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 内蒙古 010031
摘要:分析了传统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存在的不足。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规范提供依据。
关键词: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
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提高。根据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安监总局近年来相关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对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也提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了14项定量指标,其中4项指标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率,建设项目预评价率,控制效果评价率,粉尘、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适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本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将整个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中所需的原始记录程序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评价机构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水平,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一、传统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存在的问题
职业病危害检测原始记录可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职业卫生规范化的原始检测记录是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建设单位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监管部门项目分类管理、现场监督执法、查处职业危害事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在建设项目中被重视不足,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仅为安全评价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因此,职业病因素的检测原始记录往往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够全面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10大类。《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中将职业病目录中的职业病增加到10大类132种。传统的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仅关注了项目运行中某些特别突出的危害因素,导致一些浓度(强度)较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一些非主要工艺环节尤其是建设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明确识别。
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关工作内容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亦不断增多,新的职业病危害不断出现。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往往不能全面的进行鉴别判定。据广东职业病防治院监测,1988年以来,广东省出现新的职业病24种,其中包括宝石加工、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尘肺病,电子、五金、箱包制造行业的有机溶剂中毒,高尔夫产品制造的振动病等等。
由于新管理部门新规定的出台,检测内容也进一步深入细化,例如在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传统的职业病危害中仅用粉尘一类来评价所有的粉尘类别。但新出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中将上述粉尘类危害逐一细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电焊烟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其它粉尘共13类。
2.信息量不足
国家对职业卫生进行单独的评价工作进行较晚,评价单位以往的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统一纳入到职业安全评价工作中,因此,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没有统一的原始记录体系资料,各单位仅靠自己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认识,制定符合自己实际工作需要的记录体系;也有单位依赖环境检测记录体系进行工作。随着国家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标准要求日益严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加强,使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规范化的
要求日趋强烈。要求其原始记录涉及任务受理、评价及检测准备、采样检测过程、样品流转、样品检验、报告编制等内容,传统的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资料存在包含信息量少、书写不规范、缺少质量控制内容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朔源性不强
传统的部分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在采用类比法时,类比企业检测结果不能找到来源,有些仅凭借无盖章的打印材料为依据,有些则是根据日常其它用途的监测数据直接引用;另外还存在:控制评价报告实验检测过程未及时记录,检测过程无严格的质量控制;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未被确认、书写不规范、无归档等问题。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测原始记录规范化对策
1.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
(1)检测原始记录编制规范化
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应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为依据,参考环境保护有关检测原始记录等做法和经验。分析职业卫生监管的特点,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记录标准化的研究,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纪录格式与内容的编制规范,为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2)原始记录标准化的监管实施
在检测原始记录编制规范发布实施后,监管机构应注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记录的审查,加强评价机构对项目评价中原始记录程序化、规范化的意识。
2.评价机构细化评价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面化
依据《职业病分类与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等相关标准。通过实地调研,从工种、作业地点及方式、作业时间、防护设施等现场情况,识别项目建设及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业过程、原材料、辅助单元等各环节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2)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
依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标准、行业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特点,得出任务与项目受理、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现场准备工作、现场采样与检测、样品储运及交接、样品分析及结果处理、报告编制、报告发放及资料归档等作业环节的关键点,并依据其实际工作流程及简化工作程序等要求,将整个原始记录体系分为不同的分区单元,即项目及样品受理单元、现场记录及质量控制单元、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单元、检测报告编制与审核单元等。
(3)职业卫生检测原始记录具体化
为更好满足最新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根据不同检测评价任务引入相应的记录格式,将各个单元原始记录体系细化到每个具体工作环节的记录上。如在样品受理过程,针对不同的情况,将其分为样品受理与项目受理两个记录格式;在现场物理因素检测过程中,针封不同物理因素的自身特点,制定有噪声、高温、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等各自适用的记录格式;现场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分为个体采样、定点采样等记录格式;在实验分析阶段,根据不同检测仪器特点,制定有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原始记录格式;针对粉尘有不同检测指标,制定有重量法、恒重法、等记录格式。
(4)质量控制融入整个评价检测过程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要求整个流程贯穿质量控制理念。在检测评价工作中,除了考虑检测评价过程的规范化,还对影响检测评价结果的环节进行了严格质量控制。如对每批样品检测,均进行准确度的测量;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等。另外,在同一工位还应进行多点和多次采样确保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小结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现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够更有效地记录各种数据资料,为制定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的技术规范提供技术参考;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检测评价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3]张成云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第34卷第17期,3320-3328.
[4]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北京兆成印刷有限责住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2月.
论文作者:赵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职业病论文; 评价论文; 职业论文; 卫生论文; 因素论文; 原始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