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刘菊芳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刘菊芳

刘菊芳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841000

月经过多中医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正常明显曾多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月经过多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为寒、热、虚、实(虚、实)本病发展过程中,病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临证中须详察,并灵活施治。

一、以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分辩虚实,虚证者重在补气、养阴或益气摄血固冲。实证者重在活血化瘀或清热。固冲止血,以通调冲任,脾病及肾可出现脾肾同病,经血失约,也可出现月经过多,若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崩漏。

1、气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兼见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或心悸怔中,舌淡,苔簿,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而稀。气行则血行,气虚阳气不布,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气虚失于升举,血虚外不荣肌肤,故面色晄白,皮肤不润,舌淡,苔簿,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

2.血热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盛于里,扰及血海,乘经行之际,迫血下行,故经量增多,血为热灼,则经色鲜红或深红而质稠,热雍气滞,经行不畅,故有小血块,热邪扰心则心烦,伤津则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皆邪热内盛之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黯,有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色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证候分析:淤血内阻,络伤血溢,故经量增多,於阻胞络,新血难安,则经来持续难净,淤血凝结,则色黯有块,阻滞胞宫,则小腹疼痛拒按,色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亦为淤血阻滞之征。

二、治疗原则:

治法重在摄血止血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平时宜安冲,固冲为主,血瘀者重在化瘀止血,以本病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慎用温燥动血,以免动血耗血,应积极治疗。

辨证施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簿哦,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质稀,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气虚中阳不振,故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气虚失于升提,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苔簿白,脉缓弱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本方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中益气,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气升则血升,不治血而有摄血固冲之效。举元煎补气力专,无当归辛温动血之弊,若正值经期,血量多者,酌加阿胶、艾炭、炮姜、乌贼骨以固涩止血,如经行有块或伴下腹痛者,酌加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血止痛,若兼见腰骶冷痛,大便溏簿者,为脾肾双亏,酌加补骨脂,炒续断,炒杜仲,炒艾叶以温补脾肾,固冲止血。

2.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地榆、茜草、马齿见、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本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熟地、白芍养血、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直折热邪。山药、续断补肝肾,固冲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如气短懒言,倦怠乏力或心悸少寐者,乃失血伤气,气虚血热之象,原方加黄芪、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如外感热邪化火解毒,兼见发热恶寒,少腹硬痛拒按者加金银花、败酱草、虎杖红藤以清热解毒。

3.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紫黯,有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证候分析:於阻冲任,新血不能归经,乘经行之际而妄行,故经量增多,淤血凝结则色黯有块,於阻冲任 “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失笑散《和剂局方》中蒲黄活血止血、五灵脂散瘀止痛,二药和用,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之效,加血余炭、止血消瘀、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加强活血祛瘀止血之功。如见舌红无苔、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等阴虚证状者,酌加沙参,麦冬。五味子或女贞子,旱莲草等

论文作者:刘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论文_刘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