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俐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笔者总结4例急性心梗患者空中转运成功的护理经验,认为做好转运前准备,包括物品、人员的准备,充分评估患者,在转运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高效配合,有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虽然直升机医疗救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急性心梗;空中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35-02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空中急救已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全球每年有170万人因此获救,其中美国每年超过70万人次。但是,在我国空中救援仅在少数城市开展,还未形成完善的空中救援体系。直升机具有机动性强、速度快、飞行高度低等优势,是空中救护的主要飞行力量[2]。直升机医疗救援是地面救援的有效补充,特别是当地面交通遭遇瘫痪、救护车遇堵难以快速急救的情况下,直升机救援为生命争分夺秒。本院已通过直升机转运4例急性心梗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三男一女,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4.5岁。三例均顺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植入支架,康复出院。一例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CTA检查,签字出院。
1.2 空中转运耗时情况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心梗患者实行地面转运和空中转运进行比较,发现通过直升机转运的病人其门球时间和死亡率低于地面转运,空中转运优于地面转运[3]。4例心梗患者通过直升机转运的时间平均仅为32.5分钟(表1),缩短了急性心梗再灌注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2.转运前准备
2.1 检查仪器设备
按照飞行安全要求,设备应紧凑、便携。直升机机型为贝尔-429,机上有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机、除颤仪、血气分析仪、快速血糖、吸引器、担架等设备,起飞前要确保各个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由于飞行途中易受气流等影响,机身易摆动,还需在转运前检查各个仪器设备的固定情况。
2.2 制定转运计划,确定飞行医生、飞行护士
飞行医护人员需穿飞行服,切记靠近直升机时佩戴易脱落的琐碎物品,包括胸牌等[4]。根据机长安排的路线上下直升机,以免卷入旋翼,造成生命威胁。
2.3 评估病情与联络
主管医生详细评估患者情况,护士记录,并与飞行医护人员做好联络、交接工作。
3.转运中处理
3.1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观察
由于飞机座舱内气压不等于海平面气压,所以在空中运输时会出现低氧血症[5]。心肌的限制性氧输送是急性心梗的病理生理的重要指标,飞行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6]。关注患者的意识、主诉、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直升机噪声大;飞行过程中,机身不平稳、易晃动等情况可能使患者发生晕机、呕吐、烦躁等情况,故提前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现象,减少患者的顾虑和恐惧,缓解紧张情绪。医护密切配合,做好记录。
3.2 体位及用药
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朝向机头方向,抬高头部,防止因起飞降落时速度及体位变化造成头部充血加重病情。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转运过程中合理使用硝酸甘油和静脉镇痛药对心梗患者有重要作用,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转运过程中的用药情况[7]。
3.3 并发症的观察
有国外学者对586例空中转运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线、静脉输液管路、呼吸机管道的断开[8]。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确保各个管路的连接正常。心梗常见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是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和心梗后综合征等,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4 特殊情况处理
一位患者在直升机上主诉头晕,飞行医护人员立即对病人进行了充分评估。考虑是由于晕机引起的,给予患者头高偏向一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并给予心理安慰。在飞行过程中,会引起气压、温度等的变化,会引起患者的不适,需与疾病本身做好鉴别与护理。
4.转运后处理
飞行医护人员与地面医护人员交接,记录。相关仪器设备消毒可用75%酒精或厂家推荐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后空缺的物品进行及时补充,处于备用状态,以便可以随时起飞。
5.讨论
通过举办“飞行医生、飞行护士培训班”对飞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练习。授课内容包括国际直升机紧急医学救援概况、直升机飞行基础知识讲解、直升机舱内医疗设备的使用规范、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转送前准备与评估、飞行过程中患者特殊情况的处置、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患者地面交接等等。在直升机上操作飞行救援工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包括机舱内人员及设备位置的摆放、使用,并进行模拟救援演练。所有参与人员为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护士资格证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大多数空中转运面临的挑战是空间的限制、不断移动的座舱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因此,主要要挑选干劲十足的飞行医护人员,并训练他们如何在飞机小机舱内利用有限资源的压力[8]。
我国直升机救护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专业的空中救护体系建立不完善,空中救护经验不足,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空中救护运行经验[9]。我院自2000年开始探索直升机救援,2005年进行试飞。目前,已完成了心梗患者、脑梗患者、移植器官的空中转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院对飞行医生、飞行护士进行了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模拟演练,形成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但是在如何建立一个常态化的飞行机制、实现随叫随飞、建立合理的付费模式等方面,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擎,李金年.空中急救体系运行方式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1):846-848.
[2] Monica E,Charles R.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natural hazard risks[J].Public Choice,2012,151(1):165-183.
[3] Hesselfeldt R, Pedersen F, Steinmetz J, Vestergaard L, Simonsen L, Jørgensen E, Clemmensen P, Rasmussen LS.Implementation of a physician-staffed helicopter: impact on time to primary PCI[J].EuroIntervention,2013,9(4):477-83.
[4]胡海,何庆.760例“5·12”汶川地震伤员的直升机转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9):911-913.
[5] Vohra KP, Klocke RA.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hypoxemia associated with air travel[J].Am Rev Respir Dis,1993,148(5):1215-9.
[6] Seidelin JB, Bruun NE, Nielsen H.Aeromedical transport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Travel Med,2009,16(2):96-100.
[7] Gunnarsson SI,Mitchell J,Busch MS,Larson B,Gharacholou SM,Li Z,Raval AN.Outcomes of Physician-Staffed Versus Non-Physician-Staffed Helicopter Transport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Heart Assoc,2017,6(2).
[9]杨磊,潘丙河,滕清晓,孙利强.直升机空中救护体系的创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11):1040-1049.
论文作者:陈俐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直升机论文; 患者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情况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面论文; 体系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