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达到了客观、定量检测的目的。 2.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传统的密度分辨力测量方法具有主观性的,先扫描低分体模,然后由测试者观察和判断其可分辨目标的大小,该方法直观方便,符合对低分的定义,国际上广为应用。但是不足之处是测量的结果不连续,肉眼观察主观性较大,也无法用于自动检测和远程传输。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借助统计学上的方法来分析均匀层上的数据从而得到低分的结果,并编写程序完成自动检测,
周卫兵[3]2003年在《螺旋CT梯状伪影等性能参数检测方法及其远程检测软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尤其是多层面CT的出现,给CT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轴向扫描方式的CT相比,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z轴分辨力高等特点,其新的性能参数主要表现在与螺距和插值算法有关的纵向分辨力、场均匀性、噪声、伪影等方面。然而对这些新的性能参数,相应的检测规范还未制定。网络的发展、PACS系统的出现,远程检测必是其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相应的问题而提出解决办法,完善我国的CT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CT及其应用质量检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分析了螺旋CT应用质量检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伪影、空间分辨力、场均匀性和噪声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和评价方法,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梯状伪影的检测。梯状伪影是螺旋CT产生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提出了它的一般数学模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检测体模,研究了梯状伪影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扫描参数的关系,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CT值定量评价伪影大小的方法。 2、空间分辨力的自动检测。采用周期性结构体模检测空间分辨力,不仅简便直观,而且符合物理学对空间分辨力的定义,本文提出了CT机能分辨出任一线对的最小距离即为空间分辨力的思想,并进行了检测实验与评价。 3、多层面螺旋CT的纵向(z轴)均匀性与噪声的检测与评价。多层面CT的纵轴扫描范围大为增宽,由于X射线的几何张角及各层探测器效率不同,各层信号强度与噪声也不一样。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检测体模。对多层面CT的纵向场均匀性与噪声进行了检测,满足了多层面CT质量保证的要求。 4、CT远程检测程序的编写。本文研究了一个基于DICOM的CT性能参数检测程序,其检测结果与现有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达到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客观、简便的目的,为远程检测打下了基础。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提出了螺旋CT梯状伪影的一般数学模型;2、提出了一种基于CT值定量分析伪影的方法;3、提出了设备分辨出的任一线对的最小距离即为机器的空间分辨力的思 想;4、提出了多层面螺旋CT纵向均匀性与噪声的定义与检测方法,满足了 多层面CT质量保证的要求。
戴丹, 杨博, 刘晓军, 徐桓[4]2006年在《CT质量检测中基于VC的层厚测量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CT设备的质量控制是CT正常运行的可靠保障,CT层厚是其重要的检测参数之一。通过对美国体模实验室的Catphan412体模中的CTP401模块进行测试扫描,基于VC++6.0编程实现了对扫描图像的自动化分析,从而得到一种由计算机自动检测CT层厚的方法。
李萍[5]2005年在《多层面CT机性能测试体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T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为了确保设备在医院的有效应用,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然后依据相应的规范来判定机器的性能是否合格。体模是对设备进行测试的工具。CT检测体模对检测结果影响非常大,因此检测体模的质量受到了各医疗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的普遍重视。 从CT机诞生的那一天起,其测试体模也就应运而生,而每一次CT机的革命和发展都推动了体模的发展。国外对CT体模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而国内还在不断发展,如今多层面CT机(MSCT:multislice CT)在医院的逐步普及及其特殊的扫描方式为测试体模提出了新的挑战。MSCT与常规扫描相比其数据采集形式、重建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在MSCT扫描中球管旋转一圈可以同时获得多层数据,因此体模的设计必须保证不受相邻层面的影响,也就是说,测试模块必须在z轴方向较长,且均匀性一致。此外,MSCT中数据采集量急剧增大,传统的手动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MSCT性能检测的要求。因此对MSCT的测试必须由手动测试改为自动测试,这就对测试体模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们对质量保证工作的逐步重视,对体模数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不可能全部都从国外引进,引进的体模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它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从而阻碍了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因此测试体模的国产化为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也为质量保证的远程控制奠定了条件。 本文详细的总结了现有的CT质量保证方法,对比了目前国内用于检测的各
