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论文_邵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论文_邵斌

(安徽蒙城县庄子小学,安徽 毫州市 233500)

摘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尤为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积极性;现状;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基础、最关键的阶段,他们在小学期间的教育与习惯都影响着日后的学习与生活。而数学作为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建设,还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思考能力,所以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更多地接触数学,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研究发现,学习的积极性能产生一种推动人们进行知识探求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而且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感兴趣的学科,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享受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科科目,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学生思维趋向数学化和科学化具有显著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并且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而且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老师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采用,老师往往墨守成规,所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如此一来,小学数学便出现了功利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无法从根本上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立足于教学改革,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更加饱满,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策略探析

1、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就需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数学课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数学习题的深度剖析,促进学生对数学习题背后的数学知识理论的理解,让学生真正能“学进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可轻松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可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群体学会了解习题背后的真实含义角度进行对数学习题的深度剖析为首要任务,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2、培养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在整体的教学框架下来展开教学,把握相关教学的重点,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整理,对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需要在全班的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释来纠正错误的观点,并且也给出相应的意见。另外,教师需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而且激发相应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做一些猜谜语、数学常识游戏等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相互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至关重要。在每节课的开始前,教师可根据提纲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尝试解答,最后再相互评价。总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求知欲,给学生提供一种愉快的环境气氛。同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参与到学生的情感活动,将活动与认知有效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其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通过测量校园里大树的周长、直径,来推算圆的周长公式。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如何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使学生发挥想象力、自我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活跃的、多向的思维环境,而且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不论对错,都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数学题中,答案不是唯一的,做题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要鼓励学生能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动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要让学生担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只要说出来就是好样的,想法埋在心里而得不到肯定时,发散性思维、创造力会逐渐消失。总的来说,就是要让老师的鼓励、自我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

5、课堂游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玩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课堂游戏的方式,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增加小学生们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们知道数学并不只是概念的学习,也可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对数学产生一种喜爱之情。例如:在学生刚接触数学时,首先要认识数字,这时老师就可采用“抱团”的游戏,老师可说个数字,然后让学生按着此数字抱在一起,如果有学生落单,则淘汰并且充当老师所担当的角色,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数字有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快乐,从而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使课堂的效率提高,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示范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示范不需要教师都自己做,可以鼓励“学生说,教师写”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教师做技能示范时,必须注意教学方法。要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明确信息和身教的和谐统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只要学生看得懂的,并且没有危险性的,主动让学生模仿着去做,凡是学生可以想出的,让学生去想,大胆尝试,教师不必启发。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可通过图形表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会对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7、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更好的教学。另外,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强,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直观、形象和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它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和模型的设计,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讲解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问题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形象的公路、汽车等,动态化地展示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才会愿意在数学学习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以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新课程,2015(04).

[2]黄剑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论文作者:邵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论文_邵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