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潘健,李彦春

1新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自治区胸科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72例尘肺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别测量干预前、干预3月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3月后SCL-90总分及9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3个月后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改善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

关键词:健康教育;尘肺;心理健康;肺功能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各种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不可逆转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和根治方法,多年来医务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懈的探索、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通过综合治疗,延缓病情进展[1]。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与自身有关的疾病知识和保健知识,可调节病人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我院在尘肺病的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咨询、诊断或治疗的72例尘肺病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尘肺诊断小组明确诊断为尘肺 [标准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GBZ70-2009)]。

1.2方法 设专职医护人员对入选的72例尘肺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每周五下午组织患者进行尘肺病相关知识讲座,每次1 h,内容有讲解尘肺病基础知识、劝导戒烟、有效排痰、营养指导、呼吸运动形式及全身性呼吸操培训、长期氧疗、药物指导和心理社会支持教育等;对个别特殊情况不能参与的患者,采取电话预约入户宣讲的形式,确保健康教育参与度为100%;②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有无并发症、身体状况及接受程度等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反复讲解,直至患者完全明白;③建立起有效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和利用来自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的作用,创造条件让患者积极参与社交,使其得到更多情感上的支持;④发放由科室编制的尘肺病健康教育手册;⑤每周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并持续改进。

1.3评价指标:

1.3.1采用自评量表(SCL-90)[2]评估心理健康状况。

1.3.2采用HI-601微型肺功能仪(日本产)测定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3个月后FEV1、FEV1%、FEV1/FVC。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后SCL-90评分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等9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 FEV1、FEV1%、FEV1/FVC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对尘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我国在尘肺病治疗上在很多新领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无突破性进展。尚无特效药来抑制病情进展。这无疑会影响尘肺患者的精神健康[3]。从心理健康状况来看,表1显示对尘肺患者进行科学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后SCL-90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说明本干预可以改善或者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鉴此,尘肺病患者还应实施一定的健康教育,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病人健康自护能力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4]。

3.2通过授课、示范和练习等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肺功能

通过健康教育教授尘肺患者呼吸运动训练,帮助患者由胸式呼吸变为腹式。腹式呼吸以隔肌活动为主,呼吸深而慢,能改善辅助呼吸肌参与的浅快呼吸方式,可增加肺泡通气量,并使呼吸肌代偿能力增强;通过缩唇呼吸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5];全身性呼吸操将肢体运动和呼吸肌肌群的锻炼结合起来,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的同时,结合各种躯体和肢体的活动,增加腹压和隔肌活动度,使呼吸肌和全身骨骼肌得到锻炼。表2显示干预后患者FEV1、FEV1%、FEV1/FVC指标提高,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的作用。

3.3健康教育遇到的问题及策略

健康教育遇到的问题:①尘肺患者文化层次低,理解、记忆和意志力差,接受健康教育程度差;②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对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③长期在矿场缺乏亲人照顾,情绪低落,心理抑郁、焦虑突显;④不识字、残疾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难度大;⑤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偏低;⑥患者依从性较差,氧疗、呼吸康复锻炼不能坚持,戒烟困难;⑦实施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不足,社区健康教育缺如等问题,导致远期康复效果难以实现。

对策:①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②改善医患、护患关系;③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健康教育政策法规,如加大控烟力度,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形成可持续的健康教育策略;④探索尘肺健康促进行为:目前尘肺健康教育的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和需要进一步得到证据的问题,尘肺健康促进行为的领域尚属空白,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来推动尘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发展,也使患者更多地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Leung CC,Yu IT,Chen W.Silicosis[J].Lancet,2012,379(9830):2008-2018.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2-103.

[3]张 铭.关于病人健康教育的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4,3(3):57-59.

[4]卢雪梅,黄小林,马月娟.对农民工尘肺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5):47-48.

[5]尤黎明 吴玻.内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论文作者:潘健,李彦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潘健,李彦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