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吴佳丽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吴佳丽

甘肃省积石山县胡林家学区左家小学 731799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贯彻于小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中,我们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技能和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许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习惯的道理,语文教学显得更为突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说说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语文教学 渗透

一、在识字教学中推动德育

在一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字、词、句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如,在教“护”字时,学生组了“保护、爱护”等词语。教师就结合教室和学校中的课桌、树木、花草等实物,让学生明白要从小爱护公物,保护我们的环境。又如,教“打”字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骂别人。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朗读中感悟德育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学生通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又如,在指导朗读《桥》一文时,让学生用严厉的语气读出村支书执著、沉着冷静、威严的表现,用焦急慌张的语气读出人们在洪水来临时的表现。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通过情感熏陶进行德育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通常是非常稳定的,且能够伴随其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及考试分数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在学习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上,对好的行为习惯要表扬,提倡大家学习发扬,而存在的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应该坚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思想品德训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识及条件反射,将这些训练行为逐渐转化为自然习惯。

四、在习作教学中深化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中也不可忽视。写作练习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如,在训练《我最敬佩的人》、《美就在身边》等习作中,学生都能把人物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触发了种种思想感情,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本人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等习作中既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五、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之一。小学生仍然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对于世界观的认知还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获取的。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实情况逐渐渗透至课程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及思想品德观念。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等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论文作者:吴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吴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