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国内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特征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内容,最后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施工;质量检测
前言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为避免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必须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从各个要素和环节入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一、国内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特征
1、政策性强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现代化经济发展加快,政府逐步放松对企业的管制,但是在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等方面都沿用着政府调节模式,因此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进行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影响。
2、地域性强
目前国内各地区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均有特色化的不同的管理要求,以此避免检测工作陷入僵化局面。而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实现跨区域检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各地区的检测机构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工作体制单一
正是因为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受政府影响较大,而制度的主要覆盖国有、政府企业,民营资本、外资等的发展始终不够全面、系统,行业体制单一问题尚且存在。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1、地基质量检测
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对项目整体施工和后期质量有着基础性作用,如果地基存在安全隐患,不只会耽误工期,更会影响建筑稳定性和群众人身安全,后果严重,因此需要首先做好地基检测工作。在实际检测阶段,必须对建筑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把握,据此决定地基的高度和面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剪切、载荷、动力测试等;同时,还应对建造地基所用材料进行分析,对砂石的渗透系数、混凝土含泥量等进行准确评估,排除材料方面的质量隐患。
2、桩基质量检测
桩基对建筑整体有支撑作用,做好桩基检测工作,是防止建筑坍塌的必然措施。桩基检测的重点在于对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符合建筑整体重量。一般而言,会采用慢速静载荷加载测试法来测试承载力的具体大小;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考察单桩竖向的极限承载力。在完成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步骤后,可以据此对桩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多桩承载力进行判断。当然,工作人员也必须做好桩基应变动力检测、剪切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对桩基质量形成全面可靠的检测格局。
3、施工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必须得到质量保证。由于工人在施工时配料错误等不当操作,会给混凝土埋下质量隐患。在对混凝土材料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必须从表面深入内部,查看混凝土内是否存在空洞等不良现象。许多单位采用超声波进行缺陷检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缺陷大小及其所在位置。而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进行检测时,必须用混凝土完全包裹钢筋,以免后者生锈,一般会采取钢筋位置检测仪和半电池检测法判断钢筋位置及其锈蚀程度,更准确地发现问题。
4、建筑渗漏检测
建筑渗漏问题也是常见的建筑问题之一,这具体表现在天花板、墙面、洗手间水管等的渗漏方面,长期渗漏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工作人员必须就此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迅速采取合理的不久措施,以免出现墙面或天花板过潮膨胀、干缩开裂现象。
5、施工质量检测
保证施工质量,是工程建筑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做好施工质量检测则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在该项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比如对建筑门窗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从外到内,在保证门窗表面美观光滑无划痕擦伤等的基础上,全面检测所用材料的强度与硬度条件是否达标、门窗厚度得当与否、防盗性能如何、热胀冷缩及抗打击性能高低等等;在市中心或交通要道沿线等喧闹区,尤其要关注门窗的隔音效果如何,确保住户可以安心生活或工作。
三、工程质量检测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点
1、全面形成质量制约机制
根据法律建立项目许可证的机制要求,包括适用于承包商、供应商的市场准入机制,在生产工程需要注意的检查、认证机制,在竣工后阶段需要经过核查发布使用许可证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制度都可以对工程项目起到严格的质量检测的作用,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法律要求办事,做好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的要求,强化和工程质量检测紧密相连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过程中的机制建设,构造全方位的管理法律体系。所以,加强对质量责任机制的建设是质量检测机制建设的重要一步。
2、加强建设单位及其代表的质量主导作用
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检测阶段也应该占据不可轻视的主导地位。建设单位需要首先确定项目经理或者相关的单位代表,担任责任人的职责,对建筑项目的质量加以全方位管控。强化建设单位在质量检测中的主导地位,是以严守法律条文和操作规范为基础的。监理公司受雇于建设方,代其进行质量监管,这就要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合同的要求办事,独立地履行自身责任。监理公司需要对建设方尽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在工程质量监理过程中做好管理的本职工作。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3、加强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管力度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很有成效的监督体系,很多城市都具备质量监督站,逐渐构造了全国政府质量监督的工作网络,这为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做出了切实的贡献。目前,政府需要在巩固当前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之余,更深层次地健全质量监管机制、规范管理活动。政府需要建设具有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服务和执法兼顾。工程质量监督单位需要做好质量的事前、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流程,严厉惩罚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并且更加明确地强调监管的预见性、服务性。其次,是需要建设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兼顾的监督运行制度,保证由单纯的实物监管模式向各方质量行为监管扩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国内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特征,如政策性强、地域性强、工作体制单一等;同时把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地基质量检测、桩基质量检测、施工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建筑渗漏检测、施工质量检测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质量检测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点,全面形成质量制约机制,加强建设单位及其代表的质量主导作用,加强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萍.如何搞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10(5).
[2]李书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
[3]孙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价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
论文作者:马盛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2
标签:质量检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桩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