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兼具的特点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充分关注和考虑,强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起更加多元、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对信息技术特点和优势的把握,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于语文教学中,为自身教学创造力和艺术的提升、教学内容直观化、立体化的呈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教学实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融合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能够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而且这些资源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更新,对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全面突破,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填空中尽情地徜徉和翱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丰富知识营养的吸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多个层面的语文知识进行接触,摆脱单一教材内容学习练习的局限,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铺垫。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还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做好、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强化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实现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持续提升,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知识更新中实现学习活力的增强。比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托信息技术对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搜集,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实现感性认识的丰富,在后续文章内容的学习中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相对复杂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西沙群岛的建设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领土的意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指导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中,不仅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认知和理解,还要注重让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掌握,不单单只将现成的“鱼”提供给他们,还要将钓鱼的“渔”这一工具传授给他们,这样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实现语文学习方法的体系的完善与提升,让学生形成自身的一套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策略。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和倡导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强化对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模式的引领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为更高阶段、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相对缺乏,在思维层面仍然以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形象直观的内容强化学生认知程度的加深。信息技术支撑下,能够让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激发是极为有益的,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获取。比如,在《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将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和困惑提炼出来,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教师再结合自身课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汇总与梳理,将其制作成微课进行重点讲解,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助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素养培养的融合
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语文的地位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文字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进行了明确,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又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平台、空间和支撑,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实现更多文字和超文本材料的获取,实现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丰富。比如,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对该文章的知识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小兴安岭描述的网站打开,让学生在网站中对有关小兴安岭描述的景观说明、文字介绍、视频和景观图片进行观看,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的体会与网络上的材料内容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快速理解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依托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将自身的引领作用发挥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结合起来,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有效性的全面提升,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各个教学模块的融合策略
(一)强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以往的识字教学相对乏味、枯燥,难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看图识字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充分地融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找春天》一文的教学中,由于文章中涉及的生字生词相对教师,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进行认真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小猫钓鱼”的游戏进行呈现,特别是将其中“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害羞”的形象、“触到、探出”的动作、“音符、嫩芽”的描绘等充分模拟和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课件每呈现一个生字生词,就组织学生进行回答,如果小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那么小猫的钓鱼竿上就会有鱼从水中蹦出来,并自动放入到桶中,如果学生未能做出正确的回答,那么小猫的鱼钩中的鱼儿就会脱钩,并且无法钓上鱼来。这种依托信息技术实施的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预习成效的检验,实现了小学生识字学习过程中兴趣度和参与度的提升。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二)强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直接性、视觉化刺激,强化学生对文章知识内容理解的巩固与深化。基于此,教师可以强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依托互联网尽可能地找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关联的小视频、音乐或图片,以此为基础强化学生对文章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下载一段关于桂林山水风光的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认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你觉得桂林山水美不美?从视频中你发现和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这样在视频观赏中学生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想要对自身的观点、思考和观察进行表达。再如,在进行《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在基本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乌鸦喝水的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和了解,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脑中难以形成和构建乌鸦喝水的景象,也就难以实现对文章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整个乌鸦喝水,包括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过程进行模拟和展现,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直接的观察中就能够对乌鸦的智慧进行体验和感悟。在《北京》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与北京有关的视频、图片进行呈现,帮助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从而强化对文章知识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学生学习热情的点燃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高质量认知和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发挥,借助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维度呈现,实现了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进一步激发与培养,将小学生的童真个性激引出来,让他们依托视频资源观看进行学习难点内容的突破和相关知识内容与信息的了解和把握。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撑能够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强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而写作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其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化小学生写作思维素养的全面提升。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不出示作文写作的题目,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于一段与“鸽子”有关的视频进行播放,视频中鸽子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学生看到之后心情异常兴奋,想要将鸽子抓在手中进行观看和欣赏。在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仍旧不为学生列出写作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充分结合自身对视频的观看体验和感受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写作,让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在刚才视频的视觉冲击之下,小学生的心中心潮澎湃,感觉有很多的话想要说,他们拟定的写作题目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拟定了《姥姥养的鸽子》《和平之鸽》《我愿做一只自由飞翔的鸽子》等,写出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写作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各种知识和信息内容的获取,强化学生思想情感的充分激发,实现小学生写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四)强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强化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提升,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中参与度的提升。比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视频展示给学生,鼓励和倡导学生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在视频的影响之下,小学生们的话匣子被充分打开了。此时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谈一谈、说一说,如何进行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有的学生说:“野生动物的保护应当坚持从每一个人做起,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应当对野生动物进行伤害,相反要进行积极的保护。”有的学生说:“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当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有的学生说“对于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的,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应当持续加大惩罚惩处力度,以此来警醒和警示那些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小学生的兴趣度和探究欲就能够得到逐步提升,也必然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从方式方法上强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指导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阅读理解、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小学语文各个教学模块的融合,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拓展、推动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人文性与信息性的全面碰撞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力与生机的增强,为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应用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谢近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
[2]陈姝.精彩在“融合”中绽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6(34).
[3]陈云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8).
[4]贺永香.对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
[5]刘琼瑶.谈谈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J].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
[6]王雪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3).
[7]虞丽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浅谈[J].2018(91).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