杨克柽[6]2002年在《螺旋CT图像性能参数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螺旋CT的普及,CT质量保证研究的重点转向螺旋扫描的性能检测。与轴向扫描相比,螺旋扫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与螺距和插值算法等有关的纵向分辨力、噪声和伪影等图像性能参数的变化,特别在多层面CT出现以后,图像性能进一步提高,对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进入实用,在现有的检测规范中尚无提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目前在应用质量检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必须的。 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CT及其应用质量检测研究进展,分析了螺旋扫描的应用质量检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层厚、空间分辨力、噪声和场均匀性、CT值线性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和评价方法,完成了以下工作: 1.断层灵敏度剖面线的检测。断层灵敏度剖面线反映了插值算法对图像重建的影响,是螺旋扫描的重要特征。本文推导了断层灵敏度剖面线的一般数学模型,设计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检测体模,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对于单层面设备和多层面设备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同时探讨了曲线在整个成像野内随位置的变化情况,指出目标物质厚度与被测层厚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调制传输函数的检测。采用周期性结构体模检测空间分辨力由于存在种种问题,随着CT技术不断发展,已不能满足应用质量检测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体模,检测线扩展函数从而计算调制传输函数,在此基础上评价空间分辨力,实验结果与采用Catphan500体模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达到了客观、定量检测的目的。 3.噪声和场均匀性的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对噪声和场均匀性的检测,从统计学的角度是取成像野中若干区域来反映整体,不适用于局部出现强噪声或CT值较大偏差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COM图像的全局的分析方法,编程实现自动 第一军医人学颀十学位论文 检测,更客观、准确地对这两个参数进行评价。4.CT值线性的定量评价方法。CT值线性反映了图像的真实性,通常 的检测方法是扫描若干己知 X射线衰减系数的物质,得到相应的 CT 值,对样本集做直线拟合,观察样本与拟合直线的偏差进行判断, 存在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评价参数。本文基于CatPhan500体模,对检 测数据做回归分析,从而给出CT值非线性度的定义。实验表明,该 方法准确地区分了不同设备的CT值线性的差异,达到了定量分析的 目的。同时文中指出体模的改进措施,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 方向。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把断层灵敏度剖面线的检测纳入螺旋扫描应用质量检测项目,并实 现了对它的检测。通过曲线的半高全宽测量层厚,在精度上比国家 标准有质的提高,尤其适合于stnm以内的薄层。2.对噪声和场均匀性的检测方法的改进,其特点是使具有数值可比性, 能精确地反映多层轴向扫描时各层面图像之间细微的差别。3.提出了CT值线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林木炎, 余晓锷, 卢广文, 林意群[7]2001年在《CT生产厂家应为QA做些什么》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总结几年来CT检测的经验 ,阐述了CT设备质量保证的意义 ,根据实际CT应用质量检测的需要 ,对CT应具备的几个功能提出了要求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
谭先健[8]2017年在《CT远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影像装置(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是计算机技术与X射线断层摄影技术交融的成果,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如果不重视CT临床应用质量与安全,将直接影响到诊、治效果。设备的应用性能差,不仅会发生误诊、漏诊,还会对使用者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会酿成医疗事故,危及生命安全。如今,我国已有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规范、先进的质控检测设备及成熟的质控方法,能够确保大部分CT临床应用质量安全。但我国CT设备数量多、分布广,质量控制工作主要依赖于检测机构,且均由人工完成,不仅导致质控工作任务重、周期长,付出大、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还监管滞后,时效性差,另外随着CT更新换代,临床诊疗要求越来越高,对于CT质量需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国内CT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建立一套远程质量控制体系,将传统质量控制模式转变成为通过网络连接的远程质量控制方式,实现远程质量控制检测,完成数据和图像信息等远程分析,提高质量控制效率,最大限度的保障CT临床应用质量安全,满足广大医疗需求。方法:运用生物医学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及管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国内CT质量控制模式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了解目前国内医疗机构CT质量控制工作任务重、效率低、还监管滞后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研究。