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的集聚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软件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M3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3)03-0084-03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不少高新区都将软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力图通过加快其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无论从大的知识经济背景,还是从各地自身的比较优势来说,发展软件产业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采取何种模式、走什么样道路则是更重要的战略问题。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实践和软件产业分析的理论均可证明:集聚化是符合软件产业特征的发展模式,软件产业的发展应采取“集聚化+软件加工(短期)+行业应用软件开发(长期)”的发展模式。
一、集聚化:软件强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
不同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虽体现出各个国家自己的特色,但包含着产业共同点,即将集聚化作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是由软件产业的特征所决定的。
美国是世界软件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继汽车、电子之后的第三大主导产业。[1]在集聚化发展方面,美国有四大软件产业基地,分别为硅谷地区、犹他州、西雅图和东部地区,这些地区集聚了大量的软件企业。此外,各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齐全,企业之间的分工明确,信息沟通顺畅及时,创新气氛浓厚,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产业特色方面,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有:第一,在基础软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全球软件产业的领导者和技术方向的制定者。第二,将全球软件市场作为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而将软件产业技术渗透到其他产业,以此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高投入是支持美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四,在软件产业的发展中美国政府并没有承担起主要推动者的角色,也没有为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特殊的优惠政策,企业发展更多的是靠自身的积累。可以把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总结为:以全球市场为依托,利用产业集聚化优势重点开发基础软件,政府则保持中性的角色。
印度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迄今为止,已经建设了8个国家级软件园和2个邦的软件园,其中印度国家电子部集中建设了班加罗尔等几个软件园,每年政府投资近300万美元。[2]在软件园中,政府设立专门的组织处理园区内的所有事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并通过提供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公共设施、低廉的收费及业务的配套服务,使园区软件企业优势互补,形成了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的软件企业群体。印度软件产业集聚化的特点是:第一,软件外包服务。外包的实质在于使用外部契约方来代理或扩展内部资源,从而起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可使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业务上来。第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以税收政策为例,印度软件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税赋负担。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产业集聚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重点发展软件外包加工。
其他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各显其能。如爱尔兰软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而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和产业化,又得益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的相互衔接和紧密结合。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入驻,并利用本地人才进行本地化生产,同时也促成了爱尔兰本土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了软件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再如芬兰软件业近年来随其迅速崛起的信息产业,很快在世界软件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近10年来,为了尽快形成软件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芬兰政府投入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一直保持在全国研发经费的30%-40%。1999年,全国研发投入额为33.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政府投资达11.8亿美元,占全国总投入的35%。[3]芬兰政府还决定,在2001-2004年间,每年保持18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加快其软件业的发展步伐,确保软件业与通信业同步发展,更大份额地占领国际市场。
各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集聚化是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的共同模式,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基础条件状况如何,都能够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软件产业的集群。
二、集聚化:符合软件产业特征的发展模式
采取集聚化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与其他发展模式相比,集聚化发展能够在软件产业中发挥出最佳的效应,这是因为集聚化是符合软件产业特征的发展模式。
其一,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益。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产业知识越是密集、信息变化越快、技术越未定型,集聚的效应就越明显。因为,集聚是一种“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和采取“小批量、灵活化”的发展战略。在集聚体内部,各个企业都有自己专长的某一个方面,独立成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每个企业在集聚的环境下都可以完成自己单独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技术标准还未定型,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几个月,接着就会有新产品研制出来,或是原产品的升级版本,或是同类的替代产品。这种快速变化的特点使得软件产业的集聚可以获得较显著的集聚效益。
其二,集聚是解决产业结独立化与产业链完整化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软件产业价值的实现必须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层面上去考虑。一个独立的软件企业,由于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其只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产业结,整个产业链关系着链上每个产业结价值的最终实现,因此,在软件产业中,产业链的价值远大于软件企业本身,而企业自身的专业化却不能独自实现这一价值链,因而不同的企业、机构之间谚要集聚来解决这一矛盾。
其三,集聚是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要求。从范围经济来看,软件产业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和关联性使得企业联合生产可以获得范围经济;从规模经济方面来看,软件又有超常规的规模效益。普通产品的规模效益是由于批量增大后采购成本会有所降低,此外固定费用(如开发投入)摊销后在单个产品上分担的比例也会降低,而软件的生产成本只是很少的材料成本,只要产品质量、市场有保证,规模经济产生的效益是显著的。集聚化发展在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突破了单个企业自身条件对企业发展的限制,通过产业集聚实现的产业规模扩大,可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四,软件产业的高科技多元并行特点与网络式企业或产业集聚具有内在统一性。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多元并行的特点。所谓多元就是多种产业,所谓并行则是各产业同时在空间上的并存;多元并行就是多种产业在空间上的同时存在和时间上的同时发展,不存在互相成为瓶颈的情况。多元并行的特点要求企业之间结成网络式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关系来实现产业链在产业集聚体内部的完成。网络式企业实质上可以理解为:第一,单个企业是企业网络中的一个结,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网络式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二,企业群体即产业群是单个企业通过网络化的关系结成的网络式企业,但不是一个实体企业,是虚拟化的企业。从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可以看出,网络式企业与产业集聚其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网络式企业是从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关系入手的,而产业集聚是从产业整体的角度研究的。因此,软件产业多元并行的特点要求形成网络式企业,而软件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则可以完全满足这种要求,集聚是软件产业的内在发展模式。
其五,集聚化发展是软件产业实现速度经济的有效途径。速度经济是软件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而产业集聚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灵感,缩短企业与各类相关企业之间沟通的时间,简化各种所需的程序,加快产品从研究开发、广告宣传、批量生产到售后服务的步伐。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和我国中关村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产业集聚通过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性为产业整体实现速度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集聚化发展是软件产业实现速度经济的内在要求。
其六,产业集聚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软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集聚不仅使产业本身集中,而且伴随的大量风险机构的进驻,双方可以互相促进。产业集聚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在集聚体中,投资者通过比较既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概况,也可以选择更具有前途的项目。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产业集聚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预算项目,对于产业中的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可以为它们带来更多的风险资金,集聚有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全美国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有1/3在硅谷设立分支机构,投资成功率达到30%以上,[4]就可以说明产业集聚对于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软件产业要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实现快速发展,离开产业集聚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软件产业采取集聚化发展模式是由软件产业自身的特征决定的,同时软件产业的集聚又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我国发展软件产业也应选择这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采取集聚化模式需具备以下条件:在空间上局部集中的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使各企业分工明确;企业之间应结成网络化的关系,形成鼓励创新的产业文化;形成根植性即产业整体从本质上与所在地区的融合。在集聚化的基础上,还必须加上有特色的产业定位:需要在地区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领域作为重点。为了实现软件产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就不仅仅是提供优惠政策,而应提供有利于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好软件产业和企业的本土化,也应成为政府考虑的一个重点。
收稿日期:200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