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促进高效——谈课堂提问的着眼点论文_朱锦松

以有效促进高效——谈课堂提问的着眼点论文_朱锦松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215000

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能不能有效地合作、高效地沟通和交流是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客观地讲,师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在主导课堂交流时,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将课堂提问清晰化、条理化、层次化、艺术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问答式的交流过程给予学生知识的传输和思路的启迪,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价值所在。总的说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不是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是不是能够轻松弄明白所学内容,在整个问题研究深化延伸的过程中能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优化等都应该作为课堂提问的着眼点,作为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准。对于这样的高要求,教师要认真揣摩教学细节,在不断的尝试中反思和实践,将自己的课堂提问硬功夫“磨练”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添砖加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进行问题呈现。

一、具备适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绝对清晰度

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要素,一直以来数学课堂提问的科学性都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大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要首先考虑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对于教师而言,怎样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完成知识的百分百传输是一件费心费脑的事情,课堂提问同样如此,在表述简明的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语言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这里可以作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提问的语言逻辑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二是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能不能有效利用环境,尽量利用相关呈现资源,让学生立刻弄清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从而迅速开展思维活动。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哪怕问题表述从语文的层面讲有问题或者比较直白和口语化,都应当是能够接受的。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表面积的变化”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索成一字排列的一组正方体所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对于原来的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有怎样的变化,一组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时,全组都没有用科学的表示方法,反而用了一个很通俗的词语来形容两个小正方体相交的面——缝儿,提出“小正方体拼接的时候表面积一定是减少的,因为每个缝儿说明正方体减少了两个面的表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这样的表示方法,大家在模型面前都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提问中,我没有刻意纠正这个不科学的表示方法,而是接过学生的话语顺势提问:“怎么去确定拼接的过程中有多少个这样的缝儿,究竟减少了多少个正方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答案面前尽快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究数学本质规律上来。同时也让这个独特的说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提问方式虽然不尽科学和严密,但是对于学生的思路串联和引导反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具备引导学生思维提升的动态层次性

有的教师习惯于将同样难度的问题甚至是相同的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学生重复回答,以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回答能代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了相关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很多学生在回答相同相似的问题时,根本不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机械地复述别人的答案,起到“传声筒”的作用,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要尽量拉开坡度,有不同的层次,能够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提升。

三、具备激发学生知识储备的内在生命力

数学学习不是无根的浮萍,学生总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感知和自我探索发展对原有知识的认识,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利用问题的有效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从一个平台跳往另一个更高的阶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休斯顿火箭队内确定谁来执行技术犯规罚球的情境,用一张表格出示了上赛季几名队员的总罚球次数和罚中次数,以及罚球命中百分率,提问:“假如你是主教练,你会怎样安排罚球人选?”结果很多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分数表示出各人罚中次数占罚球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来比较大小以确定人选,而在比较的过程中,因为分母很大,学生的比较有困难,通分计算量太大,找中间数也殊为不易。此时,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来比较大小,你理解罚球百分率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尝试将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再来观察所化成的小数跟题目中提供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对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全部激发出来,并且在运用中注重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接下来对于百分率深刻的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具备拓展学生思考角度的合理开放性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太多、参与太多、不放手太多,导致学生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缺乏必要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也明显不足,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提问中,不要过细过密,“牵着学生前进”,而是采用大模块、理性跨度和合理开放的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支撑。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执教理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执行力度,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进,我们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注重有效性和科学性,以有效推动高效。

论文作者:朱锦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以有效促进高效——谈课堂提问的着眼点论文_朱锦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