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单元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每单元进行板块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一)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3)读通、读顺课文,梳理文脉,把握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
(1)深入文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
(2)体会文本特点,感悟表达情感。
(三)迁移拓展
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开展“比较阅读”。
(四)探究实践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核心目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为例: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
(1)了解单元目标
(2)熟读课文了解各篇内容
(3)了解时代背景
(4)学写故事梗概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
精读《七律.长征,》补充毛泽东的诗,从中了解毛泽东的了不起。
第三板块:迁移拓展
读《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在花山》对比阅读,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毛泽东既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又是人民的公仆,了不起的领袖。
第四板块:探究实践
从《开国大典》中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活动场景。
每个板块式学习都是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集体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自主识字、识词,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性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自从板块式学习后,孔俊伟同学高兴地说:“老师,以前课堂上您虽然讲得滔滔不绝、热火朝天,很多时候真不知道您讲的什么。现在课堂上每个人都要发言,再也没机会走神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内与课外资源相整合
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选取与文本有关的文章或书籍,采用一篇带一篇,或一篇带多篇,甚至一篇带一本书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一)同作者作品的迁移
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了以下步骤的学习:1、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在句后做批注。2、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的故事,进一步体会他的神机妙算。3、你还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你最喜欢书中哪个片段的描写,把它读给同学听。交流学习后,郭金蕊同学说:“老师,刚开始读《三国演义》时,觉得文中人物那么多,读起来也不容易,我一点儿也不愿意读。在您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读,一起交流,感觉非常有意思!”孙雪露同学说:“老师,自从认真读了《三国演义》后,我觉得以前读的书太小儿科了。现在已经迷上名著了,我正在读《西游记》原著呢!”听到孩子们的肺腑之言,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非常欣慰。是呀,将课外资源纳入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书浸润了孩子心灵,伴孩子们成长,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感!
(二)不同作者作品的迁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吴敬梓笔下的 《临死前的严监生》,只剩一口气儿的严监生,那伸着的两根手指,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爱财胜命的吝啬鬼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选取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弥留之际》,文中的老葛朗台临死前想抓住镀金的十字架那个经典的动作细节,可说是细节描写的经典。把这两篇进行整合,结合的点就是“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透过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把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心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体会葛朗台言、行中表现出的对“金子”的痴迷,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这样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四、语文课与传统文化课资源相整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有趣的汉字”旨在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于是我将鲁教版五年级传统文化“第10课谜语和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作为学这一课的补充材料来上,不仅节省了上课时间,融合了所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喜爱汉字、研究汉字的情感。孩子们高兴地说:“这样把所学教材穿插着上,我们感觉很有意思!”“好几节课上的内容,我们一节课就轻松地完成了!”
五、语文课和道德与法治课相整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人文目标是通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西部。西部情况对于生活在沿海平原地区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所以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单元与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黄土高坡”“雪域高原”内容上相关联,于是我把这两课调到了前面,让学读一读,对西部人们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这些资料有利地缩短了学生与西部的距离,为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做了铺垫和补充,增强了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情感。跟着奶奶生活的留守学生盖树智笑着说:“我家没电脑,也没手机,老师只要让我们查资料,我就像个没事人一样。没想到充分利用手中的课程资料,也是一种途径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立足语文课文本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我也会继续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全学科有效融合,引“水”入“塘”,让课堂阅读这一鉴方塘引入源头活水,使学生感受到立体的语文、厚重的语文、情意浓浓的语文,从而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论文作者:扈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学生论文; 汉字论文; 单元论文; 板块论文; 西部论文; 五年级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