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及其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及其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产业升级论文,启示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被称为新一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与其较成功地实现产业升级与发展策略是分不开的,因此,分析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背景,借鉴它们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背景分析

马来西亚独立后,一直以农业为主,经济仍相当落后。为改变这一状况,从70年代起,马来西亚利用西方国家加速产业转移,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良机,结合国内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发展基础工业,以出口导向工业为核心,重点是对农业、锡矿业、橡胶和油棕产品进行深加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据统计,1971—1975年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石油和制成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9%、33.4%和26.3%;1975—1980年间,橡胶、锡、木材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也高达17.9%、15.7%和29%[1], 初步形成了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通过放宽管制、建章立制,组建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实施各种奖励政策,主要包括对出口产品实行减免税,给予出口企业补贴和各种优惠贷款,适度开放外汇市场,加强对出口企业支持等。

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提高了马来西亚国内工业化水平,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因外商投资大多偏重于劳动密集型项目,马来西亚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吸引大批农民到市区做工,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为了弥补劳工短缺问题,促进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开放劳工市场,引进菲律宾、泰国和孟加拉等国劳工。 据马来西亚官方资料统计, 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外国劳工超过100万人,若加上非法劳力,估计超过150万人,约占马来西亚人口总数的9%[2]。

外国劳工在促进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可能引发政治争端、造成外汇流失、阻碍产业升级、增加政府教育及卫生保健支出,甚至将出现“女佣文化”和暴力事件增多等负面影响[3]。 有鉴于此,马来西亚政府决定限制外劳数目,通过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从1990年起,马来西亚终止自印尼输入劳工,1994年冻结了熟练与半熟练外劳输入,并表示不再欢迎外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第七大马计划”(1996—2000)和“大马第二工业大蓝图”(1996—2005年)均以建成先进工业国作为目的。因此,政策取向和确保上述计划的顺利实施方面,都把发展汽车、电子和资讯工业作为今后发展重点,以“提高制造业将来对整体经济的贡献”。

二、马来西亚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做法

为了早日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马来西亚把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重点,以“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其主要做法是:

首先,注重发展衔接性,及时地推动经济转型。从70年代起,马来西亚政府进一步大力推行出口导向战略,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交换,扩大外资和技术引进,较快地实现了产业外向化和高级化,为马来西亚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1970—1988年间,马来西亚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由13.4%增至23.9%,其中制成品出口比重由11.9%增至48.5%[5], 就是上述趋势的反映。进入90年代后,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马来西亚积极促进经济转型,以产业高级化为主要目标,将“工业升级”和“科技升级”相结合,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以产业高级化带动产业外向化,实现产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确立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其次,鼓励科技开发,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马来西亚政府重视经济计划,以综合政府和企业力量来发展经济。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马来西亚政府建立了各种研究机构,并大量拨款给予支持。据统计,仅1991—1995年间,马来西亚政府就拨款260 亿林吉特用于发展科学及工艺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相关计划和工程。同时,不断增加研究费用。1995—2000年间,马来西亚政府还将研究开发费用由5亿林吉特增至18.5 亿林吉特,年均增长率高达30%。为实现“第二工业大蓝图”计划的宏伟目标,马来西亚决定增加对工业投资比重,以提高制造业产值比例,即由1995年的占33.1%(398亿林吉特)提高到2005年的38.4%(987亿林吉特)。其中,仅对“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投资就达500 亿—1000亿林吉特[6]。另一方面,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立, 鼓励将其加以资本化和技术化,并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投资,以拓展新的生存空间。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6年资料显示,载至1995年底,马来西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达到89.03亿美元, 约占国内GDP比重和固定资本形成比重的8.9%和6.7%(1994年), 其中跨国购并总值11.82亿美元(1995年)。

