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利用BOT技术加快武汉基础设施建设_bot论文

积极探索利用BOT技术加快武汉基础设施建设_bot论文

积极探索利用BOT方式加速武汉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基础设施建设论文,积极探索论文,方式论文,BO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如何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武汉市作为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理应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并向内地的国际化城市目标迈进。为了尽快地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外引内联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其中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又从何而来?在这方面,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BOT方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思路。

一、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困难

武汉市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开放城市,就地理位置和原有的经济水平来看,应该说有很好的发展条件。武汉在历史上即为有名的商埠、金融中心和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武汉是国家重点投资区域,经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城市之一。从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角度看,它虽然不及沿海城市有那么多有利条件,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是长江和京广铁路的交汇点,并通过京九、汉渝、焦柳铁路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航空线辐射华中乃至全国,地理优势明显;其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综合指标居全国各大城市中第三位,基础教育水平高,水电力、矿产资源丰富,生产要素优势较大;另外武汉及所在的湖北省是我国重要冶金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盐化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其中汽车、电力、石化工业都是我国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结构优势。

按理说武汉市应该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八五”期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5.7%,速度不慢,但从绝对值来看,仍排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沈阳之后,居第七位。究其原因,除缺乏政策优势,特别是列为开放城市较晚以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一重要因素。武汉市电力供应长期不足,市内交通时有阻塞,供水及排水不畅,大量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即直接排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也使有些外商心存疑虑,望而却步。美国学者Mschauer.D在1989年所做的一项获普遍肯定的研究成果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生产率的下降,可以从同期该国公共资本存量(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能把它只看作经济增长的外部保障。以这种观点来分析武汉的发展也是符合实际的。“八五”期间,武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颇有成效,如天河机场建成通航,武黄、汉宜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青山外贸码头建成使用,长江二桥和内环线贯通,电话装机容量突破100万门,阳逻电厂一期6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制约问题,但如果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其基本建设投资绝对额并不领先,在10大城市中排名第五,基本上与武汉的GDP排名相对应,与武汉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是明显地不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八五”期间武汉市引进外资的规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排名第五,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对引进外资的制约。本来,武汉市在国家所给的优惠政策方面与沿海城市相比就不占优势,硬环境的优势又不足,有些外商自然会望而却步了。

传统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或自筹(包括地方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进行,不仅立项和资金来源困难,而且建设速度慢,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不足就需要利用外资,要吸收外资就必须改善投资环境,包括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又面临资金不足问题。这个怪圈如何打破?解决基础设施所需资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基础设施建设只能由政府投资的传统观念束缚,引进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经验,使武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能有较大的加速,不仅摆脱长期存在的相对滞后状态,而且能适度超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

8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开始流行运用BOT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也开始探索利用BOT方式,其中有的已进入实践阶段,如北京的京通快速公路项目即是较典型的BOT项目。今年2月底在武汉市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上,市长王守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要“通过BOT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以解决有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这说明BOT方式在武汉市已经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将进入探索利用阶段。

二、BOT方式的基本含义和优点

BOT是英文“建设、经营、移交”(Builcl-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它是政府利用外国或本国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的一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本国私人资本规模较小,实力不足以承担大型项目建设,所以大多着眼于利用外资。其基本作法是:由政府确定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向外国投资者招标,由投资者投入股本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从其他渠道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建设该项目,在项目建成后,允许投资者经营一定期限,以便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利润,期满后,再完整地、无偿地把该项目资产移交给政府。

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地利用BOT方式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效果很好。其中发达国家较著名的项目有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工程总耗资86亿英磅,特许经营期为55年;澳大利亚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总投资7.5亿澳元,特许期为30年。发展中国家的案例有:泰国曼谷高架铁路和第二期高速公路工程,马来西亚的南北高速公路,巴基斯坦赫布河燃油发电厂项目等。我国目前较成功的BOT项目有广东沙角B电厂、广西来宾电厂二期工程等。

从实践经验来看,采用BOT方式建设基础设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主权债务。由于BOT方式主要利用的是非政府资金(必要时,政府也可参股,但不谋求经营权),从而减少了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压力,也有助于避免政府因大举借债而带来的债务还本付息问题。政府可以把财政资金用于更急需的地方投资,发挥最佳效益。

2.有效转移政府所承担的风险。基础设施项目一般耗资巨大,工期漫长,风险很大。采用BOT方式使有关风险原本由政府承担改为由私人投资者承担,而且政府一般不为项目借款提供担保,这样便有效转移了政府本来承担的巨大风险。同时这种风险转移还有助于激励和迫使私人投资者提高建设和经营效率,减少浪费现象。

3.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建设技术和成熟的基础设施管理经验。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尤为重要。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对技术和管理要求高,最终中标的往往是国际上资本实力雄厚,筹资能力强,技术先进,在同类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大财团,他们的参与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4.具有正向联动效应。采用BOT方式迅速建成达到国际水准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瓶颈”制约问题,而且还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正向联动效应。另外,这些项目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完整地、无偿地移交给政府,防止了产权或国家主权最终丧失的问题。

当然,采用BOT方式并不排斥我们自力更生建设一些合乎要求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种方式只是为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还需要指出的是:BOT项目一般涉及的资金数量巨大,期限也较长,项目的选定和评估自然更需要慎重,决不能草率行事,一哄而上。谈判签约时所涉及的经济、金融、法律方面的问题也较复杂,对决策者的相关知识要求也较高。在我国目前情况下,BOT项目的审批还存在着权限和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有关BOT方式的具体作法、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笔者将再进行介绍和论述。

标签:;  ;  ;  

积极探索利用BOT技术加快武汉基础设施建设_bot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