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 蜂蜇伤;过敏反应;急救护理
蜂蜇伤是夏秋季节急诊科常见疾病。蜂蜇伤后部分患者可引发过敏反应,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损伤,危及患者生命【1】。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26例蜂蜇伤患者,经有效救治,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41.5±7.6岁;蜇伤至就诊时间20 ~60分钟;蜇伤部位全部为1处,其中上肢6例,颈部5例,头部3例,背部3例,手背3例,前胸2例,面部2例,小腿2例;患者就诊时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过敏症状:蜇伤局部皮肤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风团,伴刺痛、瘙痒,中心有出血点,13例患者出现头晕、四肢麻木、呼吸困难表现,6例患者出现意识朦胧、烦躁、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5例患者全身多处出现水肿样风团,4例患者风团中心出现疮疹,2例患者出现面部高度肿胀,无法睁眼。诊治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血尿、少尿、血肌酐上升、血钾上升等急性肾功能损害表现,1例患者出现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2 急救护理
2.1按过敏治疗的护理 立即应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改善微循环,稀释毒素,促进毒素排泄,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如甲泼尼龙、苯海拉明。出现过敏性休克者,立即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g,症状不缓解,缓慢静脉加注射肾上腺素,置休克体位,监护,吸氧,经抗过敏及补液治疗休克缓解不良者,遵医嘱静点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防止外渗。喉头水肿导致缺氧、发绀者,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
2.2脏器功能损伤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尿液颜色及性状、大便性状等,及时复检各项生化指标,早期识别脏器损伤表现,配合医生给予保护性治疗。肾功能严重受损,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上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管道连接紧密,加强体温、血糖、血管压力、血流量、滤出液、置管局部皮肤的监测,及时发现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
2.3局部伤口的护理 配合医生尽快将皮肤内的毒刺取出,因毒刺留在伤口内仍可释放毒素,并可引发感染,应尽可能寻找并拔出嵌入组织的毒刺,如头部蜇伤,应剪去局部头发,充分暴露伤口后剔除毒刺。针对毒液性质,黄蜂蜇伤局部用弱酸性溶液冲洗,其他蜂类蜇伤用弱碱性溶液冲洗,冲洗后涂擦季德蛇药可提高治疗效果。
2.4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患者因意外出现蜂蜇伤,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意识由昏迷转清的患者,担心病情转归,心理负担大,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减少负性心理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1.3结果 25例患者急诊留观5~96h、2例患者入院治疗6~10d,全部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蜂毒因蜂种的不同而成分各异,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胺类、多肽类、激肽类和酶类【2】。蜂类蜇人时将毒液注入人体,可引起过敏反应和脏器功能受损,急性过敏反应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故蜂蜇伤后应预重视,及时就诊治疗。防治方面,研究显示蜂毒免疫治疗可明显减少再次蜂蜇伤后的严重过敏反应【3】。同时加强民众的宣传教育,野外活动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开蜂窝,如意外蜇伤,尽量由他人陪同尽快来院,并要避免途中出现意外,本组一名患者在本地帽儿山山角处被蜂蜇伤后,自行开车来院,途中自觉呼吸困难、头晕、黑朦,勉强停车于路边,开车门倒于车外被路人发现,送入医院获救,故普及防护知识也是减少蜂蜇伤伤亡事件的重要措施【4】。
参考文献:
[1] 魏炯,何敏,胡爱琼,等.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17(6):356-360.
[2] 王兴华,但自力.蜂蜇伤中毒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2):239-242.
[3] 赵燕,张帆,曹灵红. 蜂蜇伤蜂毒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6,22(13):2582-2585.
[4] 李国梅. 29例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 .当代护士,2008,11:49-50.
论文作者:崔玉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患者论文; 毒刺论文; 脏器论文; 蜂毒论文; 局部论文; 休克论文; 毒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