从管理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设备性能检测、数据上报、维修、报废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与信息化手段结合等方面入手,以某军区3家医疗机构为实验平台,开展尝试和探索,建立全员参与、全要素、全寿命周期的远程质量控制体系。结果:通过建立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档案管理,开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CT)数据采集上报系统与CT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中成像性能自动分析软件,实现了CT性能检测、数据上报、质量分析等远程质量控制。通过近3年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基本建立了一套CT远程质量控制体系,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CT远程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完成了CT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测,确保了CT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准确、客观且不可逆,实现了CT质量控制的优质、高效、便捷,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CT应用质量管理水平,另外相比传统质量控制模式,CT合格率由80%提升到目前的100%,CT性能指标噪声显著降低(P=0.002﹤0.01),由(0.37±0.13)%到(0.27±0.05)%,空间分辨力显著提高(P=0.002﹤0.01),由6(2)lp/cm到7(2)lp/cm。结论:CT远程质量控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构建CT远程质量控制体系,把医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理论相融合,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传统的人工质控模式向远程数字化方向转变,能够及时、客观发现潜在的设备安全隐患,有效保证了性能状态稳定、确保了应用质量和临床安全,有效防止了医疗事故发生,实现了CT质量控制的优质、高效、便捷,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CT应用质量管理水平。
殷旭君, 李富华, 王新, 侯娟, 刘中凯[9]2017年在《大孔径CT图像质量保证的自动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Philips大孔径CT由系统模体自动化扫描的图像质量数据与Catphan 504模体手动扫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图像质量保证自动化实现的可行性。方法:对2种模体以Philips内置条件扫描,并对Catphan 504模体增加一组标准条件扫描,分析图像的CT值、均匀性、噪声、高分辨率、低分辨率以及层厚等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比较时间效率。结果:以内置条件扫描2个模体的CT值为1.53 HU和17.00 HU;均匀性为-0.7 HU和-1.7 HU;噪声为0.61%和0.55%;高分辨率为5.4 lp/cm和6.0 lp/cm;低分辨率(0.3%)为4.6 mm和5.0 mm;层厚(1.5 mm)为1.74 mm和1.45 mm。标准扫描条件下Catphan 504的CT值为16.30 HU,均匀性为-1.3 HU,噪声为0.33%,高分辨率为6 lp/cm,低分辨率(1%)为2.0 mm,层厚(9.0 mm)为8.63 mm。除CT值有较大差异外,其他结果均满足厂商验收标准或国家标准。两种模体扫描分析所需时间分别为9 min和45 min。结论:Philips CT自动扫描分析结果能够满足临床对CT图像质量保证的要求,并极大缩短扫描数据分析所需时间,为临床物理师提供方便快捷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具。
佚名[10]2009年在《"冶炼传感器仪表信息库"加盟企业推介》文中指出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智能仪表研究设计所本所是国内从事冶炼传感器产业历史最长的专业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基础,在冶炼传感器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行业的领导者。国内传感器行业中唯一的中央直属企业发明了中国第一支钨铼快速热电偶国家冶炼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设立单位中国冶金传感器行业标准制订单位主要产品:铂铑快速热电偶(S,R,B)钨铼快速热电偶(WRe3—25,WRe5—26)钢水取样器
参考文献:
[1]. CT质量保证及其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D]. 葛宏. 第一军医大学. 2000
[2]. 多层面CT性能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实践[D]. 占杰. 第一军医大学. 2006
[3]. 螺旋CT梯状伪影等性能参数检测方法及其远程检测软件的研究[D]. 周卫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2003
[4]. CT质量检测中基于VC的层厚测量系统的设计[J]. 戴丹, 杨博, 刘晓军, 徐桓. 医疗卫生装备. 2006
[5]. 多层面CT机性能测试体模的研究[D]. 李萍. 第一军医大学. 2005
[6]. 螺旋CT图像性能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 杨克柽. 第一军医大学. 2002
[7]. CT生产厂家应为QA做些什么[J]. 林木炎, 余晓锷, 卢广文, 林意群. 医疗设备信息. 2001
[8]. CT远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D]. 谭先健.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9]. 大孔径CT图像质量保证的自动化方法研究[J]. 殷旭君, 李富华, 王新, 侯娟, 刘中凯. 中国医学装备. 2017
[10]. "冶炼传感器仪表信息库"加盟企业推介[J]. 佚名. 工业计量. 2009
标签: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质量保证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图像噪声论文; ct值论文; ct扫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