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经济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15大报告中指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论述为未来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化过程的回顾和展望
从建国以后至70年代,我国用了三十年时间建成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达到了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的水平,拉开了全面工业化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 从1978 年——1992年,全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3倍, 其中以农业为主的第一次产业增长了2倍,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次产业增长了4.2倍,第三次产业增长了3.7倍。
工业在我国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仍将处于主导产业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在发展速度上它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仍将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因为从产业关联角度它仍将起着主导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工业发展的现状判断,“九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以加工制造与组装工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同时,轻工业与原材料工业也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80年代,我国轻工业发展一直快于重工业。1978—1992年,轻工业增长了6.9倍,重工业增长了4.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轻工业为14%,重工业10.6%。1992年起,重工业增长速度开始领先于轻工业,今后十几年,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三是调整、改造、提高加工工业,增强其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发展
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是今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
“八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通信、能源、钢铁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数量少,能力低。我国铁路网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55.8公里,每万人0.5公里,在世界上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铁路55%的区段运输能力达到和接近饱和,通过“限制口”的装车满足率一般是40%,客运列车仍然超员严重。公路国道干线中50%以上的路程交通量超过设计能力。目前有1500个乡镇、19万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港口压船压港严重。内河航道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深水航道比重小。机场数量少,飞行区等级低,候机楼能力小。
据测算,按照现有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九五”期间,要实现年均增长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能源供需差率将达20 %以上,据粗略估算,到201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超过19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8.5亿吨,石油3亿吨。我国煤炭工业后劲不足, 石油已经成为净进口。水利建设明显落后于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农业生产的支持能力降低,目前已有300个城市严重缺水。 通信也存在着比较大的供求缺口,不少地区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钢材品种、质量及数量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后,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发展,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提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水利、要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提高防洪、抗旱、排涝能力,缓解部分地区缺水状况。
能源、以发展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交通,以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
通信,充分发挥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能力,继续建设通信干线特别是光缆干线,形成全国统一的综合通信体系。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工业,重点放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上。
支柱产业的发展
振兴支柱产业是未来十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包括: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振兴支柱产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的。
“八五”时期我国支柱产业发展取得成就。机械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24%。电子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平均增长速度达25.8%。石油化学工业在建设、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汽车工业的成就引人注目;建筑业的生产力也得到较大发展。
但同时要看到,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从实践上证明必须大力培育和振兴支柱产业。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广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会进一步加快,机电、石化、汽车制造工业和建筑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带头产业。支柱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从1995年的11.5%提高到2000年的20%左右,其中,机械从2.13%提高到4%左右,电子从0.74%提高到2%以上,石化从0.98%到2%,汽车从1%到2%,建筑业从6.2%到10%。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十几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靠轻纺工业推动,后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将主要靠支柱产业的推动来完成。
当前支柱产业面临着许多困难,诸如:支柱产业过于分散,生产技术落后,难以抵御国外跨国公司和进口商品的冲击;资金支持不足,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面对支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政策措施?
应当把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同政府的扶持结合起来。但必须确定有限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注重提高,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经济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机械工业,重点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开发和制造水平,改进重要基础机械的基础件性能和质量。1995年—2010 年, 其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
电子工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今后16年,电子基础行业的产值平均每年将增长20%左右。
石油化工,重点开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发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汽车工业,重点发展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建立起立足国内的汽车技术开发体系,实行规模经营。
建筑业,重点建设城乡住房和公共工程,大力开发新型建材及制品。
总的来看,经过“九五”到2010年的努力,要使我国支柱产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轻纺工业的发展
“九五”期间轻工生产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数量供应上能确保轻工商品市场的需求,预计2000年以后,轻工业生产发展的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慢,但增长的绝对量将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美国发展趋势预测专家约翰·奈斯比特预言,21世纪在轻工业领域,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
我国轻工商品市场在今后十几年内仍将处于成长期,将持续繁荣活跃,总量上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况。今后几年轻工业发展要由数量主导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是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轻工市场逐渐呈现小康型消费特征。居民消费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轻工产品中,空调器、室内装饰用品、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用品、健康和方便食品、旅游用品、健身器材、用于休闲和娱乐的玩具用品等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消费层次出现多样化且向中高档过渡,消费领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化。
纺织工业,要进行全面调整,把压缩总量、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抓好纺织原料供应,提高化纤原料的自给率, 特别是搞好抽丝、纤维单体和单体原料的协调发展。棉花、羊毛等天然纤维保持一定比例。要将化纤工业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增长性行业,大力加快化纤及化纤原料的发展速度,使化纤与化纤原料与纺织加工的发展更加配套协调,努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2)提高现有纺织企业的装备水平,加快技术改造, 提高国产化率。
(3)坚持完成压缩1000万纺锭、改造1000万纺锭的任务。
(4)适当提高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提高纺织品的开发能力, 发展深、精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纺织品出口创汇能力。
总之,轻纺工业,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
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目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3140万人,乡村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411万人。固定资产原值由1978年的228.6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6439亿元,总产值68915.2亿元(1995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了国民经济实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产品出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企业规模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乡关系逐步协调;法制建设有了进展;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企业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不适应;增加生产与市场容量有限的矛盾;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与乡镇企业自身弱点的矛盾;乡镇企业高速发展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生产的集约化与布局过于分散的矛盾。
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
乡镇企业将会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市场;乡镇企业布局由分散走向相对集中。据统计,在1992年2079万个乡镇企业中,分布在自然村的为92%,在建制镇为7%,位于县城为1%;从业人将进一步离开农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产权结构将出现新格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将会加快。
乡镇企业增长前景:根据预测,1995年——2010年,乡镇企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10年,乡镇工业在我国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在产值方面由90年代初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0年左右的“半壁江山”转变,并成为我国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决定力量。到2010年,乡镇工业产值将达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同时,乡镇企业中的第三产业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年递增率将保持在25%左右,略高于乡镇工业增长率。到2010年,第三产业将占到乡镇企业总增加值的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