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的可行性思考
□ 李晓波 张波(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其中流传最广,最为重要的是就是太极拳,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太极拳教学中主要是以24式太极拳教学为主,一般情况下太极推手相关内容在其中很少涉及,但是太极推手中有较多的哲理,其中包含重要理论。为此,需要在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体现出我国中国文化内涵,在应用引入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此使太极拳与太极推手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太极拳教学 太极推手 可行性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体育项目,能够有效提高人们身心健康,并且还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通过对太极拳系统学习还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人们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在太极拳教学中,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太极拳教学中太极推手尤为重要,但是太极推手在教学中涉及范围较小,这就需要高校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扩大太极推手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以此提升太极拳教学整体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太极推手特点,再对太极推手对太极拳教学及学生的影响实施有效探究,最后太极拳教学中引入推手的可行性因素进行深入的思考。
1、太极推手的特点
1.1、以静制动,动中求静
太极推手技击应敌过程中需要有意志专一,并且静心,其中静为动中求静,这在较大程度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生理与心理。心静能够在保持自身防御的基础上,观察对手每个动作的意图,迅速做出反击动作,击退对方。此外,太极推手技击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身心平衡,自身变化以对手变化为前提,根据改变自身重心来保持身心平衡,并且在此基础上出招不能虚发,以静制动。
1.2、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推手中最为大的特点就是以柔克刚,太极在运功过程中主要是以柔为主,不与外力进行正面对抗,一般情况下是顺应对方走势,以此引化对方之力,使刚力在逐渐弱化的过程中落空,再转化为合理而攻之,以此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随对方来力根据情况采取伸缩的方式弱化对方刚力,以此达到以小胜大。
1.3、舍己从人,后发先至
舍己从人主要是根据对方意图,舍弃自己意图运行,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弱化对方之力,使被动变为主动。其中舍弃自己意图就是不根据自己意图,跟着对方力量走,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对对方重心进行破坏,使对方在此期间失去平衡,瞬间改变对方攻击方向,以此抽身后退再根据自己意图前扑,借力打力,反作用力会高于对方力量,以此达到后发先至的效果。
2、太极推手对太极拳教学及学生的影响
2.1、太极推手对提升太极拳教学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健身运动的丰富,较多青年比较热衷具有较大爆发力的运动,比如散打、拳击以及跆拳道等运行项目,但是较多人对太极拳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并不适合高校大学生运动,认为没有实用性并且较为枯燥,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缺少一定的防御功能。由于在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太极拳教学兴趣,此外由于较多学生对太极拳实用性认识不足,导致太极拳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影响太极拳教学的主要原因。若将太极推手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太极拳运行项目的精髓,以此对太极拳运行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2、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随着我国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太极拳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缺少理论、教学单一以及错误认知等,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引入太极推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2)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智能管家太极推手教学内容对解决现阶段教学问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对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太极拳未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太极推手主要是两个人搭手根据一定的原则,采用肘、挤以及按等方法破坏对方身体平衡,以此达到有效的竞技性、娱乐性等,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没有伤害性技法。在较多的竞技比赛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是胜负之间的比拼,在较大程度上失去了游戏性,其中太极推手不但有较大的竞技性,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够获得较高的乐趣,可有效丰富太极拳教学的丰富性,有较大的适用范围,由此可见,在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尤为重要,不但能够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具有较大的娱乐性,对未来太极拳教育的提升提供较大的助力。
3、太极拳教学中引入推手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3.1、合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太极推手有几种不同的劲法,在运行过程中身体需要保持立正,气沉丹田,含胸拔背,任何运动都应通过腰围中心全身平衡进行有效的调节,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四肢力量,从而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在进行太极推手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为产生力量作基础,以此为四肢以及劲力的蓄放,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应使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肌肉与呼吸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者肺活量,同时对自身血液循环有较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太极推手心境能够使大脑皮层兴奋点集中在运动中枢,以此让大脑有休息时间,从而降低身体疲劳,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神经系统功能有较大的改善。
