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梅(甘肃省秦安县中医院 甘肃 秦安 7416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利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P>0.05),护理后都出现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77%比对照组13.46%低,且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胆囊炎是腹部常见疾病,腹外科临床数据显示[1],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是由于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细菌感染、化学刺激等造成的。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部分功能都处于衰退阶段,疾病发现一般较晚,容易出现穿孔等状况,而且老年患者一般合并有基础疾病,这就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需要在护理方面进行改善,降低治疗难度。本研究通过对10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来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104例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所有人经各项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52例,实验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6.76±4.13)岁,合并基础疾病类型:高血压26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17±4.53)岁,合并基础疾病类型:高血压25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术前及时准备手术器械,并进行严格消毒;②术中密切检查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手术;③术后指导患者正确体位,并检查其各项生命体征。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纪比较大,再加上本身合并有基础疾病,对自身健康状况持有怀疑态度,不少人可能出现负性情绪,这些不利用其治疗和预后,应及时进行思想指导,增加其治疗信心;②术前护理:术前需要将患者腹部全面消毒,手术器械也要消毒彻底,另外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讲解清楚手术时间、手术治疗目的等,让其大致有一个了解;②引流管护理:引流管需要长度适宜,而且不能出现扭曲,全程都要畅通,引流管周围皮肤需要密切查看,避免出现感染等现象;③术中护理:手术期间需要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手术结束时器械用具都要一一清点;④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取仰卧位,有利于呼吸,术后2h可以帮其适当调整,另外鼓励患者咳嗽,必要时可以进行雾化吸入,针对基础疾病也需进行适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其中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60分以上表示满意;心理状态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70分以上属于重度,50-69为中度,50分以下为轻度抑郁或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表示,检验,P<0.05为差异统有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2例心律失常,总并发症率为5.77%,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胆瘘,总并发症率13.46%,比实验组高;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64±5.32)比对照组(62.15±4.83)要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都有所改善,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s]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已经确诊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借助于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比较彻底[3]。但是难免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进而会导致患者对护理等不满意,需要借助有效护理干预改善这一状况,因此很多人认为围术期选择有效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4]。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将围术期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异常状况提前预知,并进行相关护理,减少突发情况的出现[5]。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提前预知异常或危险状况,从各方面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各个诱发因素进行击破,而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其负面情绪。再加上老年患者本身就合并有各种基础疾病,机体功能衰退严重,因此更有必要针对可以出现问题进行预见性护理,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研究证实[6],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最终结果表明,对围术期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其负面情绪,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国梅,李传群.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5例围术期护理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0):1554-1555.
[2]张明园.精神病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梁小燕.预见性护理在高龄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146-148.
[4]王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5(17):1587-1588.
[5]钟国辉.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8(12):162-163.
[6]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附39238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2,35(10):654-655.
收稿日期:2015-10-29
论文作者:高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胆囊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论文;