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介绍及其中国化_批判性思维论文

批判性思维的介绍及其中国化_批判性思维论文

批判性思维的引入及其中国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批判性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逻辑研究

【主持人语】一个新的多元化的逻辑发展的新高潮正欲喷薄而出。河池学院学报用开辟《逻辑研究》专栏以迎接她的到来。本栏目主要为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及教学交流提供平台,所刊论文的主要范围是: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论辩理论、新修辞学和新辩证法,同时欢迎逻辑悖论、科学逻辑、归纳逻辑、辩证逻辑、现代逻辑、逻辑与人文、逻辑与科技、逻辑与创新、逻辑与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河池学院学报的《逻辑研究》专栏真诚欢迎逻辑界的学人踊跃赐稿,主持人乐于做各位学人攀登学术高峰的铺路石。

(主持人:苏越 武宏志)

[中图分类号] B8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021(2006)01-0018-05

一、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2005年金秋,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中国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的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全国逻辑学界的专家云集在蓝天白云之下,欢聚于无边无际的草原,抒发着自己的学术见解,畅谈着逻辑科学繁花似锦的未来。与会者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在大会之余,代表们热烈地讨论着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逻辑学界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正在悄然发生地变化,这使得原来逻辑学科越来越窄的出路,渐渐地又有了海阔天高的感觉。这种悄然发生的新变化与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来烽烟四起、冲突不断、内耗不停的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过去不服气,明里暗里互相攻讦的现象已经不再。一些“好斗”的同仁已经偃旗息鼓,放马南山,化干戈为玉帛了。经过多年的“顶牛”,似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学术问题,不是互相宽容,而是互相否定;不是自以为非,而是自以为是,“唯我正确”,“惟我独尊”,这无论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与发展逻辑科学的大业无补,因而出现了一个个埋头下来,认真思考、扎实研究的新局面。贝多芬说:真理存于智慧的人,美存于能感动的人。他们所属相同,相互补足。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既热爱真理,又理解他人。第二,逻辑学界的同仁,不但重视现代逻辑或形式化逻辑的深化与发展,而且出现了对现代逻辑即数量逻辑的反思。一部分造诣很深的现代逻辑学专家已敏锐地指出,即使是最先进的思维方法或可操作的物化工具,只要超出了它的使用范围,都会表现出它的无能为力,现代逻辑也不例外。例如面对更加复杂的事物与复杂的思维系统,数理逻辑的两个演算,它能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有的专家已经呼吁现代逻辑工作者要走出两值逻辑的思维定势,重视多值逻辑、弗希逻辑、超强逻辑的开发。因而,逻辑研究多元化的发展日渐明显。每一个逻辑工作者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去从事逻辑的某个方面的个性化研究,已得到理解和尊重,再也没有听到“这种研究算什么逻辑?!简直就是‘小儿科’”的指责了。无疑,这是逻辑学界新出现的可喜的现象。第三,一部分属于现代逻辑主流派的逻辑学家,不但继续在自己研究领域里深挖深掘,而且开始注意逻辑与现实,特别是逻辑与人的关系了,例如,著名的清华大学语言逻辑学家蔡曙山教授最近提出了“逻辑要关心人”的命题,而南京大学著名的“悖论”研究学家张建军则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论述逻辑要渗透人文科学,体现逻辑对人的人文关怀,以使逻辑对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思维素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我看来,逻辑学是关于人类思维特别是思维形式的科学,本来就与人有千思万缕的联系,因而逻辑要关心人,关心人的心智的提高,思维表达力与组织力的加强,人际思想交流的畅达,人际交往的融洽,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惜的是,我们这方面的研究是太肤浅太薄弱了。第四,逻辑科学的地位,在联合国科教文的学科排名中是仅次于数学的一级学科,但我国迄今仍把它包含在哲学学科之内而屈居为二级学科,以致逻辑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愈来愈不受重视,逻辑科学工作者连发表自己学术文章的独立阵地也没有,导致逻辑界的同仁要发表文章,就只好花钱向自然辩证法期刊买版面,显得既可怜又无奈。所以,我多年来都不去凑这个热闹。现在好了,由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社长、学报主编、湖南逻辑学会会长李建华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教研室主任陈慕泽教授主持,终于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上(社科版)有了一个逻辑工作者发表文章的平台。李建华教授之所以对逻辑科学情有独钟,是因为他也是搞逻辑出身,深知逻辑工作者发表文章之不易。这件事看来虽小,其容量也不算大,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它从一个方面提示我们逻辑学的研究理应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国性的逻辑刊物得以面世,在这个逻辑的百花园里,各种鲜花都得以盛开。第五,一部由武宏志主编的《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的非形式化的现代逻辑,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八月正式出版。考虑到这部既是教材又是专著的新作,有必要在下面对它多说几句。