太极推手教学主要有两种推手方法,活步推手以及定步推手,两种方法在练习过程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练习对场地要求相对比较低,可在任何空地中进行练习。此外,对竞赛场也没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地毯中进行,太极推手在竞赛场中有一定的规定:(1)通过一定长度的标记线画一个圆圈,圆圈直径为600cm,圈外设置保护垫;(2)圈内中心点直接约为50cm,这是比赛站位标志。此种竞赛场地相对较为安全,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还可以选择一片软土地进行有效的练习,以此达到练习的目的,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太极拳对练习环境的要求。
酸提醇沉法是目前提取果胶最常用的方法,其提取工业较为成熟。其原理是利用稀酸将果皮细胞中的非水溶性原果胶转化成水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提取液中加入乙醇或多价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
3.2、场地器材要求低并且安全
插秧机横向仿形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是以2ZG630A水稻高速插秧机为主机架构设计完成的。该水稻高速插秧机是由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采用液压仿形,可实现高速度、高质量插秧生产,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5]。
从表1和表2的均方根误差可以看出,总体上颗粒物浓度存在系统性偏高,但预报浓度变化趋势与监测存在相关性。
3.3、可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我国从古到今提倡民族精神,就是敢于顽强拼搏,这在较大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主体品格的重要方面。此外,“勇”、“仁”都是理想人格的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受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一部分,历史悠久,与其他对抗性运动项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是以身体接触与对抗为主,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品德以及拼搏精神,由于学生生活品质较高,在生活中缺乏一定的拼搏精神,太极推手在对抗过程中主要是以赢得对手为主,通过技巧获胜,以此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没有伤害性技法且具有娱乐性
太极推手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柔”、“慢”为主,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遇事冷静、处事不惊的良好心态。此外,太极推手主要是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心理上有强大的随机应变,这在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其中太极推手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并且力量大小变化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可对学生身心素质有较大的培养,同时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骄傲、浮躁的心理。
上述数据分析表明,辩证动态双主教学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在学生数学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对辩证动态双主教学进行深度思考,能为今后数学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3.5、有较大的育人功能
太极推手在我国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具有育人的目的,其中太极拳还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可有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且顺应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此外太极推手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太极拳运动项目主要是一种攻守、进退的和谐观念,与其他竞技性运动项目有较大的区别,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心态平和、心境自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并且对学生意志有较大的锻炼,以此对自身未来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不但能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起到育人的目的。
3.6、有较大的防身功能
我国较多高校武术课程主要是以竞技、长拳等教学为主,有较大的竞技性,这些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最为的特点就是不具有较高的实战型,实战过程相对比较弱,其中在太极拳中太极推手能够有效体现出技击性,这在较大程度上也是太极推手教学的提高太极拳技能的主要方法,可将其应用在实战中,对实战过程能够有效掌握其攻防技法,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在未来生活中能够运用太极拳中的拳法进行自我防卫,以此提升太极拳防御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能够有效增强太极拳防御与攻击力量,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全面掌握太极拳实际击打技巧。此外,太极推手技术性与击打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看法,比如无防身能力、无实战意义等。除此之外,将太极推手在太极拳中,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对立统一,以此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教学质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虞文敏,闫炳才,孙兆臣.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武术研究,2017(2).
[2]姚春清,彭春.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引入太极推手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6(3).
[3]吴宣廷.社会转型期太极拳发展路径研究——以文化安全为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4]李恩久.太极推手与西方拳击之比较(上)——兼论太极推手的发展方向[J].武当,2017(4).
[5]贾奇侠.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的可行性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5(5).
[6]李国良.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4,11(11).
[7]马东顺,刘鹏.高校“太极拳与推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研究[J].运动,2015(20).
[8]王志强.新时期太极推手发展模式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5(1).
中图分类号: G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3-ZQ
作者简介: 李晓波(1965-),女,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教育;张波(1979-),男,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