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养“德”奏响和谐之歌——小学音乐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论文_焦家媛

以“乐”养“德”奏响和谐之歌——小学音乐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论文_焦家媛

山东省威海市普陀路小学 264200

一、“抓”音乐要素“植”精神涵养

1.案例呈现。五年级教唱歌曲《长江我的家》一课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后再出示旋律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二段。(1)曲式结构与作品内涵的关系。师:歌曲第二段与第一段相比较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旋律越上高峰,情绪更加激动……(2)音程关系与作品内涵的关系。师:这么优美亲切的曲子,为什么作者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出现了八度大跳?再次聆听音乐,小声自信地尝试演唱。生:突出长江(中国)就是我的家,强调我要回家,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定信念。演唱方法:在演唱时注意时值并在休止符处换气为演唱高音Do做准备。“以情带声”积极张开口型演唱。(学生演唱)(3)旋律走势和节奏与作品内涵的关系。师:请思考,旋律为什么又快速回落下来,低回地演唱这段旋律呢?生:表现我(港澳)对祖国妈妈的思念之情,情绪是暗淡的。师:旋律的高低起伏正如海外游子激动起伏的内心,乐曲中的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越来越紧密,如同海外游子急切的心情。演唱方法:在演唱时注意节奏×·×和××××咬字清晰准确,并保持音准。 (4)情绪和速度与作品内涵的关系。师:乐曲旋律再次跃上高峰,歌词两次重复演唱“长江长江是我的家”这是为什么呢?生:表现“我”回家的心情很急切,希望早点回到妈妈的怀抱!师:跟第一次八度跳跃演唱情绪和速度有变化吗?生:更急切,更激动……师:你能通过歌声表达作者更急切、更激动的心情吗?(学生尝试演唱)(5)力度与作品内涵的关系。师:根据音乐的歌词所表达的内涵,你能为歌曲设计合适的力度吗?生:学生谈想法,并根据设计力度演唱。

乐句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力度  mf p    ff  f>dim

……

2.案例分析。挖掘歌曲作品内涵与歌曲结构、情绪、速度、力度、音程关系、旋律走势等音乐要素与歌曲作品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要素的效能,让德育教育真正地渗透到音乐作品中。教师在备课时深挖歌曲,多聆听、多演唱;深挖歌谱,多看、多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审美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音乐和创编音乐的能力;充分落实 “核心素养”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也就是 “唱、奏、听、动、创”五个字。

二、“奏”课堂器乐“扬”高尚情操

1.案例呈现。五年级歌曲《森林水车》一课中通过口风琴吹奏为升音记号演唱铺垫环节。吹奏练习导入新课:(1)通过吹奏自主感受音乐记号。师:观察曲谱,你能发现什么音乐记号?(升音记号)师:观察乐谱真仔细!你能试着吹奏升音记号吗?师:同学们非常勇敢!乐谱中的#2和#4在口风琴键盘中是RE和MI琴键的右上方的黑键,弹奏起来有些困难,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和记忆。大家吹奏这两条旋律,感受升音记号。(2)通过小组互动展示演唱音乐记号。分组:一二组吹奏、三四组演唱,交换互动。要求:相互聆听,感受音阶演唱中的升音记号,并思考演唱升音记号不同感受是什么?(学生提出难点和疑惑)师:演唱升号时口型在原有基础上张大一点,不改变气息,谁来试一试?活动:学生通过一个吹奏一个演唱的互动方式展示升号是否演唱准确,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2.案例分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吹奏、感受、联想、演唱四个环节将乐谱中音符#2 和#4演唱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能够专注、认真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团结友爱、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并且在小组互动中通力完成。激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中自信大方地展示自我,让每位学生心中都筑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舞台”。

三、“拓”音乐视野,“探”音乐文化

1.案例呈现。五年级欣赏《大河之舞》一课中,拓展欣赏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从而体会两种踢踏舞的不同风格。(1)播放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导语:《大河之舞》是一座连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大河之舞》不仅是世界舞蹈的瑰宝,还是爱尔兰民族的骄傲。我们国家也有一个优秀的民族——藏族,他们用独特的藏族踢踏舞送去对人们的祝福和吉祥!(2)体会了解两种文化下踢踏舞的不同风格。师:谁能分享一下你对这两种舞蹈的感受?生1:爱尔兰踢踏舞舞者身体不动,注重脚上的动作;藏族踢踏舞舞者双臂动作很大……生2:藏族踢踏舞舞者服装颜色更丰富……师:为什么都是踢踏舞风格,但表现出来舞蹈风格却不一样的呢?(生尝试回答)师总结:传统爱尔兰舞上身不能动,只下身跳跃、击打;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大部分是弓身,俯仰之间来膜拜神,塌腰体态主要是以前的藏族农奴长期受压迫,又多以背背负重物形成的特殊体态。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底蕴, 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

2.案例分析。通过对比欣赏两种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踢踏舞风格,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使其在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深刻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进一步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自信,对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

论文作者:焦家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以“乐”养“德”奏响和谐之歌——小学音乐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论文_焦家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