二、新世纪中逻辑发展的新成果

武宏志的《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一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非形式逻辑现代化的探索进入到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新阶段。这从它具有的以下意义可以得到证明:第一,该书是我国非形式逻辑现代化探索同国际接轨中目前最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说它是最具重要意义的一部,并非是个人的主观臆断、毫无根据地胡说,而是从武宏志教授脚踏实地地研究以及该书具有的内容及其价值做出的负责任的看法。为了掌握西方各大学逻辑学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他曾前往美国考察,通过实际和网上的搜索,他一共获得了118所大学开设逻辑学课题的殷实资料,了解到这些大学并非全是仅仅开设数理逻辑即现代的形式化的逻辑,其中多达43%的大学开设了现代非形式逻辑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其教学时数和听课人数,仅次于现代的形式化的数理逻辑,这还是只就综合大学的情况说的。如果是就普通高校而言,开课的时数和听课的学生则更多。这坚定了他这样一种想法:把普通逻辑提到现代化的水平并非只有形式化的一条道路;使普通逻辑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思维,成为认识真理、科学论证、评价分析一个具体认识过程的逻辑程序,为各门科学的发展与提升提供理性的工具,并使人类交往、思想交流更加贴近、理性与和谐,也应是它现代化的又一条出路。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以西方正在热讲的批判性思维作参照系,融入中国逻辑学同仁在这方面的先期探索的成果,终于使中国的第一部更加接近与世界接轨的《批判性思维》的教材呱呱坠地。现在看来,武宏志等主编的《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一书,无论是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无论是体系的建构还是其丰富内容,它都大大超越了至今出版的同类著作。读过这部著作的读者,都有一种清新、充实、有用的感觉,关于分析恐怖主义、提倡人文关怀的文字,更是显示了非形式现代逻辑的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现在,该课已作为延安大学的精品课程开出,学生反映热烈,认为该书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在湘潭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燕京大学则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开的,同样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我的学生当中,成长于荒漠、落后的大西北的武宏志教授,深知自己作为黄河母亲培育起来的儿子肩上所担的历史重任,因此他谦虚、刻苦,对知识如饥似渴,并具有无私大度的胸怀。在出国考察中,他搜集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丰富资料与教案,这些珍贵的资料本来可以完全用于个人的研究与创作,但他却毫无保留地与同仁们共享,只要谁向他索取,他就毫无保留地赠予。他说知识或信息这个东西有一个特点,你把一些知识与信息赠与他人,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而更多的人却可能使其知识增值。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多么高尚的一个真正学者的品质!他的实践与行动,简直就是一架科学的播种机。第二,该书在总体上是属于非形式逻辑的范畴,用副标题“以论证为工具”来限制该书的书名就说明了这点。但是该书的理论与内容又远远超出了普通逻辑或论证逻辑。例如,它具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认识论与反映论的内容,赋予了批判性思维认识真理的功能。此外,它还涉及了语法、修辞、谬误分析的知识。可以说它具有泛逻辑的性质,这对具有工具性、应用型的批判性思维来说是必要的,是其优点而不是缺点。因为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它的属性的多元性,它的本质的层次性,单靠一种工具或方法就把问题给解决了是办不到的。只有以某种工具为主,以相关知识或手段为辅,综合地对其分析、解剖,才会圆满地获得突破性的认识成界。第三,该书在普通逻辑的基础上,拓展与深化了普通逻辑的内容,尤其是在各章的微观层面,很多章节都把传统逻辑过于一般的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进行了细化,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或可操作的性质,因而使它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思维,更能解决日常思维在认识真理、思想交流与人际交往中时常碰到的问题。如《论证的构建》一章,作者增加了“论证策略”的内容,增加了“淘汰法”、“单一知识系统论证和跨学科论证”的新内容,同时对论辩性论文与论辩性的演讲作了区分并使之程序化了,因而也更容易把握和具体应用。微观上对传统逻辑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细化,是该书各章不同于传统逻辑的特点,而“合情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的检测”,既从实际出发丰富了论证的内容,又使批判性思维更具有了现代的色彩。实践表明:作为工具性的逻辑科学,如果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实用价值,那它是没有生命力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权利。第四,该书把非形式逻辑的社会功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批判性思维”具有提高整个人类普遍智力的价值,具有认识真理或为认识真理扫清道路的功能,这同逻辑学界一些专家的认识是大相径庭的。这些专家认为,说逻辑有认识作用是无稽之谈。而且,即便是讲授传统形式逻辑的教师,在谈到传统形式逻辑的价值时,一般也都是说它是认识真理、组织、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或辅助工具。鉴于逻辑学界一些学者长期否定逻辑学的认识功能,很少有人理直气壮地肯定它的认识的作用,而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则是公开承认其认识功能。在论及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时,它明确地向世人宣示:批判思维具有提高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等方面的作用,而思维的正确性,也就是思维认识内容的真理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表现。其它如清晰性、精确性、一致性也都包含有思维内容与客观相符合的意思。诚然,要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使用批判性思维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哲学的理论的分析及实践证明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工具中的任何一种工具的缺失,都会阻碍认识真理的实现。第五,该书的作者们进行了把批判性思维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尝试。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矛盾或冲突的社会,而是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调节,力求把各种矛盾或冲突加以解决,即使没有完全解决,也要将其降低到不致破坏社会和谐与平衡的限度内。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包含着公正、求真、务实、诚信、创新的人文精神,要求批判者不但要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他人,而且更要以同样的眼光审视自己。一般而言,正确认识或评价他人易,而正确认识或评价自己难,所以一个哲人既要把别人当成自己,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既要把自己当成自己,又要把别人当成别人,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正确对待自己,又真正的正确对待别人。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果能够自觉地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就能更好地发现阻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种种障碍,又能利用批判的武器消除这些障碍,并用批判性思维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予各弱势群体以应有的关怀。显然,这与逻辑学界一些专家提倡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是不谋而合,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正是贯彻、落实逻辑要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最好工具。第六,批判性思维的一些作者,是把批判性思维当作“非形式逻辑”的范畴看的,但作为非形式逻辑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基础理论的研究的层面,一个是理论应用的层面,作为非形式逻辑的批判性思维,它不应当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而是属于理论应用的逻辑。作为一种应用型的逻辑,它是以往应用逻辑的提升与发展,是在发展更高水平上的应用逻辑,因此,要使批判性思维更贴近生活,更能解决问题,就要更加注意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深入地联系日常思维的实际,更加注意批判性思维应用的程序化与可操作性。该书主编及作者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还应指出的是,该书把日常行文中常常见到的各种推理汇集起来,编成《合情推理》一章而写入教材,尽管在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推理是不严密的,有缺陷的,其推出的结论可以是有争议的,但因这些推理在现实思维中广为人们所使用,而且有时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论证效果,因而,如果在运用时引入适当的条件、限制其使用论域、介绍使用的背景及其语境,无疑会给论证的推理方法注入新鲜血液,并大放光彩。因此,将其“合情推理”单独成章,乃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它不但丰富了推理论证的内容,而且扩张了批判性思维的工具。

