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论文_赵沛柳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论文_赵沛柳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 2564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对其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手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度与稳定性。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改善,从总体上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人们稳定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水平增速的同时,维护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运行效率,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确保施工过程和施工合理性符合整体建筑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要按照标准化质量验收机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保证施工规划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也为后续管理项目的完善实施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只有积极建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效性,才能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基层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重点技术体系,不仅影响着整体施工项目的质量,也对后续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制约,因此,施工团队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开始前,要对地基情况进行集中的分析,尤其是土壤条件,只有在整合信息后,才能判定利用灌浆、回填等技术完善地基实际水平。尤其是针对沙土基层,承载力不足且流动性较强,要进行夯实和灌注并行的处理机制,维护加固操作的完整性,也为后续填充处理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

在注浆处理地基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测量定位的有效性,也要对夯点布置图进行确认,从而在强夯操作前进行预压,待场地保持平整后,要在表面铺设0.5m到2.0m的砂石垫层,借助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有效减少设备的下陷问题,从而全面消散强夯产生的空隙水压。另外,在进行分段施工时,要从边缘向中间进行夯实操作,在夯实操作完成一遍后利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操作,确保放线定位管理效果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也要对注浆法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如实记录相关数据,也要在硅化加固土层上保留1m后的不加固土层,以保证浆液不会出现上冒问题。并且,灌注浆液的压力要控制在0.2MPa到0.4MPa之间,完善加固程序,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技术的运行效果。集中对浆液的配合比、性能参数、指标、孔径和孔深等参数进行集中分析,及时编制钻孔项目后,对于有变形的问题有效处理,有效停止注浆后,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后有效调整注浆参数。

2.2混凝土钢结构施工技术

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项目运行需求进行整合,确保相关运行机制和技术管理措施贴合实际需求。由于混凝土结构是水泥、骨料以及外加剂经过振捣形成的,因此,其整体材料的强度能结合比例的差异进行调节。另外,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也要对水分和温度予以全程控制,从根本上维护防护膜的实际效果,只有减少表面水分的蒸发,才能避免结构出现细小的裂缝,从根本上维护施工项目的整体水平。

2.3深基坑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时,若深基坑开挖有着较深的深度,并且其基坑的坑壁有着相对松散的土层,就可以对适应性较好的预应力锚杆—灌注桩体系进行应用。但由于此体系没有比较良好的施工效率,因此在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尽可能的使得工程承重结构及支挡结构实现一体化。此外,在进行实际的施工时,还要对一些临时性的支挡桩进行有效的设置,例如连续墙、永久性桩及地下室墙体等,使其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从而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并且,在对砖孔灌注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对旋挖施工技术进行可以的应用,从而避免外部因素影响其工程施工,并保证工程成孔的实际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施工时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好防水工作,建筑防水技术的专业水平和建筑的防水性有着直接联系,特别是建筑物中的卫生间、淋雨场所等对建筑的防水性要求更高,主要是因为地点的特殊性,这部分建筑结构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一旦建筑的防水性做的不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下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施工单位在对建筑进行防水施工时,一定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材料,并按照规范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设,降低漏水情况的发生,对部门用水量大、长期潮湿建筑物增强防护力度,特别是房屋顶部和房屋拐角处。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全面彻底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施工工序交叉重复现象。因此,各个施工企业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从而全面彻底的做好技术交底对接工作。为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现场施工前,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熟练掌握整个施工设计图纸,并以此确定施工要求,从而做好施工技术的重要准备工作,以确保所运用的施工技术在各个环节上都是正确可行的。更为关键的是,施工企业必须全面安排统筹好施工组织计划,综合考量好整个过程中要投入的人力、材料、设备、以及施工现场环境、成本等各个方面,最终对所有相关的建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这些都有利于从最大限度上避免因技术不当造成施工问题的情况。

3.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确实缺乏丰富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施工企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讲座研讨活动,给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施工人员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其要学习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和知识理论,深入研究探索相关的规章制度,再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最终制定出较为完善且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3.3严格管控施工材料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应在施工企业的严格管控之下。首先,要全面提高采购施工材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来采购施工材料的规格、品牌及数量。另外,施工材料的供货渠道必须稳定可靠,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实用的材料供应商。施工企业要对相关材料审核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审查能力,全面了解新型施工材料的特点,从而严格把关进入现场的材料质量。

3.4整合组织结构

在常规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践行领导责任制,要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确保能对施工项目中的具体环节和具体施工小组予以统筹安排,维护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全员培训项目的处理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强化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效率,真正提高组织管理的实效性。另外,在组织结构建立和运行时,不同岗位要践行自身的差异性工作原则,确保能提升整体组织结构的完整程度,也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投入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质量较为关键,同时建筑施工质量也是提升建筑单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需要逐渐的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江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6,02:90+94.

[2]唐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5-26.

[3]徐建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42.

论文作者:赵沛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论文_赵沛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