第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升级打好基础。马来西亚的公路、码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向世界银行贷款,或以股票公开上市形式,筹措大量资金发展起来的。目前,马电讯、国家能源、石油等基础产业是吉隆坡股市最大的上市公司,1997年7 月初的股票市值超过840.5亿林吉特。“六五”期间(1990—1995), 马来西亚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超过416亿美元,占其财政收入总额一半以上。此外, 工业发达地区的港口设施改造、“马来半岛洪水计划”的实施等,都是通过国家投资完成的。由于基施设施日趋完善,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据统计,1990—1995年间,马来西亚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累计为384.53亿美元,1996年吸引外资总额高达170.57亿林吉特,较1995年同期增加1.87倍,其中新加坡、日本、美国和瑞士成为最大的投资来源国,表明马来西亚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对其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转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带动国内投资的迅速发展。

第四,给予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各种优惠。马来西亚除对投资自由贸易区、保税工厂和开发落后地区的外资企业给予投资税额和再投资补偿等政策优惠外,对投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100%免税, 而到“多媒体超级走廊”投资的公司,还可获得5—10年课税豁免或5年的10%课税津贴。同时,给予多媒体进口产品免税,并由政府向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基金。在“多媒体超级走廊”投资的外资企业,可拥有100%股权,也可购置土地和办公室[9]。此外,马来西亚政府将提供世界级水准的硬件及资讯设施,其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限制,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研机构与大企业“联婚”,并给予研究机构双重的税收回扣。

第五,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由于高科技人才短缺使马来西亚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到限制。为改变这一现状,马来西亚政府增加了教育及培训费用,新建了大学,扩大招生份额,并允许各类学校教授英语,以适应外资企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在“第七大马计划”中,马来西亚政府可以拨出总拨款额的15.4%即250.3 亿林吉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强调科学与技术教育,大学理科与文科学生的招生比例将由过去的4:6调整为6:4;受高等教育人口也将由1991—1995年的12%增至1996—2000年的15%,同时,成立人力资源发展基金,并向私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等便利。此外,提高留学生比率,目前马来西亚在外留学生达5万人,其中在美留学生为14015人,仅此每年的花费就超过25亿林吉特。准备设立科学及工艺大学、多媒体大学等,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各种人才。

三、马来西亚促进产业升级的借鉴意义

为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马来西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取得相当的成效。他们的一些有益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必须尽快地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60年代期间,马来西亚重点研究橡胶、棕油等作物的种植技术,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外汇收入,有力地支持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又把发展重心转向机电、化工等行业,以提升工业化水平,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电子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进入90年代后,马来西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资讯工业,以解决劳工不足问题,确立自己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多媒体超级走廊”建设已引起国内外厂商的热烈反映,迄今有593家厂商拟进军多媒体走廊。其中的132家是国际集团,大部分是日本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并有4家公司(MIMOS公司、大马电讯公司、日本NTT和美国SUN微软系统)获得“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地位[10][11]

其次,及时地调整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促进产业升级。马来西亚政府通过税收、信贷杠杆的作用,鼓励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了配合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设立了保税工厂,并给在关税区内设厂和外销的企业免税。目前,仍以税收优惠及其他政策,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如向“多媒体超级走廊”投资的企业,主要符合以下条件,即在产品及服务上大量使用多媒体工艺,必须聘用10%至15%的知识工人,以及有能力与愿意提供科技转移,并安置在这个地区运作,遵守有关环保条规等,都可以获得多项优惠[12]。

第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除增加科研经费外,马来西亚政府还提供条件,为企业界人士进行培训。同时,派人到海外学习,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和知识。注重教育普及化,目前马来西亚小学入学率将近100%。此外,大学的就学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基本实现了全民抓教育、将学校推向农村的目标,提高了国民素质,为其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保证。

注释:

〔1〕、〔4〕、〔5〕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8年度报告。

〔2〕、〔3〕马来西亚华研中心:《资料与研究》第12期,第14—23页。

〔6〕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97年3月23日

〔7〕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6年

〔8〕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997年5月11日、11月24日。

〔9〕〔12〕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1997年1月6日。

〔10〕马来西亚:“南详高报”1997年6月23日。

标签:;  ;  

马来西亚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及其启示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