也许有人会说,将不规范的合情推理纳入批判性思维教材之中会遭人非议,“得不偿失”。但我认为,有非议并非就一定不好,因为有非议,就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看法,展开心平气和的讨论,可以深化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新的尝试的完善,如此“非议”,岂不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三、我对批判性思维的几点理论思考

(一)“批判性思维”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是一种泊来品。它是由“critical thinking”两语词组成,其中“crit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具有提问、理解某种事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标准。综合起来,就是“基于标准的辨识能力的判断”。将其用于思维(thinking)意味着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准确确定某物的真实价值,以明确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基本上是对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从中译的角度看,似乎还可以根据这个概念具有的本质含义,做出更为恰当、精妙的中译。

“批判性思维”在我国的流行时间并不长。迄今不过十数年,开始注意它的人为数甚少,范围起初主要限于MBA入学考试的逻辑试题上。2001年10月在湘潭召开的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人民大学的陈慕泽教授还专门就此有一个发言。引起了逻辑学界的普遍关注,是在武宏志教授出国归来把它作为非形式逻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不断撰文广为宣传之后,至今不过八九年时间。

对于“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究竟是属于思维科学的范畴还是属于逻辑学的范畴,逻辑学界是有争议的。以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它既可作为思维科学的范畴,并且纳入辩证思维的体系中,它也可以作为逻辑学的范畴,看作它是传统(普通)逻辑的现代形态,但需要有逻辑副标题的限制,或者其体系或内容的主导方面,必须表现出是逻辑的。如果把它作为思维科学的范畴使用,那么,它所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是:它是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相并列的一个范畴呢?还是由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派生出的“种间”思维?作为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它就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与思维规律,可是,它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是什么呢?恐怕目前谁也说不清楚。如果它作为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等的派生物,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可以是某种思维形式或思维方法,具有独特的工具性与技巧性。由于这些思维方法具有“批判性”的共性,因而形成一个“批判性方法”的群落,成为创新思维用来进行突破的犀利武器。如果作为逻辑科学的范畴,那么它的体系与内容都会与作为思维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大不相同。这就是说,无论是其体系或其内容,就都应该是或主要是逻辑的,就像武宏志主编的《批判性思维》教材那样。虽然体系与内容不尽是逻辑的,但其主导的内容及脉络,都在流淌着逻辑学的血液。

