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恩军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奥扎格雷钠250 ml,每日两次静脉滴注,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42例,注射用血栓通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80.95% )明显优于对照组(52.38%)(P<0.05),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00-02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的发病在24小时以内,无溶栓指征的脑梗死患者84例,所有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和MRI检查,除外脑出血。将8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的意识障碍,无消化道溃疡,近期无出血史,近期无服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奥扎格雷钠无过敏。治疗组42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61.2岁,病程6h~22h,平均15.4h。其中高血压32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5例,有卒中病史18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8例;对照组42例,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在44~76岁,平均60.5岁,病程6h-24h,平均16.2h。其中高血压3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7例,有卒中病史16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伴发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应用脑保护剂、脱水剂等的基础上:①治疗组使用奥扎格雷钠250ml,每日两次静脉滴注,两周为一疗程;②对照组使用注射用血栓通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
1.3 观察指标
NIHS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各评价一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各查一次。
1.4 疗效判定
按下列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量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各评价一次,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5%~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4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所t检验,以x-±s表示。
2.结果
2.1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21例,进步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进步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1)。
2.2 实验室指标观察
红细胞计数(RBC )、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2.3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积极治疗就显的尤为重要。溶栓治疗由于受到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并且易引起出血,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从病理生理上,脑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其它机制所致,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无血小板无血栓”。所以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自由基、脑保护治疗为主,大面积脑梗死加用脱水剂治疗。研究表明,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可以使脑梗死死亡减少25%。阿司匹林是通过环氧化酶途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而血小板聚集具有多条途径。奥扎格雷钠为高效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TXA2的产生及促进PGI2的生成,改善两者平衡失调,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TXA2、PGI2均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PGI2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抑制血栓形成,而TXA2与之相反,可收缩血管及强烈促使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两者相互制约,调节动态平衡。TXA2和PGI2在体内半衰期极短,它们的稳定产物分别为TXB2和6-酮-PGF1a,因此临床上主要测定TXB2、6-酮-PGF1a的含量,郭建等[2]检测了3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TXB2,6-酮-PGF1a的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XB2含量明显增高,PGF1a含量明显降低。通过对奥扎格雷钠的研究,发现用药后3h,血浆中TXA2明显降低,PGI2明显增加。奥扎格雷钠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分解,从而增加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改善受损的脑功能[3]。本研究对发病小于24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显示治疗组显效率(80.95%)明显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说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慧整理.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郭建,郭宁.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浆TXB2、6-酮-PGF1a、心纳素、皮质醇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1997, 2( 3): 16.
[3]丁煜译,叶惠珍 .抗凝药[J].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0,11(3):179-180.
论文作者:孔恩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血小板论文; 格雷论文; 脑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