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说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科学地把握它所处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这是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藉以制定的根据。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从理论上科学地说明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既反对了主张先进行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二次革命论”;也反对了主张毕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论”,科学地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立足于这一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科学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革命至关重要,同样对于建设也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各国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认识所统治。其源概出于奠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模式的斯大林对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误认。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斯大林的这一误认给予社会主义各国影响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表面上看,斯大林对苏联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是依据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但事实上是他对马克思和列宁的这些论述的曲解。

我们来考察一下“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概念涵义的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一词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由于当时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才是工人阶级的运动,所以从40年代初到7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长达30年时间内,都不以“社会主义”而是以“共产主义”指称自己的理论。从1872年起,他们才开始采纳“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提法。马克思于1874年解释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3页。)。

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区分的, 是马克思作于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作于1876年至1878年的《反杜林论》,对马克思和他的社会主义学说在第三编作了专门的系统阐述。其中所说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并非特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一概念。

赋予“社会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涵义的,是列宁。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不久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强调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对“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255页。)但他在这里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规定的说明,完全依据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设想。

十月革命后,列宁很快深刻认识到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有很大差距——两者藉以建立的前提是不同的。因而他在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力图从概念上、理论上对这两者的区别作出说明,并对这两者的关系作出阐述(这一点,下文再论)。但由于列宁过早逝世,他未能来得及比较系统地说明这个问题。

斯大林于1936年宣布:“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注:《列宁主义问题》第607页。 )就“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一表述而言,他是承袭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提法,但实际上他改变了列宁的原意。当时列宁是以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标准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而斯大林则是以苏联当时建立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基本特征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他以为,1936年苏联已经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

斯大林作这样的改变,一方面赋予了“社会主义社会”新涵义——指苏联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则混同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区别。这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误解:以为苏联等各社会主义国家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各国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超越其实际所处历史阶段的“左”的认识的根源即在于此。

以斯大林的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问题在于:实践对理论的误认。

诚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首先是在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马克思并非只有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也有关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在70年代中期以后,对东方落后国家特别是以后来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以斯大林的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理论以《哥达纲领批判》对共产主义两阶段的设想为根据来说明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因为《哥达纲领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发展的设想,是根据《资本论》以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典型地点,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性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已具备了资本主义肯定成果的前提。而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各国的现实社会主义则根本还不具备这个前提。这些国家在革命前基本上还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专制制度的农业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实行非资本主义生产并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300页。)。因此,可以说俄国、 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正是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信稿中提出的俄国通过革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建立的是还将“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虽然未能看到马克思晚年给查苏利奇的那组信稿,但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达到了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致的认识:

(一)列宁依据十月革命实践和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指出:历史的发展并非只有“西欧资本主义……这条固定道路”(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690页。),“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着重点为引者所加)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36页。)

(二)俄国的苏维埃制度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是前资本主义的小农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注:《列宁全集》第42卷,第176页。),因而“必须懂得, 需要经过哪些中间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辅助方法,才能使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着重点为引者所加)过渡到社会主义”。(注:《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5—217页。)

(三)“完全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高于苏维埃共和国。共产主义社会高于社会主义共和国”(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442页。)。 苏维埃共和国只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注:《列宁选集》第4 卷,第142页。)。 苏维埃共和国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肯定成果基础上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因此它面临着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任务:“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注:《列宁文稿》第3卷,第94页。)

斯大林对苏联现实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所处历史阶段的误认,其直接原因就是他无视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苏联实践中的现实社会主义所作的创造性的探索。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相关理论,纠正了以斯大林的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超越其所处历史阶段的“左”的错误,对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同时,他非常明晰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人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并指出:“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从而把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作了厘清。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和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党的十五大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重大的发展,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作了更完整的概括,并提出和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这一理论较之对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阶段。

(二)其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四)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六)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这是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完全的社会主义”,或说实现了马克思所阐明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任务的社会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

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认为,可以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作一个大致的设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的阶段;由中等发达水平到资本主义达到的现代化高度发达的水平的阶段,可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高于资本主义达到的现代化高度发达水平的发展阶段,可称之为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或完全的社会主义,这个阶段也即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社会形态理论和交换社会形态理论来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作如此三阶段划分的设想是可以成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手工生产力为主,兼有机器生产力向机器生产力为主,兼有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即机器生产力为主,兼有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向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自动化机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即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产品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理论上科学地反驳了那种以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否定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生产力水平的,但这是它的高级阶段——完全的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尚是初级阶段,它尚处于与资本主义尚未达到发达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阶段。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两种基础、两种前提:一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完全的社会主义取代发达的资本主义;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取代虽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社会总体结构仍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专制制度的农业社会。不能以前一种“取代”的公式去套后一种“取代”。

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较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并不在于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这一点它在现阶段还未能达到,而是在于它可以避免资本主义长达一、。二百年的原始积累及早期发展的灾难而以人道的方式、更快的速度取得资本主义所能达到的文明成果,并可进一步突破资本主义所不能突破的私有制社会因财产关系形成的局限,向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前进。

我们所设想的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的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揭示的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过渡的发展道路的汇合点,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所谓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两条道路的汇合点,就是说这个阶段是不可超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极限。资本主义经济在自身的基础上不可能向产品经济转化。只有由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才能向产品经济转化。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只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径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能达到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力高度——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以自由时间为财富尺度的生产力高度。要达到这个高度,只有在产品经济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因此,从发达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间必然有一个实行产品经济的按劳分配的阶段,这就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从其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具体情况究竟怎样,还有待历史实践的揭示,我们在这里也仅仅是依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作一非常简括的推测而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反对了那种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不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机械论,也反对了以为不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径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直接进入产品经济阶段的空想论。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解决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的前提的话,那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进一步解决了东方落后国家取得这个前提后,如何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所达到的高度,向具有高于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途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问题作出了独特的探索。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