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出现更多的高层建筑物,而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如何做好这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施工人员应该重视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接着重点探讨了这项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混凝土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材料,但是在建筑行业中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水利工程、高层建筑等。在运用混凝土技术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它的性能,改善这类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和散热问题,这是现阶段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和养护三个方面出发,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此来提升整体的运用质量和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如若温度应力过大,就会造成内外温差出现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在各类大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施工的时候,一定不要预留缝隙,必须要连续的浇筑,对于施工工艺的总体要求比较高。同时,在浇筑以后,会产生水化现象,热量在混凝土的内部难以得到有效的释放,就会致使整个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差大,容易引起温差效果,还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对于自身的体积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它的实际尺寸应该大于1m³,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积。但是体积的增大,也意味着混凝土开始具备另一个特性——散热差,体积越大,表面的系数就会减少,水泥水化释放就会变得更加的集中,内在温度上升快,最后出现裂缝。这样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应用效果,而且也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优化混凝土的配比率实际上就是减少裂缝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保证混凝土可以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然后在耐久性的基础上,符合施工的基本需求,施工人员也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它的凝结时间上。第二,在优化的时候,适当的减少水泥和胶凝材料的应用比例,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基础上,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去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热的干缩性。第三,在一些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等级更高,这时候就可以向其中适当性的增加一些煤灰,起到一个降低水化热的作用。第四,适当的减少水的使用量,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整体的孔隙率。在排水的时候,也能向其中适当性的加入一些干性混凝土,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控制作用。
例如,在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单体防水地板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50,按照30-40m间距进行分区,这样可以消除掉荷载所带来的不均匀沉降。这项工程中的承台混凝土选择的是60d代替28d,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热,尤其是在配合比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优化材料配合比的时候,必须同设计方进行协商。材料包含了水泥、粗骨料、外渗料、细骨料和水。水泥采用的是42.5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细骨料的砂率控制在42%-45%的范围内,不要过大,避免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效能。外渗料中可以适当性的增加一些粉煤灰和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使得土温开始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混凝土的合理化浇筑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基础底板而言,一般不会很快的增加结构的荷载,所以这时候就要充分借助混凝土在中后期的强度性,降低水泥水化之后产生的热量,这样也能更好的控制温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流程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浇筑环节,浇筑的方式则是应该按照混凝土自身的体积、钢筋的布设情况而定,然后选择多种不同的浇筑方案。如整体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在整体分层中,主要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第一层完成以后才能继续开始第二层,第二次浇筑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混凝土已经完成了初凝。分段分层,则是从底层开始,浇筑到一定距离以后,才继续开始第二层,这种方案主要适用于那些结构物厚度不大,但是面积比较大的工程。最后是斜面分层,从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摊铺坡度应该小于1:3。
例如,在某高层建筑群中,建筑楼的高度是199.7m,地下3层,地板厚度800mm,地下室地板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30P8UEA+10%纤维。地板和承包的都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水化热高,出现较大温差,产生裂缝,施工人员就应该重视浇筑阶段的工作。工程选择采用的是斜面分层浇筑,一次性浇筑施工,由北向南的进行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分层的厚度在300-500mm,每一个泵负责一个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个泵浇筑带前后要有一点错位,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分层推进的局面,达到一个良好的泵送效果。因为地板承台中的工作面比较宽,这时候可以适当性的布置一些交叉泵管,用户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冷却缝的出现。而且在浇筑之前,还应该清理掉板内的杂物和铁锈等。
(三)养护工作
要想更为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首先,减少表面的热扩散,避免表面出现裂缝。其次,延长散热的时间,充分利用材料的松弛型,让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当混凝土在潮湿环境的时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一般是在浇筑完成12-24小时内进行养护,而且连续养护的时间不要低于28天。养护工作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基本需求,还可以通过一些人为温度控制的方式,避免温差过大所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同时,在养护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气候条件去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将温差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
例如,温差不超过二十五摄氏度的时候,这时候代表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裂能力,但是也要做好一些养护工作。选择蓄水的方式,在混凝土表面附上一层塑料薄膜,按照温差的具体情况对覆盖的厚度进行适当性的增减。当内外温差达到25℃的时候,就需要即刻增加覆盖,降到20℃以下时,可以适当性的拆除部分覆盖,加速降温,如此反复。这样当工程施工完成以后,就不会出现裂缝或者是漏水问题。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放置到一些重点控制项目中,最好是从根源入手,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首先,在材料的配合比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混凝土可以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在耐久性的基础上,从水泥、砂石和骨料等方面去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然后是完善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最后做好表面的养护管理,通过保温、保湿的方式去控制裂缝。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此的管理力度,做好混凝土技术工作,以此来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 2015(8).
[2]宫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居业, 2016(3):78-78.
[3]龚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 2017(35):189.
[4]于洪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C]// 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 2015.
论文作者:吴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温差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就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