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斌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中心小学 云南 宣威 65540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每个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新课改教育下的要求。如果在启蒙阶段就丧失这种能力,那么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便很难恢复这种意识。本文主要以小学五年级为例,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小学五年级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47-01
引言
根据新课改要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任务。而数学作为一门最能考验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仅局限于课本,既不做拓展,也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单纯想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一步步失去怀疑的能力,以至于到最后完全相信课本,不懂得如何质疑。主观思考能动性的缺失就是创新思维缺失的开始。而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倘若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扩散思考,那么知识的意义将变得非常狭隘,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人才市场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小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度的发展,这样才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任务。
二、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要重视课堂效果,不能只注重应试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与知识掌握程度[1]。但是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倘若教学方法出现偏差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要想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接受自己,虽然严格的课堂氛围可去除一些学生懒惰与拖延的坏习惯,但容易让学生产生压迫感,导致被动思考,甚至产生错误的观念,不清楚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刚柔并济、因材施教,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给予恰当的鼓励,而对于散漫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然后,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启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一课中讲授到关于2、3、5倍数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记住这三类数的规律,但是对思考积极性较强的学生应该启发他们思考是否其它数的倍数也有类似的规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规律。如果学生一时没有思考的切入点就可以给一些提示,比如11的倍数最后一个数字都是1是因为根据乘法运算法则1×1=1,所以在遇到个位为1的数时可以联想到其是否是两个个数为一的数字的乘积。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反应到生活上,关注实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产生方式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一张长方体的展开图还原为长方体,展开时的每个面对应折叠后形成的长方体每个面的具体关系,并且进行反复的实践联系便可以真正理解长方体的构造。而且通过这一练习过程在认识其它一些诸如梯台、锥等便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挖掘其实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教师应始终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放在第一位,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才能让课堂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才能汲取知识的养分[2]。首先,鼓励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自信便可能丧失思考的能动性,也就谈不上进一步创新。所以教师要注意表扬学生的进步,并对他们的思考予以鼓励,帮助学生修正他们的偏差,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举办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例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中可以准备一个植树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树站成一条直线,通过同时改变相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但队伍总长度不变的方法模拟间隔问题,通过容纳学生人数的多少反映树的数量变化。这样既能让知识点讲解的更生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动性。
最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也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好方法之一,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创新比拼大赛,例如在上述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通过整个游戏过程中犯错率的大小进行评比,对犯错率最低的同学给予奖励。
三、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任何时代的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创新意识的养成应在学生启蒙阶段就得到充分开拓,是每个教师应该放在重点位置的事情。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推理性与创新性,培养数学思维并且充分应用,对一个人的长期发展非常有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数学创新性思维为目的,力求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潘家鼎.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2):120-120.
[2]李华.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上),2019 (1).
论文作者:徐安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学生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长方体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