(二)逻辑科学应当怎样分类?自从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逻辑之后,因而就有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之划分。后来传统逻辑被称为普通逻辑或形式逻辑,所以逻辑的分类又可以是普通逻辑与现代逻辑,或者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两类。但我对此分类颇有质疑。首先,我们认为应当根据不同逻辑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即功能分为人文的逻辑与科学的逻辑两类。人文的逻辑是指这种逻辑旨在改善人的思维素质,提高人类交际、思想交流、人文关怀、人文科学的水平,例如《管理决策的逻辑》、《人际、公关的逻辑》、《文章写作的逻辑》、《司法刑侦的逻辑》、《医疗文体的逻辑》、《讲演辩论的逻辑》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等都属于人文逻辑之列。科学的逻辑是指这种逻辑旨在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高科技的更新,特别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例如智能逻辑、模糊逻辑、多值逻辑、超强逻辑都属于科学的逻辑之列。人文的逻辑通常与自然语言、人的日常思维与交往、交流、人文科学的论证力与逻辑性的提高有关;科学的逻辑则要更多的与数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研究、自动化系统、航空航天科学密切相关,其研究的目的是要为以上科学提供最佳的研究工具。当然,这种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无论人文的逻辑还是科学的逻辑,都不会纯而又纯,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

(三)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或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武宏志教授主编的《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中,不少地方出现了“辩证的”、“辩证法”、“辩证运动”、“求真”、“正确”等辩证唯物论的用语,当然,含义上有时会有些微的区别。但是,批判性思维的哲学基础到底是什么呢?武宏志教授的教材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也是回避不了的。西方研究批判性思维,是以分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而我们,则应理直气壮地回答“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哲学基础,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中就包含着批判的精神,强调要自我反思,主张具体情况要作具体的分析;甚至直截了当地说,辩证法的本质就是革命的或批判的。同时它也包含着实事求是(即求真、正确)地进行评估、校准等思想。因此,用唯物辩证法统帅批判性思维的理论评估合情合理,不必忌讳。只要不把哲学的批判绝对化,不要把批判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武器的批判或有强制地、武断地、具有权力、地位渗入地批判,就没有什么不妥当的。而且,将唯物辩证法引进批判性思维之后,把它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只会使现有的论述、分析更系统、更深刻、更完整。

(四)批判性思维对提高文字写作水平、思想表达能力、宣传效果、人文精神、人文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作用,但仅仅指出这些价值还不够,还应拿出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行之有效的逻辑方法和具体分析的工具来加以落实,例如应当找出目前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种种因素,然后利用批判性思维的武器,深入地、透彻地、条分缕析地指出这些因素的危害,因而为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造舆论与扫清道路。

(五)传统逻辑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充足理由律在保证批判性思维的论证性、条理性、清晰性、首尾一贯性等方面的重作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批判性思维》的教材里却把它们丢掉了,丢掉了它们就如同盲人丢掉了自己的识路棒一样,必然在漫漫黑夜里苦苦摸索。因此,建议在再版时,应把这四条规律写进教材中去,并且作为撰写全书的一条主导红线。

(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教材如何中国化的问题,还是一个尚未解决但是必须引起注意并最终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材包括武宏志主编的教材在内,还是处于引进的阶段,其总的框架尚未完全摆脱西方教材的窠臼。既然如此,比较粗糙也就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老是停留在拿来主义的水平上,而应与时俱进,在走出第一步后,接着就要迈第二步,着手解决批判性思维教材的中国化的问题。无数的事实说明,一种外来的东西如果不与自己的国情与民族风格融为一体,那它在这个国家就没有发展的根基,就不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而是昙花一现,很快逝去。对此,我国逻辑界的前辈已在摸索中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其中的一些成果,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进行了的论文逻辑结构的分析,就是这方面的可贵成果。

如何实现批判性思维的中国化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发现引进来的东西虽在总体上是属于好的东西,但也不等于说在局部,在某些内容上一点缺点都没有。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发现泊来品的不足,然后把我们国家中的好的传统、好的研究成果补充进去,像从春秋战国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善于用比喻、类比、连锁推理进行论证,说服辩论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等,如果能把这些带有民族的丰富的逻辑营养补充进去,就会使引进的东西更加充实与完善,使之熠熠发光。

谁持彩练当空舞?当是晨练舞虹人。机遇、成就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让我们用神迷魂驻的智慧沉思,拥抱新的一年里将要取得的成就吧!

标签:;  ;  ;  ;  ;  ;  ;  ;  ;  

批判性思维的介绍及其中国化_批判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